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壮胆

◎他写信给卫三,隐隐暗示他不要答应,在龙城府过自己的安稳日子就好。◎

卫三嘛。

能说之前他们卫家觉得海上凶险, 不让他三哥去挣这个功劳了吗?

卫景平心虚地笑道:“这个……要不我替你去问问江大人。”

陈四禹迷茫地摸了下头:“别……不用。”人家江扬什么身份,带不带谁来轮不到他指手画脚, 哪好意思去问这个。

卫景平:“等一切安排好了, 我和你们一道坐船去海上瞧瞧。”去看看什么情况。

陈四禹愕了愕:“卫四哥……”

“你们这次出海,”卫景平耐心地说道:“过于仓促了,不仅没有祭祀海神,连遇到翻船时的救生工具都没带, 真是鲁莽啊……还记得咱们上林县玩过的水秋千吗?”

“他们跳进水里后坐在水面上, 靠的是什么来着?”

陈四禹眼睛一亮:“记得, 屁股底下垫的是半扇葫芦。”

卫景平:“我向这里的渔民打听过了, 他们出海的时候, 船舱里都会带葫芦的,这里叫做渡水腰舟。”

所谓的渡水腰舟, 就是古人在江海中行船时所用的救生工具,《诗经》中的那句“匏(pao)有苦叶, 济有深涉”, 说的就是葫芦晒干之后可以涉水的意思, 一般是把两个葫芦各绑在绳子一端, 用的时候系在腰间,依靠葫芦的浮力把人拖在水中, 起到救生的作用。

“还有一种浮环,”他继续说道:“是用芦苇、羽毛和软质木料编织成一个圆环,卡在人的腋下,人就能浮在水中不沉下去。”

但是制作浮环的材料容易被海水侵蚀腐烂,不好保存, 所以渔民用的救生工具多半还是渡水腰舟葫芦。

“是了是了, ”陈四禹激动地道:“怪不得去找我们的渔船上搁着好几对栓在一起的葫芦, 原来是做这个用的。”

卫景平:“航海有很多讲究和技巧的,咱们慢慢学习起来就是了。”

陈四禹霎时信心满满:“卫四哥,叫你这么一说,我不怕了。”

卫景平笑了笑,没说话,他心道:你这才走了多远啊,十里地不到,这话留着以后再说吧。

当夜二更初。

卫景平在灯下看书,他手执的是一本《岛夷志略》,是元代汪大渊根据两次海上冒险所写的日记,与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不同,郑和是朝廷行为,下西洋的时候带的船队成千上百艘,可带的物资非常充分,加上随行的强大武力护卫,无论走到哪里,没有人敢劫他的船。而汪大渊则不一样,他航海是个人爱好,书中记录他从泉州动身后,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半岛,然后沿着非洲东岸一路南下,海上航行长大五年的时间,积累了各种航海经验,这些都很有借鉴意义。

他边看边坐记录,到了三更末才起身去漱口:“五月,明日一早去请江大人和谢大人来见我。”

说完,他又换了明代的士子黄衷根据他游历南海的经历写下的类似词典的《海语》,耳之所闻,眼之所见,水手舵工之语,都被他记下,其中多为海洋各种出没于海洋的生物。

卫五月:“大人,您今晚这么晚睡,明日清晨不补觉吗?”

还要一早请人过来商量事情,真是太辛劳了。

卫景平:“不了,以前在京城什么时辰叫我起床,明日就什么时辰。”

如今市舶司的官吏都遣到太仓府来了,难免人多眼杂起来,他可不想某些逮谁咬谁的人给他扣一顶“怠惰公务”的帽子,送到御史台弹劾他。

先前在龙城府象峰书院读书时,陆谵曾教导他:人在仕途中,须得“以慎为键。①”,说的就是你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多谨慎都不为过,卫景平无时无刻不记着这句话,生怕被人揪住了小辫子,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栽跟头。

卫五月:“是。”

次日清晨,等江扬和谢映到了,三人对坐,卫景平拿出《岛夷志略》、《海语》等书,想推荐给这二人读一读,却见他们也都掏出了同样的书籍:“哎呀,下官昨日连夜寻了书来看……”

卫景平大笑:“二位大人有心了。”

他们交流了会儿读书心得,而后卫景平说道:“江大人,这些经验咱们照搬来用,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还是要去当地的渔民家中坐一坐,向他们请教一些经验的。”

江、谢齐声道:“下官正有此意。”

经历一次武进士贸然出海之后,以江扬为首的市舶司现在别提多如临深渊了。

谢映:“卫大人说的,即使眼下造不出大船,没有大船可用,也该尽快将渡水腰舟还有一些到了海上应急的物资备起来。”

“嗯,谢大人说的极是,”卫景平道:“等备齐了,咱们祭个海,本官亲自登船出海试试。”

一来看看海上的情况,二来给武进士们壮个胆,不过想来不会走出去太远,十公里开外足矣。

江扬大惊:“卫大人,不可。”

海浪凶险,怎么能让卫景平这个朝廷大员以身犯险呢。

卫景平:“江大人不用担忧,本官不会离开港口多远。”

谢映其实想说到了那一日他可以跟随卫景平登船出海的,但是江扬没有表态,他不好出这个风头,于是他没说话。

江扬:“既然卫大人不惧风险执意登船出海,本官又在怕什么呢,到时候本官愿意追随大人一同登船航海。”

卫景平却笑道:“市舶司才设立,江大人还有很多公务要办,倒不必亲自登船出海,”他看了谢映一眼:“不过市舶司不出个人来也不大好看,不知谢大人能否随本官去一趟?”

谢映想都没想就说道:“下官愿意。”

江扬说道:“那下官就带着人随时准备接应二位大人吧。”手头的事情太多,他的确是分身乏术,好在卫景平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商定了各项事情,便各自忙活去了。

五月二十九日,大吉,宜出行。

刘家港水明沙净,两岸槐柳阴阴,经过长大十来天的准备,于昨日祭了海,选定今日出海。

卫景平、谢映带着新科武进士,一行十来人登船,起锚离港,往大海深处行船。

一去一返预计两天一夜,他们要在海上过夜。

上一回在海上受了惊吓,以武状元何驹为首的武进士们犹如惊弓之鸟,上船忙把葫芦绑在了腰间,绑好之后,手里紧紧地握着火铳,姿势僵硬,神经绷得紧紧的。

卫景平则带了一壶杏花春酒,他邀请谢映坐在船舱内:“来谢兄,咱们喝一杯。”

桌上放着棋子,谢映说道:“卫大人,咱们边饮酒边对弈,怎样?”

卫景平:“甚好。”

随着船只漂出去的越来越远,海岸线渐渐看不见了,不过这半天来风平浪静,他们的航行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