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3页)

可大厨对这些东西用手抓都知道该怎么做,没多会儿功夫,孙老火就炸了满满一篦子细条面出来。

乔瑞臣也回来了,他更夸张,直接请人拉着骡车回来的。

“哟,买了什么这么多?”张娘子听见放门槛的动静,跟出来看见骡车,诧异问道。

还在下雪,没昨天大,也细细飘着雪粒子,乔瑞臣掀开油布,露出底下的东西。

苗婉想要买的羊、牛骨排都有,还附赠了两桶牛奶。

她要的果干还有大枣也都有,甚至还有一筐绿豆芽,两大袋菜干,以及木耳和银耳。

“相公!”苗婉扶着肚子站在厨房门口,脆声叫。

耿氏哭笑不得推她进去,“知道你想夸你相公厉害,等他进厨房你再夸,有你们小两口说话的时候,下着雪呢,你又脱了外罩衣,别冻着。”

苗婉:“……”她只是想要激励一下乔白劳。

孩子们扒着门口嘿嘿笑,大人们也忍俊不禁。

乔瑞臣摸了摸耳朵,心情特别愉快,面上不动声色,利落从骡车上把东西搬进厨房。

正好于氏这边也把饴糖给熬好了,苗婉冲乔瑞臣招招手,“相公快过来,给你尝个好吃的。”

孩子们跑得比乔瑞臣可快多了,不过还是叫乔瑞臣眼疾手快拎着站定,不让他们有机会冲撞到苗婉。

孙老火按照苗婉说的,把炸好的细条涂上糖蘸,而后每刷一层糖蘸,撒一层细条,细条上面还撒上孩子们剥好的南瓜子。

连着乔瑞臣买回来的果干和大枣,也被孙老火切碎后撒了上去。

他还特地把果干切成细丝,按照做猫耳朵时的做法,将细丝拼成了一个个福字。

天寒地冻的,将木框里的沙琪玛放在门口一盏茶功夫,就已经凝结成块。

因为饴糖沾黏,孙老火提前将木框抹过油脂,这会儿只用拿刀,利落沿着福字横平竖直切开,就能取出来。

金黄色的沙琪玛,凑近了闻还有饴糖的香甜气息。

一口咬下去,绵软又有嚼劲儿,甜而不腻,鸡蛋面的香气非常浓郁。

“啊呜——真好吃!就是这个味道!”苗婉一边吃,一边手快抢了个福字递给乔瑞臣。

“相公你也吃,祝相公明年一年都福星高照!”

张大壮他们捕鱼也回来了,见状笑着打趣,“那咱们呢?”

“孙阿达还做呢!”苗婉理直气壮道,又看了眼于氏她们,“谁的相公谁疼,大哥想吃,找大嫂呀!”

众人大笑不止,乔瑞臣都忍不住跟着笑了,沙琪玛他没尝出什么味儿,只觉得格外甜。

孩子们虽然不知道为啥笑,但是全家人都嘻嘻哈哈,他们也跟着乐呵起来。

厨房内掺杂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传出去很远。

旁人家也听不见,因为这会儿家家户户都是嗔笑打骂的热闹动静,和着细雪迷蒙,组成了一副完美的除夕画卷。

要做烤全羊,准备工作有很多,杀了羊后不能立马就烤,还要先用酱汁将挂好的羊一遍遍刷,是为了去除羊身上的腥气。

苗婉看了会儿孙阿达干活,感觉点像烤鸭的步骤。

她咽了咽口水,等铺子开起来,可以跟孙阿达商量着,开个窑,往后烤面包烤鸭就都能安排上了。

她也有不少活儿要忙。

过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要想吃得欢快,当然得抢着吃才香,那怎么能少得了火锅呢!

这个时候也有拨霞供,但拨霞供的汤就跟胙肉汤差不多,清水加酱料,最多加一点香料和盐巴进去提味儿,除了吃着暖和,并不算美味。

苗婉让乔瑞臣买了整只的羊,还有些羊排骨。

这会儿把羊排骨洗出来,冷水煮开撇沫,加上葱和姜除味儿,然后用来煮浓汤。

至于牛骨排,肉剔下来做牛肉丸,骨头敲开后,单独放在铁釜里煮。

她想做鸳鸯锅。

羊汤里加上鱼,凑成一个鲜字,牛骨汤则用孙老火前面做好的茱萸油和花椒油一起,做麻辣汤。

至于配菜,有乔瑞臣买回来的那两袋子菜干。

菜干用开水焯软,连同木耳和银耳一起切盘,再加上各种肉丸子和素丸子,非常丰富。

光这些还不够,火锅怎么能没有小酥肉和羊肉卷呢,家里也不缺猪肉,切羊肉卷的话有孙大厨。

实则大部分工作都是孙老火在做,其他人打下手,苗婉最辛苦的事情,就只扶着腰站在厨房指指点点。

“孙阿达,羊肉可以切薄一点不?然后卷起来放在雪地里冻一下,为什么卷……好看!”

“对了,牛肉相公你来捶一下好不?里面包上肉汤做丸子,嗯…这样更好吃,相公信我!”

“大嫂,咱们今天不做烤鱼,做清蒸吧?年年有余要剩一点还是别做太诱人啦…”

……

孙老火听她小嘴叭叭,忍不住问一旁沉默着捶打牛肉的乔瑞臣,“你的话是不是都叫你媳妇儿说了?她不口渴吗?”

乔瑞臣想了想,放下刀,去给苗婉倒了碗水,还拿了个兀子过来,让她坐着说,这才又重新回去干活。

孙老火:“……”

于氏和杨氏狠狠瞪了眼同样在剁肉馅儿的张大壮和张二壮:你看看人家!

兄弟俩:“……”

其实瑞臣兄弟不回来,也挺好的。

一家子都在厨房里忙活,中途孙老火那三个徒弟还过来了一趟,一人扔下一串菜干就赶紧走了。

张家不缺肉,冬天菜干才是好东西。

眼瞅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地窖里的菜都吃了一冬,也就过年还够吃,他们出去收菜都不大好收了。

苗婉一边狂喝水一边想,这几个徒弟瞧着很不错呀,往后再看看,全摁铺子里做打工人!

乔家算上耿叔一家三口是七个人。

张家不算孙氏刚卸货的娃儿还是十六口子。

乔家是一家三口。

二十六个人,浩浩荡荡的,普通桌两桌都坐不下。

张家把三个儿子屋里的炕桌都搬过来,在老两口炕上凑了个大桌。

堂屋里,把乔家堂屋的桌子搬过来,跟张家的桌子一拼,把两个兀子摞起来坐人,这才勉强够坐的开。

旁人家是男人上座,女人在地上吃。

但现在谁敢开口说让苗婉一个大肚婆坐摞起来的兀子?乔家人和女人们能锤死他们。

索性张家也是娘子军地位更高点。

孙老火虽然是当家做主的,可也随大流,让他媳妇去了炕上。

他们八个大男人,带着驴蛋这个过了年叫十一的大孙子在地上吃。

遗憾的是家里没有鸳鸯锅。

苗婉觉得自己脑子一定是受到怀孕的影响,所以守着杨家那么个打铁匠,都忘了这一茬。

没法子,只得先征用两家熬药的泥炉子,上面用瓦罐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