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永华,等会儿看到陈丽,你给她说,等队里孕完了苗,我要回江省,你问她,要不要一起回去看看她爹妈。”卫永华刚踏出门槛,身后,苏若楠蓦地出声喊住他。

卫永华不知道苏若楠为啥这么说,他只听到了一句,那就是媳妇要回江省,似乎还没有带他的意思。毕竟孕完苗,生产队就忙起来了,媳妇能去江省,他肯定是去不了。

卫永华转头,愣愣的盯着苏若楠:“你要回江省?”

他问得很快,也没隐藏自己语气,连卫子英都从他的问话里,听出了丢丢揪心。

苏若楠没解释,温柔地朝男人笑了笑:“回不回去再说吧,你按我的话,问一下陈丽便成。若是和她一起的除了永民还有其他人,那你一定要第一时间问。”

苏若楠一笑,卫永华就陪着憨憨一笑,啥烦恼都没有了,忙不迭道:“哦,看到人了,我问她。”

“……??”被撒了好大一口狗粮的卫子英。

爸爸没救了。

和父母生活了一个多月,卫子英这会儿已经完全把自家这对爸妈看透了。

她爸就是黏黏糊糊的人,超听她妈的话。她妈就是指着地上的石头,说那是一坨狗屎,他爸也会毫不犹豫地附和。会不会怀疑卫子英不知道,反正吧,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恕她见识短,分析不出来。

卫良峰两口子对这倒是已经见怪不怪,等卫永华一走,老两口抬头,疑惑地瞅着苏若楠,想知道她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老两口可不是卫永华那憨憨,自家儿媳妇是啥性子,他们心里门清。儿媳妇突然说这话,肯定另有用意。

都是千年狐狸,也别耍什么聊斋,周桂直接问:“若楠,陈丽是不是有啥不妥?”

苏若楠柳眉轻蹙,沉吟着分析:“不大清楚,只是顺口一说罢了。爹,娘,前儿我接到我爹的信,说上头政策有变,我们这些下乡的知青,可能有机会回城了,陈丽去年冬月的时候回过一趟江省,她肯定也知道这事。我和她同批来到良山大队,我家志勇都八九岁了,她却一直没嫁,她一心想回城呢,绝不可能在这节骨眼上,闹出这些事。她回江省那半个月,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不然咱家永民这段时间不可能这么殷勤。”

有没有改变态度,苏若楠其实并不大清楚。

但有一点她却是可以肯定的,卫永民和陈丽关系升温,是在陈丽从江省回来之后。

从年前她和永华做完工回来,除了地里和吃饭的点,她几乎就见不到永民的身影,永民对陈丽这么殷勤,肯定是陈丽向他透露出了某种讯息。

这可不是精明的陈丽,能干出来的事。

“啊,回城?”正在为小儿子发愁的卫良峰和周桂,在苏若楠的话落下瞬间,顿时顾不上卫永民了。

卫子英也顾不上听她二爷八卦了,圆溜溜的眼睛,蓦然一睁,咻地看向亲妈。

她妈妈也有回城资格,这,这,回城政策一下来,她妈不会就回城了吧?

完了,她和大哥,二哥,要成没妈的孩子了。还有他爸,妈妈若回城,她爸怕不得伤心死。

“你,你要回城啊?”周桂讷讷地盯苏若楠,问。

回城这个话题,让卫良峰没忍住,把裤腰上的烟给点了起来。

两口子这会一个心思,都担心苏若楠要回城。毕竟她也是城里来的,城里的人都是铁饭碗,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比起黄背朝天的农村,不知道好了多少。

他们家条件放在良山大队还算不错,但比起城里来,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儿媳妇娇娇弱弱,嫁过来十年了,地里的活都还不是特别上手,有回城的机会,她哪会不回去啊。

“妈妈,你想回城?”卫子英管不上她爷抽烟的事了,睁着乌黑的眼睛问苏若楠。

二叔和知青在一起算啥,她妈回城才是大事。

嗯嗯嗯,统统不想做没妈的孩子。

苏若楠看着突然紧张起来的三人,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说了啥,她宛然一笑:“娃都三个了,要回,也不能我一个人回去。再看吧,我爹说,我姐姐所在的厂正在筹办一个分厂,地址就在西口市,我爹的意思,是想把永华安排到新厂做技工,他见过永华的技术,只要技术过关,进厂不难,到时候我再去考一下工厂会计,不定我们都能进城。”

卫良峰抽烟的动作一顿:“所以,你就是回城,回的也不是江省,而是西口市?”

卫良峰一听是西口市,提在胸口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

吓死他了,还以为儿媳妇要回江省呢。儿媳妇要走了,他儿子咋办。

不过,若只是西口市,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毕竟西口市离甘华镇不远,坐客车也就一两个小时的路。听儿媳妇的意思,她这是想带着永华一起去呢。

永华这个憨憨,当初闹着要娶的媳妇,还真娶对了。瞅瞅,就是回城也想着他。

苏若楠:“我爹是这么打算的,不过这事还没影,咱们就当不知道,等我姐姐他们的厂筹办好了再说。爹,你可不能到处去宣扬。”

卫良峰拔了口烟,忙不迭点头:“不说,不说,我谁也不说。”

“若楠放心,他要是把不住他那张嘴,我削他。”周桂在一旁出声。然后又把话题转到了陈丽身上:“若楠,你是不是觉得陈丽有啥问题?”

苏若楠摇头:“有没有问题不知道,明儿上午,我去一趟邮政,给我姐打封电报,让她帮我打听一下。”

顿了顿,苏若楠又道:“永民的变化是陈丽从江省回来后开始的,爹你们放心吧,有刚才我那话,陈丽就算是有什么小心思,也不敢真害永民。”

苏若楠其实和卫良峰一样,都担心陈丽因着肚子里的孩子,胡乱咬卫永民。要是她说,她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的,那永民就成了耍流氓的,到时候,知青办肯定会插手。

“这一年,永民对她这么好,扒拉了家里这么多东西给她,希望她还有良点心吧。”周桂听完,无奈的叹了口气。

以前,她是巴不得永民能娶个知青,毕竟大儿媳妇就是知青,有心眼,还讲理,除了娇一点,就没啥不好的。要是再来个大儿媳妇这种媳妇,他老卫家怕就真的烧高香了。好媳妇旺三代,她也希望永民能找个好媳妇,但自从永民断断续续,和人走动了快一年,也不见那个闺女上门后,她隐隐就知道,永民看上的这个知青,怕是和大儿媳妇不一样。

初三那天,小英子说,在集上看到他叔和那个女知青了,两人买了不少东西,大包小包从供销社里出来,她坐在门口等了永民一个下午,就想瞅瞅,永民买了东西,会不会带些回家。结果她失望了,等了一个下午,他是空着手回来的,别说她这个老娘,连小英子这三岁的侄女,他都没给她带个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