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5页)

“爹,你这次难得来,多住段时间再回去。”追上人,苏若楠就笑盈盈地和苏步青聊了起来。

苏步青嗯了一声,一丝不苟道:“你姐回去后,给我说过你的打算,小闺女学点东西防身就成,但男孩子却得认真学,咱家,家学渊源,也没什么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我会在这边呆上一年,一年后,差不多能打好基础了,到时候你再盯着点,让他们别落下就成。”

苏若楠听她爹说要住一年,眉梢顿时浮起笑意。

两父女的谈话,把啥都不知道的卫永华和卫子英听得一楞一楞。

卫子英眨着小眼睛,瞄了瞄她妈,又转过头,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她外公。

不知道为啥,她有种哥哥们要完蛋的感觉,不,一起完蛋的,可能还有统统。

三辈人一边说话,一边往汽车站走去。

上午十点,车站这边有一趟发向甘华镇的车,四人进了车站后,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坐的这趟车,才缓缓行出了车站。

苏步青很喜欢这个一点都不怕自己的小外孙,他自己情况自己清楚,大女儿家的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个现在都参军去,却还些怕他,小的两个就更别说了,反正因着他容貌问题,两小的尊敬是有,但也不怎么亲近他。

小女儿家这里,双胎胞中大的一个也还好,虽然不说亲昵,但却不怎么怵他,另一个,那胆子比大女儿家的闺女还要小,一看到他就跟个鹌鹑似的,所有孙子辈,只有这最小的这个小不点,对他没有一点怯意。

不但没有怯意,好像还很亲近他。

刚才他把她抱过来,她的小胳膊就很自然地环到了他的脖子上。

小孩子最不会隐藏情绪,这小外孙是个好的,他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上车后,他都不把孩子还给人家爹妈,自己抱着孩子,找了个位子坐下,还把靠窗的坐位让给了卫子英,让卫子英能更清楚地看窗外的景色。

卫子英坐在车椅上,眼睛很自然的就看向了车窗外。

汽车正在慢慢驱出车站,就在车子即将奔上马路之际,卫子英视线一展,倏地发现,在出站口的马路边,有个瘦骨嶙峋的女孩,正在东张西望。

那女孩穿着一件打了不少补丁的棉衣,身上衣服不知道洗了多少次,外面的料子都有些泛白了,她肩上还斜斜挎着一个帆布包和水壶,同样的,这两样东西也很陈旧,那水壶塞子,甚至只是一块青布,壶盖都不知落去了那里。

那女孩是背对着她的,卫子英看不到她的脸,但女孩那比同龄人要削瘦许多的背影,却是卫子英熟悉的。

那是三丫姐姐……

认出来人刹那,卫子英想也没想,就下意识地喊了出来。

“三丫姐姐……”幼稚的声音,把马路旁正在看路的吕三丫惊到了。

吕三丫目光一抬,就撞进了卫子英诧异的眼神里。

她嘴角弯出点点弧度,朝卫子英笑了笑,然后伸出一个手指,放在嘴边,对卫子英做出一个嘘的手势,旋即就转身,往北面走去。

卫子英看着吕三要越来越小的背影,整个都木得很。

三丫姐姐怎么来市里了?

她来市里,吕家另外几个姐姐知道吗?

“英子,你在叫什么三丫姐姐,吕三丫来市里了吗?”坐在卫子英后排的苏若楠,听到卫子英的喊话,视线转向车窗外,问。

左河湾能叫三丫的闺女,只有吕家三丫,那吕家也不知么回事,几个闺女都这么大了,却始终没给他们取名字,大丫,二丫的一直叫着,所以,苏若楠一听到三丫,下意识就想到了吕三丫。

“没,看错人了。”卫子英听到她妈妈的话,忙不迭回道。

回完话,卫子英小眼睛忽地局促起来。

完了,统统学坏了,竟撒谎骗起了妈妈。

可是……

三丫姐姐离开前的动作,明显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来市里了,如果她告诉了妈妈,那妈妈岂不也就知道了。

一旁,苏步青看着说完话,就闷下头,明显有些局促不安的小孙女,目光一抬,落到了远处,那个瘦瘦小小的女孩身上。

老人家眉头轻蹙了蹙,然后缓缓阖下了眼睛。

车子驰出车站,带着三辈人奔向了甘华镇,快到中午时,一家口带着远道而来的苏步青回到了左河湾。

还有三天就过年了,生产队已经彻底收了工,整个村子都热闹腾腾,村民们坐在黄角树下,烤着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而聊得最多的,就是高考和潘家的事。

大伙谈高考还是因为他们队里,卫永民考上了。

说到卫永民,大伙就感慨的不行。

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书读得好,地里的活也很上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小伙,偏偏就遇上了陈丽这个祸害,这下好了,再谈,人家大闺女就要嫌弃他了。

毕竟,再谈,那就是二婚,头婚姑娘,谁愿意找个二婚的啊。

不是一家子人,没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外人,永远不会清楚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性子。大伙看卫永民哪哪都好,偏卫永民落在卫家人眼里,却是毛病一大堆。

特别是以前拎不清的时候,没少戳周桂两口子的心窝子。

但整体来说,也勉强还成。

大伙谈到卫永民的时候,话里自然就落不下陈丽,陈丽现在成了女人们教闺女的反面教材,陈丽就是待知青院,闲言碎语也没少刮进她耳朵里。

每一次听到,陈丽就能气得胸口疼。

当然,她再怎么疼,也和卫家没有关系。

在谈卫永民的时候,大家话里又提起了潘家,但说潘家的倒不是闲话,提起来,多是唏嘘罢了。

潘玉华在城里遇上那母子三人的事,最终还是在队里传开了,这事,倒不是别人传出来的,而是潘家奶奶在洗衣服的时候,走神,差点摔进河里,关心她的几个媳妇看她最近心神不宁,就多问了几句,一问,潘家奶奶就吐苦水似的,把话吐了出来。

像潘玉华这种事,搁在谁家都是大事,陈舒敏和卫永凯虽然叮嘱孩子们别乱说,但放寒假时,两口子送卫春玲几个孩子回来时,还是给潘宏军两口子透了透气。

自己养的孩子,自己清楚,潘玉华贴心懂事,这两口子倒是不担心潘玉华去找亲人,就算是真去找了,玉华,还是他们两口子的孩子。但潘奶奶年纪大,在她的思想里,哪有小孩子不想自己亲生父母的,连着几天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这事儿,都差点憋出了病,忍了几天,着实愁得不行,想找人倾述,正好那几个媳妇就凑了上来,于是,整个左河湾都知道,潘玉华亲生那边的人出现了。

但具体情况,大伙还是不大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