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2/2页)

整个吊唁都没什么悲伤的气氛,反倒像是走了一道不得不应付的程序,所有人都匆忙敷衍,连庄重的气息都没有几分。

至于民间,事情尤甚。因为之前昭告天下了的罪己诏,百姓们对于永宣帝的印象基本都谈不上多么正面。本来今年物美年丰,大家正准备高高兴兴过个大年,结果偏偏这个当口,一个没做什么好事的老皇帝死了,搞得所有人都不得娱乐庆祝,百姓自然心有不满。虽然明面上不敢说,私底下却难免要抱怨几句人死得不是时候,还不如干脆早几年死,早几年让容昭来当这个皇帝,想必他们老百姓的日子能更好过些。

也不知永宣帝若是魂魄尚在,看到这样的景象会不会生生把自己气活了。

永宣帝丧仪的规格容昭自然没有弄得太大,一切都做了简化。只是皇帝的丧仪,再怎么简化也相当繁琐。容昭特意将齐皇后的棺椁另外换了位置,没有与永宣帝同葬。太庙中供奉的位置也完全隔开。

将人彻底下葬过后,已然到了来年二月开春。

永宣帝驾崩还影响了的一件大事就是科举。按照规矩,容昭应该守孝一年,科举自然也是要停掉的。偏偏恰逢容昭登基后的恩科秋闱已过,马上就该春闱会试,这么一停,不仅考生要多耽搁一年,朝中更是还紧缺人手。朝野上下越发觉得永宣帝死得不是时候。

然而容昭哪里愿意为了永宣帝耽搁国事,下旨国丧只持续三个月,之后照常进行科举。

容昭给永宣帝定的谥号为惑,明显的贬义,如今又明目张胆地缩短守孝时间,难免还是有些人跳出来指责容昭不孝。

不过这种声浪并不太大,毕竟会针砭国事的多是士子读书人,而各地的图书馆这时也都陆陆续续建了起来。大部分读书人受了恩惠,自然拿人手短。

皇帝孝不孝顺往大了说是治国的大事,但实际却跟他们自身也扯不上太大关系,哪里比得上自己能免费在图书馆看到想找的孤本典籍重要。

能不用拖一年再参加春闱,过了乡试的那些学子更是庆幸不迭。

其实最为高兴的,绝对非宋闻莫属。毕竟他若不是盘算着金榜题目后请旨赐婚,恐怕早就该上皇宫去提亲了。若是真要直接推迟一年才能会试,那可真是要急成热锅上的蚂蚁。要知道如今想求娶靖宁公主的人家可是太多了,即便齐霜月有个容昭这样挑剔、不想把妹妹嫁出去的皇兄,宋闻也等不安稳。

之前他还担心容昭会乐于把时间推迟呢,所幸容昭还没有这么意气用事。如今只要对方不假公济私,故意黜落掉他的卷子就行了。

容昭并不知道宋闻将他想得如此无所不用其极,虽然确实很不想让对方搞出什么金榜题名时请旨赐婚的戏码,但看在祝子翎还挺期待那场面的份上,容昭还是勉为其难地希望宋闻能考个二甲,不然他嫌丢人。

结果宋闻考了个状元。

顿时再没人记得什么异瞳灾星的说法,宋闻瞬间成了众人眼里的金龟婿,一时间抢手程度不下于齐霜月。

可惜这新科状元的结亲难度也不亚于金尊玉贵的靖宁公主,无论什么门第前去打听,都只说自己已经差不多要定亲了,至于有人试探能否好歹送个妾室偏房,状元郎更是不假辞色,直接拒之门外。

众人都想不通是哪家姑娘能觅得如此好郎君,直到琼林宴上,宋闻迫不及待地跪在容昭跟前,说自己倾慕靖宁公主已久,但求皇上成全。

在场之人震惊之余,见容昭遇到这一出后面色之冷凝,纷纷战战兢兢,都以为新科状元恐怕要失望而归了。

却见宋闻不仅不害怕。还又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一番自己对人家妹子的倾慕。

毕竟这点冷脸,跟当初他头一回去厉王府见祝子翎时,容昭释放的杀意根本不能比。

结果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容昭仿佛嫌弃地挑剔了宋闻几句后,最终却是答应了这桩婚事。

京中贵族们怔愣过后,发现给家里孩子看好的两个婚配对象一下子都没了,既失望又觉得理所当然。

难怪皇上一直没有替靖宁公主相看婚事。难怪状元郎把所有结亲的试探都拒得干净,连一个侍妾也不要。

有心之人再一摸索,自然就发现宋闻之前便是给容昭做过事的,看这模样,定是早就见过了靖宁公主,兴许两人之前就已互许终生了,只是偏要等到宋闻考上了状元,这才由容昭下旨定亲。

如此的故事传到民间,自然很是受人青睐,一时间公主与状元郎的故事,都压过了容昭和祝子翎帝后恩爱的热度。

祝子翎兴致勃勃让人去打听了流传的各种版本,跟毛团一起,一边磕瓜子一边听得兴起,还要时不时讨论一下:故事编得实际情况跟有哪些出入,霜月应该不会这么娇羞,宋闻大概比这还不要脸……

齐霜月过来碰到过一次这个场景,立时便不好意思地又走了,之后好久都不敢再来找祝子翎。

容昭也不爱听这些编排齐霜月跟宋闻痴痴缠缠的故事,但更舍不得影响祝子翎的娱乐爱好。好在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一样东西,成功转移了祝子翎的注意力。

“又有新发现了?”祝子翎眼睛发亮,连忙去看容昭派的人从海外找回来的好东西。

那东西与之前让容昭退避三舍的榴莲有几分相似之处,黄颜色,浑身是刺,所幸容昭已经事先看过,并没有榴莲那样难以言喻的气味。

“是菠萝啊!”祝子翎脱口而出,“这个据说很好吃,而且会咬人呢。”

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