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送别

◎“外公你看这锭墨,和我祖父制的墨是不是很像?”◎

“当初本打算去外地采购大松的, ”卫景平说道:“后来顾夫子说让咱们用着后山的大松,本着给他拿分红的打算, 就这么应下来了。”

姚春山每次算账都把给顾世安的银子留出来, 可是至今他也没提过这件事,卫家正打算忙完这阵子,就将银子送到顾家去呢。

“平哥儿你先去探探县太爷的口风,”韩素衣说道:“回来咱们再做计议。”

第二日, 卫景平带着各色果品、点心、连同紫玉光墨一块去了武念恩府上。

武双白看见他来了特别开心, 一蹦老高:“卫四我好想你啊。”

他在书院念书的时候盼着放假, 放假了又开始盼着回书院, 总觉得每天没和卫景平他们打个照面, 这一天就缺了点什么似的。

“白白,好久不见。”卫景平和他打招呼:“过几天就开学了。”

两人眨巴眼睛表示到了书院再说体己话。

武家书房。

“这件事我和顾夫子合计过, ”武念恩不屑于和他一个孩子绕圈子:“你们卫家要伐大松可以,但是每年要给上林县好处, 否则就算本县有心帮你们, 也堵不住悠悠之口。”

“太爷请说, ”卫景平平静地道:“卫家确实想过这个事。”

武念恩点点头:“本县上山查看过大松林的情况。”

他就是不说想法, 比如一年打算从墨铺要多少两好处银子的话。

卫景平在心里想了想道:“不知太爷怎么个想法?太爷您给卫家指条明路,俺家这满门只会使蛮力的武夫机缘巧合之下才做个小买卖, 万幸走到今天却不懂这些,还请太爷提点一二。”

武念恩这才吐出实话,他拈着稀疏的八字胡说道:“不瞒你说,本县一直想在上林县修所县学。”

武念恩自从到了上林县当父母官以来,只图个稳, 并没有在兴文教方面有所作为, 他甚至有些看不起上林县, 觉得这是一群莽夫聚集之地,只要让他们安稳不闹事就够了,至于兴学堂什么的,他先前从没动过这个念头。

原本想着过几年自己就能高升上去,离开上林县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结果每次吏部考核,他能拿出手的政绩都不起眼,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以致于这么多年了,他依旧在上林县县令的位子上蹉跎打转,仕途毫无出息。

自从前年开始,就有师爷给他出点子,说上林县文风不盛,正是他大有作为的地方,要是能办一座县学,这岂不是能明晃晃地摆在功劳簿上的嘛。

可是师爷忘了,兴办县学哪里是容易的事情,一个县里要攒够30名秀才和16名举人才能开县学,数一数上林县的读书人里面,秀才等个一两年可能就够了,举人差得可就太遥远了。

目前只有区区5名举人老爷,这要攒到猴年马月。

但是没有这个条件,武念恩还想在从政上面从重视当地的教育上捞一笔政绩,写入他的县令生涯,因此打上了白鹭书院的主意。

尤其是见到武官家的孩子卫四念书也能念出模样之后,他觉得上林县这帮卸甲武官的子弟不能再晃悠着了,打架斗殴早晚要捅个大篓子,最好的就是将他们赶进学堂,好好教化他们。

万一再出一批秀才、举人,能给他挣功劳不说,书生比武人治理起来省心多了。

书生们最多打打嘴炮,武夫,那一言不合就是要干架打得头破血流闹不好还得出人命的。

“顾夫子的书院用银子的地方多,”武念恩道:“每位学生一年12两银子的学费,已经是学院能勉强请得起夫子了,往后学生越来越多,夫子不够用还要向外头聘请,还需要银子。”

卫景平:“那是。”

白鹭书院一年每人收12两的银子确实不算贵的。

“本县有个主意,”武念恩这才拖出地盘:“本县在想,要是书院每年一人收9两银,只怕会有更多人家的孩子能够送进书院,但这银子的缺口不能由书院来补,你明白吗?卫四公子。”

卫景平被他一句一句地牵着走,这时终于清楚地明白了武念恩的目的他要利用县太爷的名义,补贴上林县进白鹭书院上学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一人补贴3两银。

而这个钱,武念恩想让卫家出!

乍听算不得狮子大开口,但也没手下留情。

一人补贴出去3两银,10个人是30两,100个人就是300两……上不封顶啊,这太狠了。

卫景平使劲松了口气,笑道:“太爷想的是公里千秋的大事,可是以墨铺目前的盈利情况来看,要是进学的后生伢子不多,墨铺当之无愧愿意出这个银子,可如果是多了,就算墨铺拿出本钱来,也未必能兜底。”

他可以出钱,但要和武念恩约定和上限,否则万一十里八乡的人听说白鹭书院一年只收9两银便可以进去念书,哗啦一下全挤进去了,那岂不是个无底洞,生意嘛任何时候都有亏有赚,他又不是范蠡再世能聚天下财,也要考虑保本的事,不能一下子答应武念恩太多。

“或许还得再挤出来点,”卫景平可怜兮兮地道:“咱们上林县的后生儿郎,有去赶考武举的,墨铺也可以出路费……再大的事,学生就办不成了。”

要是武人家的儿郎就算不要钱也不肯去念书的,要走武举这条路的,岂不是沾不到光了。

这伙人心里能平衡。想来不能吧。

在卫景平满脸犹豫的时候,武念恩也想到了白鹭书院生源骤增的问题,觉得自己要多了,这在卫家看来肯定是个无底洞,赶忙找补道:“那是那是,只要白鹭书院以资质定束脩的规矩还在,我相信你的顾夫子会为你想到这个的。”

至于一年补贴多少学生,这个问题他又踢给了顾世安。

和顾世安就好商量了,卫景平应承道:“多谢太爷体恤,学生这就回去和老姚还有家中人等商议,能为上林县效力是卫家的荣幸。”

……

卫景平从武家出来,直接回了墨铺。

韩素衣得知后,试探地问他:“平哥儿,不如请我爹过来,咱们一起商议个法子?”

最好能把每年给白鹭书院的银子定个数,以后就照着这个数去给,明明白白的。

“我早有这个心思。”卫景平笑道:“我这就去跑一趟请韩先生过来。”

卫巧巧一把摁他坐下:“你歇着吧,我去。”

韩端虽然势利眼,但此人最擅长玩心计,葫芦蜂的窝心眼多,能弯弯绕拉扯来去,正好去应付武念恩,倒省去他不少功夫呢。

而且现在是他闺女韩素衣在打理墨铺,自家姑娘的事情,韩端能不上心吗?

那必然跑得快极了。

等了不大一会儿,韩端来了,进门就问他:“没和县太爷说死给他的银两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