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2页)

回到乔家,乔盛文头回拉着媳妇跟她念叨。

主要是感叹,“若阿婉是个男儿,上了战场必是一员大将,说不得比瑞臣还出息。”

耿氏想起儿媳妇那小胳膊小腿儿的,没明白相公哪儿来的这份感叹。

她之所以不限制苗婉多吃,就是因为苗婉太瘦了,才显得肚子大。

实则她肚子比孙氏肚子小许多,这都马上八个月了,那腿儿还没乔瑞臣胳膊粗。

乔盛文:“不懂了吧?就阿婉这说服旁人的本事,打仗之前让她说几句,保管都用不上战鼓擂。”

不等耿氏说话,乔盛文又摇头,“不对,还是入朝为官的好,她赚钱的本事也不差,到时候户部不缺钱,将士不缺军饷,更重要些。

耿氏:“……让阿婉重新投胎是不赶趟儿了,你不如期待她肚子里那个随了她,往后你好好教,起码教得比娃儿他爹青出于蓝胜于蓝。”

乔盛文一听,觉得有道理。

他立马来了劲儿,在桌子上铺开宣纸奋笔疾书,开始盘算着怎么教孙子,那样子跟张家人被打了鸡血一样一样的。

苗婉突然感觉肚子里像是冒了个泡泡一样,痒得她挠了挠肚皮,才接着回忆后世关于会所餐厅她能记得的事情。

耿婶在旁边照顾她,赶忙问,“咋了?孩子又踹你了?”

“没有,可能是相公念着宝宝了吧,它吐了个泡泡?”苗婉猜想。

耿婶劝她,“你大着肚子窝在炕桌前不难受啊?累了就先躺会儿,要写字儿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月子里有的是功夫。”

苗婉顿了下,笔下动作更快了,“没事儿,我不累,我还能写!”

主要她发现了一件事,自从孙氏生了以后,她一直对于生产有些害怕,越想越怕,可今天算账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不怕生孩子了。

她恨不能快点把货卸了,好赶紧跟宝宝贴贴,然后多搞点钱,给宝宝打下一小片天来。

都说包治百病,而搞钱治疗所有恐惧症!

她提了口气,连元宵节可以赚钱的东西都开始盘算起来,年后大搞一场,差不多她也就该生了。

从小年开始,张家天天都有不同的人上门来取货。

有些行商一样五十斤一百斤的订货,想着先去乡下转悠转悠看看。

行商们既然盘踞在西宁镇,大都有商有量,会提前商量好,谁去哪片地儿跑。

西平郡已经叫北蒙商人巴音给占了,行商们跟巴音拼不起,也就只往乡下去。

好在乡下舍得花钱的地主老财也不少哩。

谁知他们挑着货,大都一半路还没走出去,东西就叫老百姓们给抢光了。

连上百文一斤的金元宝糖饵,都有人半斤一斤的抢了个干净。

“不是说西北百姓穷吗?”挑着空担子的汉子还被人追着问啥时候再来买,回去路上喃喃不解问。

跟他一起的汉子也不明白,“大概是打肿脸充胖子?过年不都得要脸吗?”

实则他们猜对了一半儿。

大家过年走亲访友,家里富裕些的,少不得得带肉啊米面这些,家里穷的也得捎带几斤高粱米上门。

你起码不能大过年上人家里去打秋风不是?不吉利,听说这么干要一年穷到头。

肉和米面这些怎么也得几十文,高粱米也得有个十几文钱不是?

谁知道今年竟然出来了金元宝和福气吉利面片?

有钱的花几十上百文买了,放家里招待客人有面子,走亲访友送出去更加体面。

这可是送福和财,就没有人不欢迎的,怎么说都吉利。

没钱的凑一凑,花几文钱十几文钱买点面片,不比高粱米好看?

贵是贵了点,可带出去的高粱米全家能喝好几天粥呢。

要是送面片好听也好吃,却也就甜甜嘴儿,同等的钱,有了面子还能保住家里人的口粮,谁都会算这笔账。

去其他各个地方跑的人也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都没跑太远,就挑着空担子回来了。

回来后,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赶紧去找主家。

有些行商在家,有些同地方出来的行商过小年,少不得要凑在一起,往酒楼里去吃个酒互通有无一下。

有家仆跑到条街酒楼里,看见自家主人就赶紧道:“东家俺们刚出去镇子就卖空了好几担货,您赶紧去杀猪匠帐篷找张小哥再订一些,不然怕后头不够卖。”

行商们顾不得吃喝了,赚钱更重要。

刚上了俩菜,大家就招呼着跑堂,结了账一起往瓦市那边去。

于冒财裹着厚厚的皮袄才从外头进来,看见跑堂脸色不是太好送客人出门。

等看清楚那些人是往瓦市去,他才转头问跑堂,“他们干啥去了?”

跑堂苦着脸,“刚点了一桌子硬菜,听说杀猪匠家有啥好吃,要赶紧去订,说跑就跑了,后头菜都没要,连个赏钱都没给。”

回头他得找张三壮要回来才行,起码得饶带点这些行商们喜欢的吃食回家。

跑堂在心里盘算的时候,于冒财彻底阴下脸来。

他自从被人套麻袋扒了衣裳揍过一顿后,知道张家帐衤糀篷前天天有人排队,也没敢再上门找麻烦。

于冒财知道,孙老火离开酒楼后,把自己赔给张家当长工了,他嗤笑之余,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之所以没继续搞事,是因为有常沢在,起码酒楼短时间不会出问题。

冬天生意本来就寡淡,等天气稍微好点,他再去郡城找个掌勺师傅就是。

天底下厨子那么多,还能缺了他孙老火一个?

他想着,以后别给他找到机会,否则他绝对饶不了孙老火和张三壮这对混蛋翁婿。

结果他还没主动上门找麻烦呢,张三壮没完了是吧?

又拉生意拉到他酒楼里来,真是不拿豆包当干粮。

他不动点真格的,张三壮还以为他是病猫呢?

于冒财冷哼一声,裹紧皮袄,狠狠摁着虎皮毡帽,往条街最西头挂着蝠鼠吊金钱的陈氏当铺去了。

作者有话说:

崽崽:我要当孙女!

那啥,酒楼不叫杀猪匠,现在还没到起名的时候呐。

阮家反击也在安排啦,后面爽点还挺密集哒,枸杞天天日九啦~宝贝们不要养肥我~(尔康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