第31章 补偿的问题

还是县令大人反应快:“给出去的银子,本官会要回来!”

他知道,那俩人也不是清白的,此事牵连甚广,区区两个平民百姓,大不了拉出去抵罪好了。

这种事情,他还是可以办到的,何况小舅子也就是糊涂一些,他要是狠狠心,杀了这个温润,岂不是更便宜?

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

尽管心里如何的愤恨,可到底是当官的,脸色没有变,甚至更诚恳了:“你放心,本官一定会追究到底。”

他说的追究,就是不会放过出卖温润和王珺的人。

虽然他不可能将王珺从军中弄回来,但是可以对付对付王珺的二伯王大志。

还有温润的那个小叔。

“嗯。”温润点头,但是他什么都没要。

这才是“要”的最高境界,他不开条件,不然就会被张贤觉得没有风骨。

可是他拖得起,县令大人拖不起啊!

“这样,让他赔偿你五百两银子,他在这里还有一个铺子,也过户给你,你知道的,这事情太大,要是闹起来,本官不好,你也受影响,而且现在已经将功名还给你,另外本官再备一份厚礼,希望温举人能大人大量。”县令大人几乎是低声下去的赔礼道歉,姿态摆的特别低。

关乎到前途,他不得不如此,心里已经恨毒了这个惹是生非的小舅子。

看到这样的东翁,毛师爷别提多郁闷了。

刚才如果是在后宅解决此事,那好歹算是私事,只要给足了补偿就行。

可是现在是在虚受堂这里,县令大人的脸面,算是彻底的没了。

这也是为什么,毛师爷想带温润去后宅,而不是在虚受堂这里。

可惜,他的一番筹谋啊!

因为县令夫人耽误了那一会儿的时间,学政大人就直接来了虚受堂,县令大人不得不来,至于舅老爷?他就是一把烂泥,扶不上墙!

“本官做主,将一切举人该有的东西都还给你,朝廷发放的银子,也会如实交到你手里。”张贤开口就很目的明确了:“虽然没有参加鹿鸣宴,但是你是这个永宁县,这一届唯一的举人。”

去了三十几个秀才,就考中了这么一个。

“多谢学台大人。”温润拱手为礼,谢了一谢。

给了他举人的功名,其实温润已经很意外了。

县令大人可拖不起,他又开口:“你放心,以后这小子就回老家待着,本官绝不会留他在这里。”

其实这次也是因为架不住夫人的唠叨,这才将小舅子带来任上,结果一来就惹是生非,好不容易管好了,考了个秀才,还是差一点没考不上,更是他辅导有功,不然就这样的货色,能考上秀才?

温润勉为其难的点点头:“可以。”

“温举人大量!”县令大人的心啊,可是放下来了。

只要温润不追究,他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那你可得多多赔偿温举人啊!”张贤这个学政大人,来了这么一句话。

县令大人的脸色更不好看了:“下官一定厚厚的补偿。”

“怎么个厚厚的补偿啊?给银子给铺子?名誉呢?读书人的名声啊,温润这么一嫁人,可能这辈子就止步在举人这块了。”张贤却意有所指。

这个朝代的童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内容以策论为主,辅以口试、墨义、贴经和诗赋,这里的策论不比满清的八股,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成为生员只是拿到了入科举考试的资格证,想要入仕做官还需要经过三年才有一次的科举,通过解试、会试和殿试,殿试合格之后称进士,读书人这才有了做官的资格,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耗费颇多,所以如今这个年代送孩子读书的人家不多,也就富裕人家能供得起,一般人家供一个孩子读书都勉强,两个的话,更别提了。

所以温润在家教孩子们读书,才会在那么短时间内,在莲花坳站住了脚,被人尊重以待。

温润本来就是廪生,如今考中了举人,排名也很靠前。

要不是有这么一出,耽误了,温润考中了举人就该去府城读书啦!

至于为什么会被人冒名顶替?都是为名利所累啊!

举人出身已经算是“正途”了,甚至一些偏僻的县城,举人都能当县令,如果能力没有问题,退休前升任知府是很有希望的,再往上发展就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县令大人的小舅子,其实就想走这个捷径,在府城读两年书,找个门路,外放出去,哪怕是个偏僻县城呢,也要当个县令,跟姐夫一样的官职,这样的话,姐姐就不会嫌弃他不争气了。

打算的挺好,可惜,就是这么凑巧,温润没有被顶替了,他被学政大人发现了。

“您放心,一定会让温举人满意!”县令大人一咬牙:“温举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尽管提!”

只要他能办到的,一定办到!

“我希望以后,不论是温家,还是王家,都不要来我家打扰我的生活了。”这就是温润的要求。

温家那边他不怕,他毕竟是嫁出去的人,何况原主父母的坟,有族人照顾,他一个外嫁的,连上坟的资格都没有。

王家这边太让他生气了,那个极品亲戚不料理,光是骚扰就受不了。

大人受得了,孩子也不行啊!

“这个肯定的!”县令大人对温王两家人很厌恶,要不是他们大嘴巴,自己的妻弟也不会起歪心思,而他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嗯。”温润又不吭声了。

这下子,事情有点僵住了。

张贤倒是挺欣赏温润的,他的确是如温润所想的那样,要是温润提条件,甚至是狮子大开口,固然是他占道理,可也没了读书人的风骨。

但要是不吭声,或者太倔强,那也不行,此事不能闹大,因为要是闹大的话,知府也要吃瓜落儿,知府是他的同窗,可不能有所闪失。

要不是这个原因,张贤未必乐意“息事宁人”,只换掉县令,而不是用此事弄死他。

如果闹出了人命,就会惊动上面,不合算。

就在这个这个时候,后宅来了个婆子,请示午饭怎么安排?是在后宅用,还是去饭堂?

“对,先去用餐,用过了之后再谈,这都午时了。”毛师爷赶紧打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