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重阳节礼到情不到,删史料翰林封七窍

很快到了九九重阳节,魏崔城瞅准了牟斌护送弘治帝登高过节不在家的时间,把重阳节节礼送到了牟府, 坐了一会就走了, 连茶都没碰。

牟斌回到了家里,听说干儿子一大早就过来送礼,屁股没坐热就走了,知子莫如父, 一下子就猜到干儿子是故意躲他——还在为他不肯如实告知何鼎之死生闷气呢!

这不省心的儿子!

一般人送的礼,牟斌只是匆匆瞥一眼礼单,就要管家把礼物抬进库里, 根本不看的。但是干儿子送的礼物, 牟斌都会亲手拆开,一件件的看。

今年的重阳节节礼明显比以前丰厚。

护膝、护肘, 还有暖帽,一看就是为他这种经常骑马的人准备的。

此外, 还有熬好的阿胶膏做的芝麻花生糖块,补品当零嘴吃, 比市面上千篇一律的重阳糕实用多了。

礼物更好更贴心, 而且包装也花了心思, 一件件用适合的木匣子装起来。

这不是干儿子一贯的风格——肯定是陆善柔备的重阳礼, 看了定了亲, 有了未婚妻帮忙打点,就是不一样。

看来娶陆善柔, 也并非全无好处。不聋不痴不做阿翁, 事已至此, 还是看开一些的好。

别跟干儿子这种犟骨头一番见识嘛!牟斌决定还是自己先低头, 免得魏崔城真出去捅娄子。

一物降一物,臭小子不听我的话,但他肯定听陆善柔的——这个儿媳妇晓得人情世故,比较容易沟通。

于是,牟斌去了乾鱼胡同,打算和陆善柔交代何鼎之死的真相。

刚到胡同口,就听见阵阵哀乐,沈金柄的家在办丧事,唢呐声直冲云霄。

牟斌敲门进去,但见里头咚咚锵锵,好多工匠在修缮房屋,空气中弥漫着油漆和刨花的香气。

温嬷嬷煮了一锅粗茶、搬来一摞大碗,“大伙歇一歇!喝些茶再干活!工期抓点紧,等下了雪就不好干活了!”

温嬷嬷这些天都在住在这里,充当监工,就怕耽误了工期,影响陆善柔三婚典礼。

魏崔城在训象所当差,傍晚才回来。

侍女凤姐将牟斌引到了后花园,在池塘边有一个两层八角小楼,原本是个绣楼,是陆家两个小姐学习女红的地方。

但是陆善柔和姐姐都不喜欢做女红,这里就成了姐妹两个看书下棋喝茶消遣的地方。

八角小楼的窗户都是打磨成半透明的贝壳镶嵌做的明窗,因而采光极好,在白天太阳好的时候,阳光射进来,就像一个暖房,暖烘烘、亮堂堂的,都不需要生炉子取暖。

陆善柔把这里当成了书房,在这里继续写第四卷 《陆公案》。

她最近在查邻居沈金柄谋杀案,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陆家灭门那晚元宵节,沈金柄一家难道一点动静都听不见吗?

答案就是真的没听见!

根据沈金柄的儿子沈大少交代,他们一家人在那个元宵节都出去逛花灯、摸门钉、走百病去了,一直玩到天快亮才尽兴而归。

举家出游,身边伺候的仆人护院一大堆,家里只留下一对看门的老佣人——他们还喝醉了。

沈大少指天发誓,说道:“这事我若撒谎,就要我像父亲那样死去,如何?真的没有觉察到你家出了那么大的事情。”

“我父亲后来低价买你家的后花园,的确是他的不是,我和母亲都劝过他,不要看价格低就买,父亲非不听,眼馋你家园子很久了,觉得若有便宜不占,这辈子都没法拥有这么漂亮宽敞的花园。唉,现在看到父亲的下场……亏心事就是做不得啊。”

沈金柄几乎把所有在成都外放时赚的钱用来回京城当京官铺路用了。

花园也没了。

性命更没了。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为谁辛苦为谁忙?

一切都回到了原点,沈大少现在只想找到杀害父亲的凶手,什么功名利禄都靠边站。

沈大少说道:“陆宜人,陆青天的本事我们是知道的,你女扮男装跟着陆青天破案,身为邻居,我们也知道。你又恰好在城隍庙遇见了,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你一定能够找到凶手。”

沈大少为了配合陆善柔查案,把父亲来往的信件文书、还有以前在成都当知州时的考满成绩、以及从入选翰林院就开始的工作履历都交给陆善柔查看。

目前,这些东西都堆在八角小楼的书案上。

陆善柔埋在这些故纸堆里,渐渐摸清楚了沈金柄在成都当知州时如何敛财了。

知州管着当地财政和刑名治安,沈金柄很聪明,他没有从财政上动脑子——来钱虽快,但太容易被人掌握把柄。

那就从刑名上着手,沈金柄遇到人命案或者平民打官司,就甩同知和通判,他只喜欢处理有钱人之间的钱财纠纷,吃了原告吃被告,最后和稀泥,把事摆平,还能再得一份“孝敬”。

这种比较隐蔽,毕竟银子又没有嘴巴,说自己从哪里来的。况且有钱人一般不会和当官的作对,吃

亏就吃亏,钱可以再赚,若被官员盯住了,可能会被整得家破人亡。

只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有钱人如果能够找到比沈金柄还大的靠山,再加上地方官场上各种复杂的派系斗争,沈金柄吃了几次瘪,考满得了中等。

觉得力不从心,再继续外放,怕是要被彻底拖下水,还不如回京城当京官,见好就收。

沈金柄在成都外放的履历没有什么可以造成深仇大恨、引来杀生之祸的事件,那就把时间往前推一推,推到了他还在翰林院当翰林的时候。

这一查,陆善柔倒是有了意外发现。

沈金柄从翰林院庶吉士毕业之后,分到的第一个差事是从七品的检讨——这是一个史官的职位。

沈金柄当七品检讨的时候,在紫禁城里当差,是编写弘治帝起居注的。

也就是把皇帝一天到晚干了些什么都记录下来,类似于六百年后的一个人形“监控”。

沈金柄当检讨、编写弘治帝起居注的那一年,正好是十年前!

而且,沈金柄在次年就升官了,当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一般而言,至少在检讨这个位置当了三年,经过考满之后再升官。

干了一年就升官,这个速度够快的。

所以,他是立了什么大功,才青云直上的呢?

陆善柔正思忖着,凤姐把牟斌引过来了。

真是瞌睡遇到枕头!

陆善柔请“枕头”牟斌上坐,还亲手捧了茶。

看到未来儿媳妇这个态度,牟斌态度也软了,说道:“前两天,崔城找我问太监何鼎之死的事情——跟你查的案子有关吧?他这个人,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不通他为何突然问一个死了十年的人,除非是为了给你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