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如果说《保罗穿越记》小火一把后, 对此最高兴的除了陈知意这个作者之外,还有谁的话,那肯定是《燕京日报》负责她的编辑丁思。

丁思是《燕京日报》的老牌编辑之一,曾经发掘出过许多新人作者, 也正是因为他在报社里工作了多年, 所以才能极力给容与这个新人, 争取到千字五块的最高待遇。

当初他首次看到容与的《说张三》时,心里就有预感此人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只如此,当机立断就决定付出极大的诚意, 也要签下这个作者。

这其实是很没有规律的,毕竟容与才发表了一篇小说,但在这个行业做久了, 丁思看人自有一套眼光, 在他看来, 容与就是一匹千里马。

他是真的看好容与这个作者, 也是真的在不遗余力的捧容与的新作。

这篇《保罗穿越记》刚被寄到报社的时候, 其实评价十分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以丁思为首,极力主张腾出大量位置, 重点捧这本小说;而另一部分人却十分不看好《保罗》的前程,认为它“步子跨得太大, 过于荒诞”, 以及“写的不是本土的故事, 恐怕会在当下市场下遭遇水土不服”。

这反对的人中, 尤其以和丁思素来不对付的, 另一个老牌编辑秦周文为甚。

秦周文和丁思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 两人从进入报社开始就不对付, 大大小小的摩擦积累到现在, 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极力支持的,另一个必定会百倍反对的地步。

《保罗穿越记》才寄到报社的时候,秦周文就对它十分的不感冒,无他,只因为负责这本小说的编辑是丁思。

一开始,《保罗》也确实像他所预料的那样,遭遇了市场的冷待,甫一发表,便如同石沉大海般,冷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甚至还有读者寄信来表达不满,质问道,“为何不继续连载春秋笔法先生的武侠小说,而非要安排如此怪模怪样的奇闻怪谈”,继而还引申出“《保罗》是否有什么内幕”之类的讽刺猜测。

那几天是秦周文最得意的几天,每天到报社后,他都要快活的就“内幕”这一词汇,发表一番自己的高谈阔论。

然而他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周三清晨,丁思一扫前几天的沉闷寡言,兴高采烈的走进了报社。

秦周文看见他后,又故技重施的走到他面前,阴阳怪气了一番。

他本以为这次丁思肯定也会像之前的几次一般,面对他的嘲讽一言不发,毕竟做他们这一行的都很明白,说什么都是虚的,一切都要拿手下作者的成绩说话,《保罗》遭遇滑铁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量他丁思也没那个底气在此时和他争论。

但和往日不同,这次丁思的腰挺得很直,只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哦?什么内幕?我怎么没听说过?”

“或许丁兄回去翻翻读者来信,就知道内幕这词是何解释了。”

说实话,他其实更希望丁思能和他争论起来,反正也不是他手底下的作者不争气!

《保罗》所积累下来的口碑发展得是十分缓慢的,其实在《保罗》发表到如今,他们报社的报纸销量一直在缓慢的呈上升趋势,但因为秦周文认定了这篇小说没前途,所以从未仔细关注过它的后续发展。

而小报上有关《保罗》的评文,如今才刚刚发表在这个早晨,秦周文因为大意,此时也并没有收到有关的消息。

他正等着丁思颜面扫光,眉间已经带上了一抹得意,然而却见到丁思眉头一挑,语气仍旧不紧不慢:

“读者来信我倒是懒得去翻,倒是今天早晨山石先生的这篇评文,十分的有看头。”

山石先生是他们圈内出名的评文大家,尤其以眼光毒辣著称,但凡是引起了他兴趣的好文,最后都无一例外的,能在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山石先生竟又出手写了评文?

秦周文正面露疑惑,却见到丁思施施然的抬腿走过,经过他办公桌的时候,还十分贴心的将一份报纸,放在了他的桌上。

报纸最显眼的板块,赫然正刊登着山石先生的最新大作──《评〈保罗穿越记〉》!

仔细一看,再愕然发现,山石先生竟在这篇评文中,对那本怪文极力夸奖,竟赞它“或将开创一个全新的小说类型”!丁思今天早晨可以说,是十分的扬眉吐气。

《保罗穿越记》初期的市场反响不好,他心里其实也是承受着极大压力的。

虽然他本人以做编辑十多年的经验来说,《保罗》这本书绝对有着火的潜质,但万一呢?万一他判断失误了呢?

市场反应千变万化,没有真正取得成绩

之前,任何人都不敢百分百保证会发生什么。

但幸好,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想到刚才秦周文那张脸上精彩的神色,丁思就忍不住要大笑几声。

古有伯乐相马,今有他丁思慧眼识珠,还好当初他力排众议签下了容与!

可以预感的,在今天山石先生的这篇评文后,《保罗》必定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起来,丁思沉住气,开始有条不紊的做后续的刊登安排。

如今报社极有可能加大《保罗》的排版量,而容与目前交给自己的稿子,却只剩下了五万多字,根本不够多少期,想到这里,丁思不免忧虑起来,生怕新人作者不懂连续更新的重要性,导致最后开了天窗。

而且他也有点想知道之后的剧情发展。

思虑再三后,丁思决定向容与去信一封,催一催他努力写作。

容与的收信地址在燕京,其实更好的办法是亲自到作者家去催更,但直到如今,他都还没见过容与本人,只在打钱的时候知道是一位陈姓作者。

也不知这位屡屡写出奇书的陈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看他对西方事务极为娴熟,且常有一些精辟犀利的观点看法,这些看法,均是非知识储备量达到一个程度,否则是决计发不出来的,从这点来看,陈先生应是位留过洋的博学之士吧?

这收信地址在燕京大学附近,说不定这位先生现今,就正就职于这所大学?丁思万万想不到,他眼中博学多才的容与先生,会是文学圈子里流传甚广的,“阻碍”了萧大才子和他师妹相恋的那位大字不识的糟糠原配。

此时的陈知意正对着这封言辞恳切的催稿信,感到十分的头秃。

她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了写文上,日日勤耕不辍,为什么读者朋友们还是不满足?

把信放在了桌子角落里,陈知意装作没有这件事的样子,翻看昨天收到的林路留寄来的信。

林路留信里一口应下了带她去座谈会的事情,并且十分轻描淡写的表示,当天会来的法国文学家阿伦先生,他在国外时和对方颇有几分交情,如果陈知意愿意的话,他可以为两人引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