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而而

◎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何御史还是个聪明人, 他一看以一己之力带偏了同僚,辩解道:“臣学史只记得臣子能夜宿宫中的就只有唐宋‘入直召’了, 既然陛下不打算‘入直召’, 那卫大人就更不能留宿御书房了。”

叽里呱啦,这次逻辑挑不出错来,给满分。

一些看不惯卫景平的大臣们又顺着他这个思路,开始跟云骁帝过不去。其实他们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卫景平凭什么能宿在御书房一夜而他们没有这个待遇, 不服。

群臣们一句又一句质问如落叶般飞来, 愈来愈多, 云骁帝觉得烦闷:“前天晚上是朕命卫爱卿留宿御书房的, 说的正是市舶司的事情,朕看来, 这跟‘入直召’没多大关系,是这件事情繁杂, 朕与卫爱卿说的多一些罢了。”

除了御史台之外, 另有旁的大臣也抓住不放:“……就算陛下仿照唐宋‘入直召’……而卫大人不劝阻陛下……而陛下……”他唾沫飞溅说了一段话, 好家伙, 里头竟足足有五六个转折的“而”字,听起来很别扭又费耳朵。

清醒的人一听就知道, 这是他们好不容易揪住卫景平的小辫子了,但发挥起来不是那么流畅,很牵强了。

卫景平:哇啊,既然你这么喜欢说“而”字,来让本官给你炫一个“而”字的终极玩法。

于是,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王大人啊, 您这是当而而不而, 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①。”

用白话说就是,你这“而”用的拧巴,该“而”的时候不“而”,不该“而”的时候硬用“而”,从今往后,完啦完啦。

卫景平故作摇头晃脑,一口气用了十个“而”字,精准不说,还自带抑扬顿挫的音律,犀利又麻辣,听得朝臣们纷纷拍手叫绝。

就连云骁帝也跟着笑了起来:“妙,妙极了。”他借题发挥:“要是谁能像卫爱卿一样再想出一句类似的绝妙句子,朕今夜就请他进宫值夜,怎样?”

绝大多数人想不出来:“这……”

行吧,这回勉强服气。

这插科打诨的好啊!云骁帝瞧着他们乖了,继续说道:“朕打算调龙城知府江扬任市舶使,新科状元谢映任市舶通判,余下官吏,由吏部拟定推选名单,市舶司在户部衙门后头单设衙门,一并在太仓府另开点卯当值的府衙,诸位爱卿听清楚了吗?”

他没耐性再听他们吵了,直接下旨。

一霎时朝堂上寂静无声。

左相邹永,大理寺卿柳承珏等人带头说道:“陛下英明,臣等恭贺市舶司开司。”

陆陆续续的有人也都说了类似的话。

就这样经历了个一番不大不小的波折,开设市舶司的事情尘埃落定,一面传下圣旨召龙城知府江扬回京,一面让吏部举荐接替他的人,算下来,还要等个把月的时间,到三月春江水暖时,大抵能在朝廷上听到关于商船出海的详细事情。

当日,卫景平回到家中,卫长海说道:“成国公魏府送了帖子过来,说是家中女儿在后宫晋升为贵人,要请客吃饭。”

卫景平“嗯”了声:“爹,这种场合让我娘去就好了。”

魏家多半是女眷出面待客,受邀请的去的也多半是夫人和小姐们。

卫长海:“对,是他家闺女的喜事,要去也是娘们儿去吃酒。”

想来魏家是要借这个机会加深跟京城高门世家间的来往。

卫景平坐在藤椅上发了片刻的呆。

卫长海说道:“平哥儿,你怎么看起来不大高兴,谁又跟你过不去了?”

“嗯,”卫景平说道:“今日在朝堂上,有人带头跟我过不去。”

卫长海瞪大了牛眼:“哪个小兔崽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惹咱家?”

卫景平:“……”

爹,咱们在京城世家眼里连“寒门”都够不上,寒门说的那是有根基后来败落的,老卫家可没根基,怎么就这般膨胀了呢。

他在心里吐槽了几句卫长海,转念又想:前天夜里他宿在御书房的偏殿的时候,钟贵妃来请云骁帝去她宫里,皇帝不想挪窝,叫人捎出去“赐茶而归”四个字,想来这便是传出“入直召”的源头了……

是钟家传出去的。

钟家。

向来跟他不对付,这次莫不是他们又在背后搞小动作?虽然手段不算高明,没有得逞,但叫卫景平挺膈应的。

就像被贼惦记上了那般。

他想过先下手为强扳倒钟府,但似乎又无从下手,有点烦躁哭闹。

“爹,”卫景平忽然朝卫长海伸手:“给我瞧瞧成国公府的帖子。”

卫长海拿给他:“做什么?”

卫景平:“看看帖子。”

“备礼啊?”卫长海:“我都打听过了,他们说魏家就一破落户,想来不会送大礼的。”

尽管魏家的女儿得宠了,但她现在不过后宫一位分低下的贵人尔,还没到别人稀罕巴结他们的时候呢。

他们不送大礼,卫家要是过于隆重,会不会让人指指点点。

卫景平看着那份请帖说道:“爹,咱们非但不备礼,魏家光送这一张帖子来还不必去凑他家的热闹。”

换句话说就是光凭你魏家送来的这一张和发给众人一模一样的请帖,我卫家不用抬举你们。

诚意不够。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跟魏家还是有过交集的,几年前他推榷酒曲令时有过一段小插曲碰到京城第一大酒楼樊家的孙子樊显荣打死了成国公府的儿子魏珺,樊家拿银子给樊显荣续命长大两年之久,后来这件事撞到卫景凭手里,才结了魏家的冤情。卫家虽然从未想过挟恩图报,但你自己找上门来了总不能还一点儿表示没有,当那件事没发生过,拿张请帖就想让卫家到他们府里赏光赴宴,卫景平可不干。

卫长海听不懂儿子的弯弯绕:“行,不理他们就是了。”

卫景平也不做解释,他将请帖压在了几案的镇纸下,摸了口零食吃起来。

过了几日,卫家缺席成国公府魏家宴请的事情传开了,有说卫家托大的,有拿出魏珺那件事说魏府不会办事的……坊间的讨论精彩又炙热,很快成了这两日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连七旬的老头老太都扯着对方的耳朵急切八卦交流这件事情,显示热度很高。

魏家后知后觉地慌了。

互相埋怨当年魏珺的事情了了之后没有去卫家登门致谢,这会儿女儿稍微出了点儿头却想拿一张请帖吆喝人家来捧场,搁哪儿都说不过去。

成国公魏兆说道:“这事儿是咱们没做周全,卫家得罪不得,还是想个法子拿出诚意来修补两家关系啊……”他瞅了一眼魏老夫人:“阿娘,卫家女眷那边……”

想要修补两家的关系,家中的女眷出面,私下里拉近是最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