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4页)

而老二叫卫永凯,是西口市齿轮厂的工人,他这份工作是老丈人出的力,找别人买来的,而他的媳妇则是他的初中同学,叫陈舒敏。两人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叫卫志武,十一岁,小二子叫卫志刚,和卫志勇两兄弟一样大,而女儿叫卫春玲,十三岁。

这一家很少回村,只有厂里放假或是孩子们放长假,才会回来。

今儿卫子英家杀猪,卫良忠一大家子都过来了。

厨房里,几个女人正在忙前忙后,烧水洗菜,院子外,小孩子们则打成一团。

卫子英一回来,就被冯勇给缠上了。

这小家伙还记得卫子英的那个木头玩具,缠着想让卫子英给他玩一会儿,一边,钱二牛也一脸垂涎,特别想看看卫子英的木玩具。

小孩子,不记仇,打打闹闹是常事。

钱二牛和冯勇都不记打,先前还被自己家大人抽了一顿,转过眼就忘记了让他们挨打的祸头子。

他们不记仇,但卫子英却是个记仇的系统,乌黑大眼睛睨着两个渴望的小男孩,就是不理他们。

潘玉华是个贴心小姐姐,看卫子英不乐意,唬着脸:“你们还想挨打是不是。”

四岁的小丫头,明明还没钱二牛和冯勇高,但她脸一板,别说,还真能唬住人。

钱二牛和冯勇蔫了。

卫子英小迷妹上线,睁着乌黑的大眼睛,一脸敬佩地道:“玉华姐姐好厉害。”

潘玉华一笑,啥也没说,转头,带着卫子英一起进了厨房。

一入厨房,潘玉华的目光就落到了忙碌的苏若楠身上。看着年轻了不知道多岁的苏若楠,潘玉华心底感慨万分。

若楠姨……

那个念着曾经的同村之情,几十后再遇,还不忘向她伸出援手好人。

那些年,她为了找被拐的女儿,四海为家,落魄潦倒,到了江省后,在一家商场遇上了她。她不过是凭着记忆中的那熟悉感,不确定的喊了一声若楠姨,她就认出了她,并把她带回家,给她安排工作,支持她寻找女儿。

那时候的若楠姨已近七十,明明应是安享晚年的岁数,然而却受她所累,到处为她奔波。

也就是那几年,她才知若楠姨始终没有办法释怀英子和卫叔叔还有卫大哥的死。

她重生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想弥补这个遗憾。

好在她回来的及时,英子没傻,往后,也不会没心没眼的去抓毒蛇。

“玉华来了啊,姨姨谢谢你那天把英子背回来,来来,拿着吃。”

潘玉华一进屋,苏若楠就看到了她。

她一笑,忙不迭从围裙口袋里抓出一把糖,分给潘玉华和卫子英。

潘玉华甜甜一笑:“谢谢若楠姨。”

“妈妈,我帮你们剥蒜。”卫子英剥了一颗糖,放到嘴里,然后乖巧的要帮大人干活。

苏若楠顺手拿了一把蒜给两小姑娘,让她们到一边慢慢剥去。

而这时,坐在灶台下烧火的周大红,瞅着苏若楠的围裙口袋:“永华媳妇还有糖没,给我几颗,我甜甜嘴。”

“大嫂,咱家差你几颗糖吃了?”切菜的陈舒敏看着没皮没脸的周大红,鄙视道。

周大红睨着陈舒敏,阴阳怪气道:“咋了,我还吃不得永华媳妇的糖了。”

苏若楠懒得理周大红。

相处十来年了,这隔房大嫂是什么性子,她比谁都清楚。她埋头,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和陈舒敏说起了话。

说的,还是前两三个月,发生在华国的大事。

一个厨房,三个妯娌,两个性子相投,说话细声细气的,谈得还是周大红不怎么懂的,那啥被粉碎了的四个人的帮。

陈舒敏委婉问苏若楠,有没有接到江省娘家那边的通知,明里暗里提醒着苏若楠,她可能有机会回城了。

苏若楠一笑,没说这个话题。

有没有接到都一样。她当年既然一下乡,就选了憨厚的卫永华嫁掉,就没想过还能回城。

回城,可不是那么好回的。

要能回去,她啥都不用做,大姐和爹娘自会为她想办法,不能回,她就是做的再多也是白做。

这些事,等政策下来了再说吧。

而且,她要回城,永华他们父子四人,她也是要带着一起回的,总不可能她回了江省,留男人和三个孩子在这边吧。

角落里,听到回城这个话题的潘玉华,眸子轻蹙,陷入了沉思。而卫子英的数据库里,也是有这段历史的,听二娘问妈妈回不回城,眼里闪过丢丢担心。

知青回城啊……

这个回城,可是留下过很多后遗症的。

妈妈是城里来的知青,也不知道她和哥哥们,会不会成为这个后遗症中的一份子……

苏若楠和陈舒敏两妯娌谈的话,周大红有些听不懂,她心里有点不得劲,歪了歪嘴,突然插话:“永华媳妇,你们过完年,还去隔壁县吗?”

“不去了,那边的活已经做完了。”苏若楠歇了和陈舒敏的谈话声,软绵绵地冲周大红道。

周大红眼睛一亮,赶忙道:“那敢情好,我娘家侄儿要娶媳妇,想打新家具,找了永华两个多月了,你们却一直不在家。开完年了,让永华帮我侄儿,打套家具吧。”

周大红嘴里说打家具,但说出来的话,听着却不是那味。

不知道的,还以为卫永华耽搁了她侄儿娶媳妇呢。

苏若楠切菜的动作一顿,掀眸睨着灶台下的周大红:“打家具啊,那料子都准备好了吗?”

“料子?”

周大红楞了楞,理所当然道:“新砍的料子得晾上大半年才能做家具,我大哥家没准备,你家猪圈楼上不是有好些料子吗,先拿着用呗。那些料子,我看放了两三年了,再不用怕都生虫了。”

苏若楠一听她这话,心里呵呵。

埋头,漫不经心道:“猪圈楼上的料子,是永华特意为永民准备的,这事,我可做不了主,回头,你和我娘说吧。”

永民二十三了,娶媳妇也就这一两年的事。那些料子是他们两兄弟特意砍来晾着,以后打家具的,哪可能给她用。

“什么和我说?”

厨房门口,背了几个萝卜和两个白菜进屋的周桂,听到媳妇的话,问了一句。

陈舒敏叹了口气,瞥了眼自家大嫂,然后冲周桂道:“二婶,大嫂想找永华兄弟给娘家侄子打家具,那边没准备料子,大嫂说,你家猪圈楼上有现成的料子,想借来先用用。”

陈舒敏是极为看不上自家这个嫂子,这嫂子又蠢又没自知之明,还特别贪心。她和永凯之所以不怎么回左河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她。

每次回来,她都会阴阳怪气,说什么他们两口子进城就享福,她和大哥却得在农村黄背朝天,还得养老人,话里话外,反正就是想让永凯把工资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