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3页)

以前他听见有几贯钱,怕是累死都得去赚,现在再听苗婉这么说,连他都觉得说得对,这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他一边感叹,一边招呼于家人拆帐篷。

谁知于家人刚一上手,帐篷噼里啪啦就倒了。

于冒财实在是太愤怒,叫家丁多砍了几斧头。

于家人:“……这,不用拆了?”直接叠油布就行。

“嘿,碰上好心人了,知道咱要收摊,往后就去条街开铺子了吧?”张二壮也不傻,看了眼于冒财,笑的憨厚。

“真是给咱省了不少事儿,回头知道是谁,得让三弟好好谢谢他。”

于冒财:“……”

“东家,东家你怎么了?”张二壮他们赶着骡车一出瓦市,就听见后头有人在喊。

于氏大兄于大强往后看了眼,“咋还晕了呢?”

“缺德缺的呗。”张二壮只说了这么一句,嘿嘿了半天。

回到家守着苗婉她们,他才绘声绘色说了一通,把张家人给笑得够呛。

苗婉刚趁耿氏不在家,偷偷吃了孙老火烤出来的羊肉串、猪脆骨还有蜜汁鸡翅。

孙老火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罐子野蜂蜜,刷在鸡翅上,香得她连沾了油脂的手指头都舔干净了。

这会儿她也捧着肚子笑,“等咱们聚福食肆开张那天,说不定他还得再晕一回。”

因为铺子没有楼,苗婉他们也不打算一开始就按照条街酒楼那种规模做。

因为乔瑞臣需要他们低调,那铺子干脆按照农家乐的方式,往质朴和舒适方面修葺,也就没找人算个太高大上的名字。

本着朗朗上口的原则,苗婉下意识就念叨出聚福这个名字。

聚福,巨富的谐音,饱含了她对未来最质朴的愿望,也是她养猪场的名字。

旁人倒是想不到这一茬,但凝聚福运,福泽绵长,寓意不错,大家都赞成。

名字也就这么定下了,由乔盛文大笔一挥,请了专门的匠人给做牌匾。

就等着铺子拾掇好,将牌匾盖上红布挂上去。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西北传下来的一句老话。

即便再穷的人家,都会做些面窝窝,冲着东方苍龙七宿的方向拜上一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从大岳和北蒙以及西域而来的行商,也大都在这个时候到达西宁镇,开始走街串巷卖货。

先将他们带来的各类货物处理一波,而后从西北交换收取各种新鲜货物,再各奔东西。

在西北,元宵节热闹不起来,龙抬头这样的日子却不能不贺。

有钱人家会请那些伶人出来舞龙,虽然只能是四爪红龙,但这可是一年当中,老百姓唯一能接触到龙的机会。

这里燃不起烟火和炮竹,但老百姓们也有独特的法子热闹。

一大早起来,家家户户就用准备好的旧瓦片往地上摔,到处都是噼哩吧啦的动静。

据说是能够驱除害虫,让这一年五谷丰登。

聚福食肆拆了那么多旧屋,也准备了许多的旧瓦片,就等着吉时一到,摔瓦开张。

本来苗婉不被允许参加这样的活动,马上要生那不是开玩笑的,万一让谁家的瓦片伤着了可怎么办?

但她真的特别想去看看热闹,而且她预产期还没到,肚子完全没有任何动静呢。

听说张三壮还咬着牙花了五贯钱,请舞龙队在铺子前绕一圈呢,苗婉真的是太想看了,毕竟往后很长一段日子她都出不去家门。

家里人不肯带她去,她只能在沐休回家的乔瑞臣身上下功夫。

别看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乔瑞臣的感情,但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大概是人的本性。

她发现,在乔家人面前装可怜这种事情,她肉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也完全也不耽误她发挥。

因为她快到日子要生,乔瑞臣特地给百夫长送了礼,也不沐休,就是每天都回来,天不亮再赶回军营。

虽然只能睡在堂屋,但家里人谁也没反对,当爹的想看着孩子出生,这也是应该的。

苗婉红着眼眶拉住乔瑞臣的手,“相公,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舞龙,我和宝宝都想沾沾舞龙和铺子的福气。”

乔瑞臣根本顶不住苗婉的眼神。

苗婉再拉住婆婆的手,“娘,宝宝也特别想去,你摸摸,宝宝也蹦跶呢。”

她用帕子堵着嘴,接着呜咽几声在景阳伯府的凄惨,连乔盛文和耿氏都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无奈,耿氏只能再三叮嘱,苗婉得在大家的包围圈子里,绝对不能胡乱行动。

苗婉高兴地差点一蹦三尺高,“我肯定听话,咱们这就走吧?宝宝都快等不及了!”

众人:“……”你要真听话,就不该出门。

刚走出门,狗蛋和长寿正在门口摔瓦片,因为泥地摔不碎,俩人就摔到了门槛前的石阶上。

苗婉吓了一跳,随即整个人又僵住了。

熟悉又直流而下的感觉……唔,这回直接沿着腿往下流了。

她脸一下子就垮下来,难得任性一回,宝宝比她还任性,咦呜呜……

“怎么了?吓着了?”乔瑞臣仔细,见苗婉表情不对,立刻问道。

“那啥,宝宝大概想亲自出来看看?”她捧着肚子哭丧着脸,“傻不傻,现在出来,啥都见不着了啊!”

众人:“……”

作者有话说:

头回写这么惨的孩儿他爹,下一章就给他转正机会啦,虽然工具人,但会圆满哒~

龙抬头相关资料查询自百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