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节 历史(四)(第5/5页)

可是,往哪里走?如今李自成残部只余几十骑,人困马乏,沿途已经不断有马匹倒毙,后方还有好整以暇的追兵……所谓绝境,指得就是现在了。

借着黄昏的余光看了看四周,李自成现在也想不出太多办法,只好指了指南面的马家堡方向,催马而去。

马家堡是一个很小的堡子。之前建虏入关时,马家堡里的人死得死,逃得逃,现如今堡子早已荒废。最终,赶在天黑前,李自成拼尽最后一丝马力,逃进了堡。

接下来的流程,大家这些年来在逃亡中都十分熟悉了。摇井打水,烧窗起火,割死马肉炖煮,就着干粮饱食一顿,恢复体力。

是夜,万籁俱寂,星斗漫天。除了远处时不时经过的马蹄声之外,貌似马家堡并没有追兵来查,倒是让逃亡者难得休息了一夜。

第二日,东方鱼肚白时,恢复了体力的人马,静悄悄推开堡门,准备再次踏上逃亡的旅程。

迎接他们的,是上万名默不作声,已然将四周围得水泄不通的骑兵。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不过如此了。

对头顶一对一VIP专属无人机盯梢一无所知的李闯王,这时,是真的想要放弃了。

于是,在这个位面,年仅三十岁的李自成,捏紧了手中刀,打算战斗到能喘气的最后一刻。

历史上的李自成,可谓是中华五千年来,最为坚毅的一个造反者。

他的一生,自揭竿而起那一刻,就永远处于战斗、失败、东山再起、再战斗、再失败这样的循环中。

所谓的“只身而逃”,“大败亏输”,种种别人很难承受的失败,在李自成钢铁般的神经面前,都不算什么。

哪怕是被官兵团团围困,他也要诈降复叛。

哪怕是被赶出了京城,他依旧一路败亡,一路厮杀。直至在湖北九宫山下死亡那一刻,李自成依旧在和当地农民战斗。

这是一个真正百折不挠的人。在他身上,将关中男子那份执拗坚韧的冷娃精神,诠释到了极致。

下一刻,就在李自成准备自杀性冲锋时,他对面的骑阵却裂开了一条缝隙,从中缓缓出来一匹马。

马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穿着黑纱道袍的年轻男人。

“国师!”

再也顾不上其他,李自成骑马出门,将微笑着的国师,迎进了堡内。

“国师何故弃我而去?”

“国师这一走,自成败运了啊!”

“如今自成已是走投无路,国师可有妙计?”

“贫道今趟而来,正是为大王指点一条明路的。”

捻须微笑的周乙,说话间,从袖袍中掏出一封信来。

李自成随即撕开了信封。

“自成吾弟,见字如面。”

“我知道你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你可能对新国家有误解,并不知道我们的目地是星辰大海。”

“咱们之前还是缺乏沟通。连崇祯我都能许他行明正朔,上书不称臣。”

“对于你这样的开拓性人材,我怎么会小肚鸡肠呢?”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发誓,一定会安排一处‘水草丰腴,鱼跃龙翔’之地,供你施展才华。”

“带着你那些兄弟,去打下一片江山。”

“我和国家都给你注资。”

“许你以藩王之礼陛见,藩国听调不听宣。”

良久后,李自成满脸不能置信地抬起头,盯住了国师双眸。

周乙依旧捻须微笑,缓缓点头:“是皇上的亲笔信没错。”

一六三六年十二月二日,大顺皇帝李自成,降曹燕于京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