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4/5页)

乔瑞臣分毫不让,“您又不是没幸过其他妃嫔,只要让贤妃怀上就行,她能不能保得住是自己的本事,生出来之前以陛下的本事,没了孝道这个大帽子,您要遏制摄政王并不难。”

他顿了下,抬起头非常直白告诉圣人,“别说生个孩子了,也不说平妻,我就是敢纳妾,妾进门就得给我哭丧。我媳妇说了,她眼里不揉沙子,也不会和离,但可以丧偶。”

圣人被震了一下子,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一个小娘子,比望舒还狠???

要真是这样,他还真不好叫乔瑞臣娶平妻了。

望舒不介意他去其他人那里,甚至他折腾狠了,她还会装病将他往其他人那里推,是他自个儿不乐意去其他人那里。

可如果赶鸭子上架非得去,起码锦妃从来没说过自己只能丧偶啊,这么一对比,圣人觉得自己赢了。

心情稍微好了点,圣人也不跟乔瑞臣臭贫,脸色又严肃了些。

“只要你二舅母能证实母妃的遗物的确出自李家,朕会让孙成带着朕的印信从关内道调集兵马,直接将陈嗣旭押送回京。”

顿了下,圣人敲敲矮几,沉吟道,“此事还得跟姨父商议,单只是目前的证据并不足够,看看还有何法子,能将陈氏与西蕃勾结的证据彻底搜出来。”

乔盛文对此倒是早有准备,拿出自己跟兀良哈氏一起搜集到的证据,“陈嗣旭一直都借义子之名与西蕃人来往,若是我估计没错,他应该是利用陈志晟府中一名西蕃贱妾来传递消息。

那贱妾正是西蕃都护之女,只要在拿下陈嗣旭的时候提前拿下他所有义子,并且同时搜查他们的府邸,一定能查到陈嗣旭通敌的证据。”

虽然是义子和义父的关系,可能十二个义子大都对陈嗣旭忠心,但总有有成算的,为了避免被人推出去挡刀,这又是诛九族的大罪,肯定会有人留下掣肘陈嗣旭的把柄。

如今打的就是个时间差,兵贵神速。

于是,还没到秋收的时候,一切尘埃落定,陈嗣旭正在书房给京中写家书的时候,就直接被乔瑞臣带人押解进了大牢里。

“我猜的没错,你果然是个聪明的,只可惜,不是我陈家的人。”陈嗣旭看着乔瑞臣,整个人一下子老了许多,声音都有些沧桑。

乔瑞臣面无表情,“我乔家上下,只忠心陛下,是你不懂寒门。”

陈嗣旭点点头,苦笑了几声,没再说话,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

“一定要盯紧,不得有任何闪失。”乔瑞臣跟暗卫叮嘱。

暗卫点头表示明白,只要拿下这个人,平安送到京城,那就是天大的功劳,所有暗卫都很清楚,哪怕不睡觉,也得盯牢了。

等牢里安静下来,陈嗣旭才闭上眼,遮住眸底的冷厉和疯狂。

谁也不知道,关内道藩兵带着人刚闯进他所有义子的府邸,陈志晟的府邸正好就在乌氏胭脂铺对面。

无巧不成书的是,当初苏日娜走了以后,于冒财没过多久就买下了她隔壁的铺子开食肆,而陈志晟,他当然记得。

乔瑞臣,他也知道,这是张三壮的妹夫,也是那个害得他失去条街酒楼的小娘皮的相公,化成灰他都认识。

明明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可于冒财记得自己当初是怎样丧家之犬逃出来的,也明白千金楼现在多赚钱,那本来都该是他的钱!

于冒财咬了咬牙,跑去了定北将军府报信。

连陈嗣旭都没想到,当初一次勉强算得上善行的无心之举,竟然能为陈氏一族带来逆风翻盘的希望。

陈嗣旭更相信,冥冥之中老天爷是在保佑他们陈家。

只是于冒财来的时候,他就清楚,乔瑞臣速度太快,来不及了,他只能束手就擒。

本来陈嗣旭是想着让内应接应他离开,快马加鞭派人将陈国公府的所有人接走去西蕃。

只是被带来牢里的时候,做了那么多年将军,陈嗣旭突然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他之所以束手就擒,就是因为太快了,离乔瑞臣重伤被送回西宁镇才过去一个月。

问题就在于太快。

不管是调遣兵马还是搜查证据,甚至乔瑞臣能够带领兵马,如果他还是羽林卫的副指挥使,这不算什么。

但他已经被流放来西北了,若要恢复职位,必然得有圣旨,圣旨来的不该这么快。

甚至圣旨送到这里,再调遣兵马,一路入关,他的人不该没收到任何消息,除非……下命令的那个人每句话都是圣旨,并且就在这里等着,圣人身边的人盯着,没人敢耽搁。

陈嗣旭路上就想明白了,他差点在关押他的笼车内笑出来。

圣人还是太嫩了点啊,即便兵贵神速,却还是小看了他在西北多年的经营,百密一疏。

若是圣人死在西北,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送饭的人很快将带着字条的馒头送了进来,而后下一次送馒头的时候,用糯米汤汁写的字条又被带了出去,不引任何人注意地送到了于冒财的食肆里。

于冒财连看都不敢看,按照大将军让他出府之前的吩咐,将字条送到了郡城柳岸巷的一户民宅里。

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西平郡无数不起眼的小人物很快就动了起来,有人往西蕃去,有人往北蒙去,还有人往西宁镇去。

与此同时,圣人正跟乔盛文一家子商量后头的事情。

“既然已经拿下了陈嗣旭,太后和陈贵妃宫中也不得有任何人进出,但朕不敢小觑了她们这些年在宫城内的布置,不可能在外太久,得尽快回去。”圣人主要是跟乔盛文道。

“西北这边还需要瑞臣留下一段时间,回京后,朕会立刻派老程将军之子程邵来西北接任大将军之职,姨父和姨母可要先跟朕一起回京?”

乔盛文倒是无所谓,他只看耿氏,耿氏则去看苗婉,连乔瑞臣都看着苗婉。

圣人见一家子都听个小娘子的,想起乔瑞臣掷地有声的丧偶言辞,也对苗婉重视了许多。

他笑着问苗婉,“不知道表嫂可有何建议?”

苗婉迟疑了下,“那要不爹娘先跟圣人回去?我带着淘淘跟相公先在西北待一段时间,毕竟所有的生意都还得交接好,还有张家和阮家的安排,咱们的田地也得做打算。”

她着实没想到能这么快,满打满算在西北还不到两年呢,小说里可是用了十几年。

所以知道要回京,她有心在慢慢放手,将生意都安排好,但也没这么快。

正好乔瑞臣要在西北坐镇一段时间也好,要有人来接任,只要不是急行军,就跟他们流放过来一样,路上怎么也得几个月吧?

那时天也冷了,肯定得过完年春里没那么冷了再出发,半年左右的功夫,足够她安排好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