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2页)

只是时局变化,两边矛盾越来越深。

灌江府内的本地世族盘根错节,跟朝廷派来的人矛盾重重,再加上是边关,不时还有流窜过来的匪贼。

还有关外小国对关内肥沃土地虎视眈眈。

让原本还算有人气的灌江府,变成现在的情况。

前年年末的兵祸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韩家都举家搬出。

这些先不说了,韩潇接话道:“你们所要去的太新县,是三个县合一个县。”

“据我们所知,并非只因为如今人少,更大原因,还是三个县里,每一个县城都有豪强霸占。”

“他们几乎是当地土皇帝,连断案都是他们做主。”

“每一个派过去的知县,都撬不动任何关节,只得郁郁三年。”

“现在三县合一,让当地几个家族蠢蠢欲动,意图吞并其他家土地。”

怪不得,在这个时候合县。

也是,一个家族把持一个县,他们在当地势力肯定扎根极深。

而且一言堂,也不容易出错,其他县跟他们没有关系,必然不会多过问。

但朝廷下令,三个县合成一个县,有野心的人,必然会动其他地方心思。

只要他们动心思,有动作,总能被派来的官员找到机会。

“我家也是发现这件事,所以从灌江府离开。他们要相互吞并,只会让情况更乱。”

“现在太新县三家,分别是左边的刘家,中间的裴家,右边的鲍家。”

“其中刘家在的原县城黑市贸易最多,所以最有钱。”

“裴家所在的原县城最靠近边关,所以家里私兵甚多。”

“鲍家所在原县城确实也在边境线上,但有处靠山的天险,易守难攻。那里百姓相对安稳,至少没有关外兵马闯入,粮食勉强饿不死。”

“这几个县原先也是有名字的,可久而久之,人们只会喊刘县,裴县,鲍县。”

意思自然不用多说。

都用他们各自家族的姓氏命名了。

如此情形的三个县合并,想想都很精彩。

朝廷并非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没有变化,那就会让他们永远把持三个县。

总不能真跟梁王说的,派兵平推过去,那当地百姓还过不过了?

他们派兵去打,豪强们难道自己去迎战?必然会让当地百姓去送死。

到时候豪强没打成,反而寒了民心,不用了几年,灌江府边域几个小城,必然也会从承平国版图划出去。

再想收复,可就难了。

对边域小国,只能怀柔。

现在合县其实做得极妙。

至少给纪炀一个相互制衡的机会。

听着刘裴鲍三家的事,纪炀进一步了解情况。

一家有钱,一家有兵,一家有粮。

怪不得不好对付。

纪炀过去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三合一太新县。

怪不得陛下给他兵符。

没有兵符,估计寸步难行。

了解完这些,纪炀拱手称谢,刚要再谢他们照顾江小子江乖乖,就听韩潇抬手:“应付这些虽困难,对你来说也是时间问题。”

“但你刚开始要解决的,并非是这些事。”

纪炀看看韩潇跟韩族老,就听韩潇飞快说了一句话。

这话让纪炀跟平安面面相觑。

什么东西?

韩潇又慢吞吞说了一遍,纪炀还是没听懂。

等会!

是方言!

纪炀眨眨眼。

他去太新县任职,第一个难题,竟然是听不懂当地方言!

韩潇见他表情,知道他明白了,开口道:“边域方言本就有些自成体系,我们韩家读书说官话还好,潞州这边有些口音,但多数也是官话。”

但太新县不同啊!

那是边关小城,写字还是一样的,方言这东西,必然有自己的习惯。

纪炀刚扶额,就听韩潇道:“所以,我准备跟你一起回灌江府,至少,至少不会让你们因为方言为难。”

这话让纪炀立刻抬头。

韩潇?

要跟他去灌江府?

这还是韩家人吗?不用他提,他家主动说出来?

韩潇认真道:“你上次说的对,有些事必须靠我们自己。”

“若想天下太平安稳,自身怎会安稳。”

“我搭不上韩家,但自己去看看还是行的,那毕竟是韩家基业,若能安稳,我们在扶江县也能安心。”

韩家搬来扶江县一年多,这是他们许多年里,过得最安稳的时候。

这里没有豪强,没有恶吏,一切都是那样顺畅。

但越过下去,韩家脸上愁苦越多。

总觉得这日子是他们享受的不安稳。

他们读了许多书,却被他们用来躲避。

所以知道纪炀,这个一手创造安稳扶江县的知县,要去灌江府的时候。

韩潇便跟家里人商议,等纪炀过来,他要跟这位知县同去。

在灌江府,有韩家人在,至少是层保障。

不会让这个带来和平安定的知县大人损在里面。

韩潇依旧满面愁苦:“纪大人,您就带我去吧。”

带你去?

肯定啊!

纪炀按了按想笑的嘴角。

这不就是他的目的之一吗。

只是没想到如此顺利。

除了兵符之外,第二张护身符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