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3/5页)

旁边韩潇已经担起玉县丞离开的一部分职责,裴县令同样如此,两人在书册上记下闲置的官田。

很快,这些田地也会被收回来。

如此阳谋,鲍家也没有办法。

毕竟手底佃户就那么多,难道他们把修桥的人撤回来种田?

裴家虎视眈眈,鲍家也不敢那么做。

或者把修桥的人数减少?

现在早就习惯修桥的佃户肯定反对,那边好吃好喝还有工钱,说不定这次挣完钱,都能把之前欠的田租还清。

他们才不要回来。

如今的佃户有知县撑腰,也不像之前那样软弱可欺。

纪炀知道,刘,鲍两家,肯定不会轻易任人宰割,不过是等修桥结束,再也不欠裴家的之后,肯定还有幺蛾子。

纪炀心知肚明,却也不在乎。

他这会已经带着人到了太新县鲍地最边缘的位置。

鲍地北面,南面都有山,西边有河,而再往东,则是一大片荒地。

说荒地也不尽然,应该说是草地。

此地有水,土质也不算太差。

青草自然长得茂盛,只是没有经过人工打理的水草,到底不太丰茂。

可此处已经有养殖的基础。

但很可惜。

这么好的草地,却不是太新县的,而是太新县东边文饶县的。

文饶县虽然跟太新县挨着,但东边连绵不绝的大山,是座天险,直接挡着西北边的贼寇,让此地百姓得以修生养息。

但毕竟在灌江府内,也是边陲之地,不被祸害肯定不可能。

此地的知县也被当地势力架空,成了灌江府许多县城一样的空架子。

这些私人势力自然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自己家过得好,不会管其他人,更不会管此地长远发展。

而且鲍地这边还有个狭小的口子直通塞外,他们干脆让这大片草地直接空着,偶尔有人放牧的人过来,算是当做天险,明显要远离战祸。

这种想法也不错。

只是白瞎了如此好的草地。

之前裴家主还说,他们这地方养的羊,养的耗牛,都格外好吃。

这点纪炀也赞同。

这里的水草实在适宜养殖。

纪炀再次看看这大片空地,发出感叹:“这地方,实在可惜。”

可惜什么?

纪炀的人明白,他这队伍里,唯独裴县令是不明白的。

说罢,纪炀又叹口气。

又看一眼文饶县的这片草地,然后才恋恋不舍离开。

纪炀心想,我都表现得这么明白了。

文饶县的知县,总会得到消息吧?

虽然两个地方隔着这么大的空旷草地,但有些消息,还是能传过去的。

没错,纪炀的想法便是,两边合作,搞养殖。

纪炀他们这边出人,东边的文饶县只要出地,他们一起养羊!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汴京人,最喜爱的肉类一直是羊。

猪肉在很多人看起来廉价,鸡肉更是一般。

而羊肉才是现在,乃至古代很多时候贵族喜欢的肉类。

汴京一天消耗的羊肉,苏州扬州杭州,以及应天府那边的羊肉消耗,都要数以十万计。

便说本地,冬至的时候吃的都是羊肉锅子。

纪炀略略研究过,此地不管养滩羊,还是寒羊都很合适,不管是肉质还是羊毛,乃至羊皮,都能有作用。

发展本地经济也好,还是让此地百姓有充足肉食,乃至供应到边关,都是个很好的选择。

此地处于西北,其实相比较于纪炀那个时空,这里的雨水会更多一些,气候也没那么干,是养殖业再好不过的地方。

而这养殖业里,甚至可以包括养马。

养马,种牧草,种草药。

这才能让灌江府真正成为边关的大后方。

但这几项有些敏感,纵然是他,也要经过汴京允准才行,更要等到此地稳定后再说。

至于现在,当然还是把养羊的事先拿出来。

等到时机成熟,另圈一块地养马只是时间问题。

两边合作搞养殖,纪炀要的自然是人。

土地攥到三家手里不拿出来?

那好啊,他就另辟道路。

他抢地,他抢人。

有位伟人说过。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句话值得所有人刻在骨子里。

不就是没地。

那他就带着乡亲们去其他地方,三家就抱着土地生金蛋吧。

如今修桥只是个缓冲而已。

争取来的官田佃户,也是表率,更是证明他对百姓们的态度。

相信等他提出要让佃户们一起跟他搞养殖的时候,一说一呼百应,那也有不少人跟着过去。

人,才是核心。

是比土地更重要的东西。

而人心更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

纵然听起来没那么轰轰烈烈,没有像裴家动刀动枪。

但能让百姓们平稳渡过难关,不会有牺牲跟流血,这才是他想要的。

纪炀心里早有打算,所以屡次来看隔壁文饶县的这片空着不要的荒地,到他手里,绝对能改成合格的牧场。

关外可以养羊,关内怎么就不行了?

而且此处有大山环绕,气候没那样冷,说不定养的羊更好吃。

如果文饶县那位被架空的知县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要亲自写信过去,反正此事肯定会成。

对那位知县来说,他只要点头同意就好,又不让他负责,县里的阻力也不是什么事。

空着也是空着。

不如给他们。

拉一个县是拉,扯两个县也是扯。

左边的今安县,右边的文饶县。

都一样!

他都拖家带口过来了,这么大的动静,相信那边应该会得到消息?

林婉芸笑:“肯定会的,就会文饶县知县怎么想了。”

如今纪炀的名声不说显赫,但也在很多人心头转过,对他的能力自然认可。

所以自然是看那位知县怎么想。

转了一大圈之后,纪炀再带着人回去。

这次回去,在修石桥的地方待了许久,一个是给修桥劳役们查看伤口,确保没问题。

二是询问工钱,吃食如何。

确定都没问题,再去看看眼睛都不错一下的嵇巡等人。

嵇巡对修桥的事十分精通,之前修过跨海大桥,如今这桥在他手里,虽然有难度,但也不是特别难。

“再说了,这里的条件可比那边好多了。”

“那会知州虽然支持,但布政使不支持啊,天天算着银钱过日子,自然没这里松快。”

虽说钱不是万能的。

可有钱到底好办事。

纪炀笑。

泉州跟这边肯定不同,那边花的是官府的钱,肯定一丝一毫都要计算。

这边他花的是富户的钱,怎么会吝啬。

反正把富户们的钱从口袋掏出来,给到当地百姓,那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