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打工供他上大学?13(第2/3页)

李小志特地从镇上赶回来参加迁厂仪式,十五岁的少年穿着运动校服或许这些年肉蛋奶补充足量手长脚长已经是个一米七八的大小伙子模样,此时皱眉拦住眼巴巴跟到他们家门前的记者和摄像师,“喂,你们想干嘛?采访去找方槐叔,到我们家做什么!”长大的李小志已经对自己姐姐的美貌有了明确的认知,对与一切莫名其妙接近的家伙都抱有百分百的警惕。想对他姐姐耍流氓?没门!

省电视台记者在李家碰壁,最终没办法,还是垂头丧气赶回省城制作节目专题去了,但两人回省城后逢人就忍不住吹嘘自己见过的绝世美人如何倾国倾城美若天仙,在省电视台很是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波。

方深站在李小青家院墙外,仰头望着蔷薇花簇拥的洋楼里来来往往的人影,面无表情。他的西装内口袋里就放着大哥方槐五年前写给李小青的情书,他本想撕碎扔掉。

大哥十几岁就带着他和两个幼弟下放来李家屯,在一群排外的村人中讨生活,他们父母至今都了无音讯,全靠着大哥一人撑起的整个家。刚来李家屯时,分配的房子里连块床板都没有,大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硬是当了木匠、猎户、渔夫、屠夫……一个人挣的工分不够四个人吃饱,就上山打猎,猎回来的肉舍不得吃全拿去换米面回来……这些,方深没忘。

青青在二楼平台上守着锅子,李小志在屋里片牛羊肉,今天家里准备的火锅子,在楼下吃担心熏坏了晾晒的衣裳,直接搬到二楼大平台上来。转头找炭时,不经意瞧见围墙下不声不响站着个人影,青青仔细看,随即朝他招了招手,“方深小弟,上来火锅子!”

隔着茂密的蔷薇花藤曼,楼下的青年脸色不甚清楚,只瞧见对方依旧仰头望着她,好半天,青青添完碳发现对方依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直接趴到栏杆上,好笑地仔细瞧他,“方深小弟,发呆呢?你们家烧饭没?把方槐叔也叫来吃火锅怎么样?”

楼下的人影终于有了动静,只见他退后两步,让青青看清了他的面容,两天没见,方小弟仿佛憔悴了许多,此时颇有些强颜欢笑的意思,“不了,我哥已经做好了午餐,今天就不来蹭饭了。”方深转身快步离开,似乎背后有谁在撵似的。

方家,方槐坐在客厅翻着报纸,桌上已经烧好了卖相漂亮的三菜一汤,方深跌跌撞撞进来,他看了眼对方憔悴狼狈的模样,叮嘱道:“去洗把脸来吃饭。”

方深去洗脸,好看的发型被水打湿,反而显得愈发颓唐,他垂着头回到客厅,等两个小弟吃完饭回房间看书,才放下没怎么动过的碗,依旧垂着头,突然说:“大哥,我想分家。”

报纸重重拍在桌面,方槐沉下脸,“理由?”

“……我二十多岁了,不小了,是时候出去闯一闯事业。”方深只是如此道。

“那倒也不必分家,”方槐脸色转好了些,“我给你些本金……”

“我不是也有希望集团的股份吗。”方深突然说。

方槐冷冷看着他。

方深抬起脸,笑着哭:“大哥,我要我的那份,兑成现金给我,我出去创业。”

那封情书,是大哥有意让他发现的啊。

袁冬青下飞机立刻被一群热情的本地政府工作人员围上,领头的是省城招商办主任,此时点头哈腰,仿佛恨不得立刻将他这尊大佛请回家供着,被人如此夸张地殷勤对待,袁冬青哭笑不得,连连推拒了招商办主任说做东攒个饭局的提议,叫跟在自己身边的助理给他展示了自己的行程表,“实在不好意思,孙主任,我现在得立刻赶去三乡镇,不得空喝酒吃饭,只能拂了您的好意。不过如果您能帮忙安排汽车,送我们去三乡镇就太好了,鄙人感激不尽。”

“哎,我这正好带了司机过来,直接让他开车带您过去吧……哎不麻烦不麻烦,回头再叫我司机载你们回来,到时候无论如何也得请您好好吃一顿,尝尝我们江省的地方名菜!别客气,别客气,举手之劳而已!”

江省招商办主任官职不低,旁人见了他想巴结还来不及,可谁叫他今日面对的是来自港城的富商,袁冬青只要松松嘴,答应在他们江省投资建个厂,那对于整个江省来说都是无比巨大的进步,孙主任硬是笑成了个菩萨,袁冬青说什么都点头应是,去三乡镇好啊,只要不离开江省,去哪儿都行!

袁冬青摇摇头,对自己受到的待遇感到啼笑皆非,他不过是个商人,竟然被省级官员如此恭维对待。和他一道坐在车后座的助理效笑意吟吟用前面司机听不懂的港城方言对袁冬青道:“袁生,这里的官员把我们当菩萨在供着呢,实在好笑得紧。我们来这里只会想着赚钱,怎么可能白白送钱,也不说能给什么补贴优惠,想得可真美啊。其他省,谁不是哭着喊着要白送地建厂,连工人工资也有商量余地。”

听助理越说越远,远东生何止住,道,“汉斯,不可胡言。我们来是为了双赢,也是为了建设新种花国,怎么到了你嘴里,我是来剥削淳朴乡民来的?”

“哦,我的失误!”有个洋名的助理笑嘻嘻开玩笑似的自打嘴巴,“袁生,幸好那招商办主任的司机听不懂港城方言,不然可得好玩!”

坐在前排开车的司机的确时不时从后视镜偷偷打量这两位从港城来的客人,尤其那位袁先生,一身合体的高档浅灰色西服往那一坐,光是气度就比一般人高雅贵气许多,甚至长相很有股洋人般的高眉深目相貌,令人忍不住怀疑这是否就是传闻中的混血儿模样。司机也的确听不懂两人的对话,见袁冬青抬眼看过来对他颔首微笑,连忙回以微笑,随即目不斜视作专心开车状。

从省城到乡下光开车就花了四个小时,汉斯在车上抱怨了几回路店铺难走,若不是为了想做希望养殖厂的生意,他们八百年都不会来这种穷乡僻壤的地儿。袁冬青则对自己的这位外国留学回来的海归派助理的嘴碎有了新的认识,索性在一次下车休整时直接换了位置,让助理一个人坐后排,宽敞舒适些,也好少一点抱怨聒噪,吵得他很不舒服。

袁冬青坐到副驾驶位后,很是起了些谈兴,问司机知不知道希望集团。

司机终于听到句普通话了,高兴道:“当然知道,我们江省的门面!国内第一辆货运大车,就是希望集团旗下的机械厂生产出来的!以前可只有进口德国货煤国货才成,你就说厉不厉害!”

“我也对此略有耳闻,十足的国民企业,为国争光了,”袁冬青笑笑,并不以为司机说的国内机械厂生产出的货运车同进口的德国煤国货是一样的东西,他此行前来是为了希望集团经营的饲料生意。他在东南亚几个国家经营了不少餐饮企业,养殖场就开设在当地,但东南亚的饲料产业都被东正集团垄断了,这给他的连锁餐厅成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