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页)

姜纾的意思是,把灵州、盐州、银州一带划为羁縻州,由平川军管辖。

所谓“羁縻州”,基本就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小王国,可组建军队,自主征税,有完整的政务机构,只需要每年向朝廷交纳一定的岁贡。

五公主不免担忧:“若父皇不同意怎么办?”

贺兰康敲了敲桌上的玉玺,笑道:“那就问问他,是想看到咱家崽崽自立为王,还是多出区区一个羁縻州?”

就在这时,传信兵跑了进来:“禀大将军,青将军从长安回来了!”

说着,就把一个细长的密封竹筒呈给贺兰康。

传信兵口中的“青将军”就是贺兰康豢养的海东青中的老大,常年来往于长安与平川之间传递消息,比信鸽好使多了。

贺兰康当即捏碎竹筒,取出里面的字条,黄底赤子,是与今上有关的消息。

众人心底一沉。

“是不是父皇醒了,要发兵讨伐平川军?”五公主迫不及待地问。

贺兰康看完字条,讥讽一笑:“那你算是高看他了。”

今上确实醒了,不过,他不仅没急于发兵,连楚溪客的身世都没公布。

他甚至还把四处宣扬“五公主联合贺兰一族造反”的二皇子捶了一顿,丢回猎宫圈禁——这次是真圈禁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以圈禁为名行保护之实。三皇子也没有逃脱削减食邑的下场。

至于五公主,今上不仅没罚她,还当着百官的面称赞她:“奉皇命,护百姓。”

这样一来,背锅的就成了二皇子和三皇子,他自己则是抢了五公主的功劳,还落了个“爱民如子、大义灭亲”的美名。

楚云和瞠目结舌:“这也太怂了吧?”

姜纾摇摇头,道:“他不是怂,而是识时务。”

一旦“平川军谋逆”的消息传到各州,那些蠢蠢欲动的节度使不仅不会联合起来讨伐贺兰康,反而会第一个攻入长安,逼今上让位!

今上做了十六年皇帝,早就认清一个荒谬的事实——当初他能坐上那个位置,并非他的手段多高明,只因他是一枚各方角力下用以平衡局势的棋子。

五公主感叹:“这样看来,只是多了个羁縻州而已,父皇八成还要心存感激。”

楚溪客不厚道地笑出声。

实际上,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设立羁縻州只是第一步。

“今上不会眼睁睁看着北境安安稳稳地落入我们的掌控,势必会在粮道与盐务上作梗。”

粮食还好说,他们离开凤凰谷之前已经讨论好了。

百姓确实没有余粮,但大地主们有啊!无论哪个时代,百分之九十的财富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粮食也是如此。

那些地主与富商们,年年屯粮,年年吃不完,用棉衣棉被和关外的皮毛、香料跟他们交易,并非难事。

再不济,还有幽州。

幽州是五公主的封地,当初今上为了讨好贺兰氏,下旨将幽州境内的收成全部赐给了五公主,国库一粒不入。幽州多平原,土地肥沃,一季的收成就能满足十万兵士的嚼用了。

“唯一难办的是盐。”

这一点,就连姜纾都不免为难:“盐州有盐池,然则自汉时起便开采不断,直到现在已然出产不多了,仅供陇右、关内两地的民用尚且不足,就算夺过来也无法供给军中。”

更何况,在坐的这些人都做不出为了权力断送百姓盐路的事。

大佬们都有些发愁,唯一坦然的就是楚溪客。

没有家长在的时候,他把所有事情都扛了起来,像一头全副武装的战斗鸡,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做了。

家长们一回来,他就恢复成小咸鱼的模样了。事业批们争相讨论的时候,他就缩在钟离东曦后面打盹儿。

偏偏钟离东曦还惯着他,有意挺直腰身,把他严严实实地挡住,让人发现不了他在摸鱼。

结果,帐内安静下来,众人便听到了他小小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