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一场(第2/2页)

唐鹤征正欲和柳贺多说些什么,龙门却在这时开了,他只得匆匆道:“柳兄,在下住在淮清桥南岸河房,柳兄住在何处,乡试之后在下想拜会一番柳兄。”

柳贺便将客店的地址报给了他。

所谓河房,便是秦淮河两岸专供出租的房屋,应天府城内不少人家以此为生,如唐鹤征租住的淮清桥南岸,月租高达八两银子,一般人家难以承受,只有官宦子弟能够一人住上一间。

柳贺没有在应天府常住的打算,毕竟镇江府距离应天不算远,然而却有士子常年住在此地,寻访名师及府中名士,以求在乡试中夺得好名次。

第一场考完之后,柳贺在贡院外的槐树下等候施允,两人没有讲题,而是坐上马车回到客店,养精蓄锐准备接下来的第二场考试。

乡试三场,第一场可以说是最烧脑的,不过柳贺和施

允都已习惯了这样的考试节奏,两人最高甚至有过连写十道题的记录,但话虽如此,回客店的路上,尽管马车颠簸,柳贺和施允却都在不知不觉中睡完了。

……

第一场考完后,考生们的任务结束了,考官们的任务却才刚刚开始,受卷官收了试卷,先将试卷送至弥封所,将考生个人及三代信息加以弥封,之后又由誊录官将考生文章誊录为朱卷,再交给对读官进行校读,考生原卷为墨色,对读便是要求朱卷与墨卷内容一致,待这些都确认之后,再由收掌试卷官将朱、墨卷收掌,这些程序结束之后,考卷才真正到达阅卷官手中。

乡试阅卷同样是分房阅,此次应天府乡试便有同考官九员,负责分阅各房的考卷,其中有进士五员,分别阅览五经房,其余四名举人教官虽同为房考,权限却不如进士出身的阅卷官。

负责《诗》一房的乃是庐州府舒城县知县王家卿,他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的进士,外放为知县不久,其余参与阅卷的进士也多是他的同年。

一场乡试对士子们而言是煎熬,对考官们也是如此,耿定向此次送考了四千多位士子,考官们自锁院到撤棘共有约二十日时间,在这二十日内,考官们吃睡都在贡院之中,每日一睁眼就是批卷子,四千多士子一场便是近三万道题,考官们看卷子都看到头晕眼花。

这也是为何阅卷官多用新进士的原因,老资格的进士职位通常不低,便是职务低的,年纪也必然不小了,若是批卷中出了什么意外,那可是整个乡试的大丑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