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完结倒计时二(第3/4页)

来摆摊的多数都是本地富余青壮劳动力,来逛的几乎全是游客、南陵几所职校的学生、单位家属、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以及从别的镇子、村子赶来逛夜市的。

毕竟现在公共产通也很发达嘛。

结果栀栀和望舒去夜市寻找美食的时候,又遇到了别仁晋一众。

栀栀当即邀请别仁晋一众吃南陵土著美食——鱼面。

别仁晋有些别扭。

因为他觉得别栀栀应该被他供起来,所以别栀栀要请他和村干部们吃饭,他不敢,他心虚。

被栀栀嗔骂了一顿以后,别仁晋才不好意思的率众坐下了。

栀栀要了六碗鱼面,一份炸花枝丸,一盘子白灼虾,一盘子酱爆鱿鱼,一盘子蒜蓉粉丝蒸扇贝,一条五斤重的清蒸石斑,一罐杂鱼藤壶汤……

别仁晋听着栀栀麻溜地报出七八个菜名,被吓住,连忙说道:“不用了不用了……栀栀我们随便吃点就好,你怎么点那么多啊……”

栀栀没理他,对夜市摊老板说道:“再给我来一道花雕煮螺!”

夜市老板爽快地应了一声,“好咧!马上就好——”

别仁晋有些拘谨,小小声问道:“栀栀啊这得花多少钱啊……”

“你就别管这个了。”栀栀笑道,然后转头问小望舒,“望舒你还有什么想吃的吗?”

小姑娘和栀栀很熟悉了,所以不避讳,又知道别仁晋一众来自栀栀姨的故乡,便问道:“姨,叔叔他们平时喜欢吃什么啊?你点了那么多海鲜,万一他们吃不惯怎么办?不如我去别的摊子上再买点儿吃的来吧?”

栀栀立刻抽出五十块钱,交给了望舒,“那再买一份红烧肉,一份辣椒炒肉吧!其他的你想吃啥就买啥。”顿了一顿,又交代道,“要是太重了拿不动,就让店老板帮着提着送过来。”

别仁晋着急了,“栀栀啊不不不……”

望舒点点头,拿着钱离开了。

别仁晋有些不安。

栀栀安抚他,“南陵算是我的第……三故乡,你远道而来,我请你吃顿饭是应该的!那年我们回乡,你不也安排了全村宴么!再说了,我今天请的这顿不算,黎恕都不在……等他回来了,也等你们忙好了工作,到时候我们再好好聚一聚……”

聊了一会儿,别仁晋与村干部们的局促才消失不见。

别仁晋很兴奋地告诉栀栀,“……我们下午和小周忙完了以后,先是慕名去了花园小镇……我们坐公共汽车去的,然后沿着公路走过来的……我的天啊栀栀,南陵也太美了!怎么说呢,就像公园一样,又漂亮又干净!可这么漂亮干净的地方还是有人住的……”

南陵的建设靠大家。

但也绝对有栀栀的一份贡献。

听到有人夸奖南陵,栀栀心里是高兴的。

宵夜摊老板开始上菜。

炸花枝丸、白灼虾、酱爆鱿鱼、蒜蓉粉丝蒸扇贝、清蒸石斑和杂鱼藤壶汤……份量真是够够的!

而望舒也拎着塑料袋过来了。

她带来了酸菜红烧肉、尖椒回锅肉、辣炒家常豆腐等几样常见家常菜,以及还拎过来两大瓶冰冷的本地甜酒酿。

甜酒酿于酸甜之中带着点酒香,是栀栀的最爱。

望舒知道这一点,才会特意买回来。

正好这时,宵夜摊老板送了六碗鱼面过来。

面条是白生生的,汤底也是白生生的,也就是表面上撒了一把翠绿的葱花、一丁点儿的炸紫菜……

说实在,这么素净的汤面,一看就觉得……好像没啥胃口。

望舒见栀栀正拿着杯子喝冰甜酒酿,便自然而然地向别仁晋介绍,“叔,你们吃这鱼面吧!这是我们这儿的特产,可好吃了……你别看它素白素白的,好像一点儿佐料都没有,实际上呢,这面条本身就是用海鱼的肉和面粉、蛋清一块儿和出来的,汤底也是用鱼头鱼骨和蚝干、虾干、瑶柱干一块儿熬制的,虽然看起来一点儿颜色没有,但真的很鲜……快试试吧!”

别仁晋与众人一听,连忙拿起筷子,捧碗吃面。

还真别说,这白生生的汤面,一吃进嘴里就知道它与普通面条的不同了。面身筋斗、Q弹,自带鲜甜,汤底更是鲜得无法比喻——既带着浓郁的肉香,又有海鲜干货独特的微微咸腥,但这种咸腥呢又与肉香相辅相成。

别仁晋等人一口气吃完整一碗汤面……

栀栀又喊来了宵夜摊老板,“再上四碗鱼面……望舒你还要面吗?”

“我吃这一碗就够了,谢谢栀栀姨。”小望舒答道。

正好这时,隔壁桌来了一群客人。

其中一人竟然是韦玫瑰!

听起来,像是韦玫瑰正在招待从远方赶来的亲戚。

“……这些年,我其实也是一直有来南陵看望你妈,你妈三十年前嫁到南陵的时候,还是我送嫁的呢!那时候的南陵啊破破烂烂……统共就一条街、一条窄窄的马路,进出只有一趟班车……”

“然后就慢慢有了变化!二十年前呢听说你们这儿来了一个叫做什么枝的女知青……”

韦玫瑰插了一句嘴,“她叫别栀栀。”

坐在隔壁桌的别仁晋、他带来的村干部,以及栀栀和高望舒全都听得一清二楚,忍不住面面相觑。

韦玫瑰的那位亲戚继续说道:“对对对,别栀栀!从二十年前起啊,我就发现你们南陵开始有了变化……别的村子别的镇子被台风搞得乱七八糟!你们南陵没事……据说那也是别栀栀带着别的知青干的,好像还拟了什么单子,列出台风来袭要应对的事项。每次台风一来啊,别栀栀她们就带着人到处检查仓库关好大门没,哪儿有什么破洞什么的……”

“对了你们南陵啊还年年产生优质粮食!不但产量大、质量还好!我们老家穷得都没有吃的了,厚着脸皮来找你妈借粮,本来还担心你们也不富裕,结果你妈告诉我,说你们种的是别栀栀她们研发出来的优质种子,南陵的亩产水稻早就已经快七百斤了!可怜我们啊,亩产才四百多斤,遇上虫害、天气不好,四百斤的亩产都保不住!”

“玫瑰呀,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你妈当年借给我的一百斤大米……哎哟实话不瞒你,要是那一年的一百斤大米啊,你姨婆家至少也要饿死两三个!”

“那一百斤大米我们背回去以后,根本舍不得拿来煮成米饭,尽熬粥了,结果呢那米粥又香又甜又糯,哎哟我们连腌菜都不需要,空口吃也觉得很好吃!再后来呢,我跟你妈说要还米,你妈还不要,我想着啊我们种的大米,质量又不如你们家的,最后还了你妈二十只鸡……”

韦玫瑰和亲戚们全都笑了。

其他的亲戚们也纷纷说道:

“是呢南陵的大米很出名,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