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等众人回了扶江县,韩家那边看着纪炀把小孩跟家当都托付给他们,倒也不恼,反而十分认真收拾好,还给送孩子们过来的玉敬泉等人承诺,肯定会照看好江小子跟江乖乖,当自家孩子一般对待。

韩家人的承诺自然可信。

但玉敬泉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江乖乖偷偷把自己绑的璎珞递给他,小声道:“能不能帮我把这个给纪大哥,我记得婉芸姐姐也在汴京,想转交给她。这还是婉芸姐姐教我的。”

虽说两人只在两三年前见过,但那是对她最好的姐姐了。

玉敬泉一时想不到乖乖说的婉芸姐姐是谁,但还是把东西收下,最后安慰道:“纪大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说等事情妥当回来接你们,那一定会接,放心。”

“我们很放心。”江乖乖笑着道,随后又小声道,“我们都等着。”

这些话由玉敬泉说给纪炀听,纪炀很是感慨,看看手里的小璎珞,忽然有点头疼,这东西如何转交?

纪炀笑着收起来,又看看满眼通红的李宾。

从扶江县回来,他就是这副表情,凌俊鹏过来小声道:“他娘子有两个月身孕了,这次回去知道的。”

有身孕了?

怪不得。

纪炀走了过去,开口道:“到汴京之后,只要你听我的,必然会让你跟妻儿团聚。”

李宾扑通一声跪下,只要能让他回到扶江县,回到妻儿身边,他做什么都可以。

他,他真的对不起岳丈一家。

只要让他回来,以后再也不踏出扶江县半步,他只想照顾怀孕体弱的妻子,抚养自己跟妻子的孩子长大。

旁的,再无他求。

一切事情准备妥当,纪炀带着人并不耽搁,直接按照原定时间出发。

出发前一晚跟知州通判又聊了半夜,心里已经有些准备。

谁能想到,他已经准备好潞州城待下去,汴京那边忽然让他过去?

说一句世事难料,估计大家都承认。

纪炀一行出发,但他的名字在潞州城却愈发响亮。

无论是他三年来的政绩,还是被各个部门争抢,最后发现谁争都没用,你能争过皇上吗!

皇上要人!谁能不听!

可谁不想被皇上要走?

那可是天子,是天下之主,近些年可能没什么感觉,在陛下年轻时也是励精图治。

如今不少良策都是他定下,百姓跟官员们都赞一句好。

但也结了不少怨。

毕竟利益这东西,牵一发动全身,给百姓们让利,就会让有些人失利。

陛下年轻时还镇得住,但人一老,什么都变了。

有些东西便开始蠢蠢欲动。

纪炀对此有些感觉,不过依旧觉得,作为古代封建王朝,这个皇帝大致还不错。

当然,这些评价只能在脑子里过一遍,并不会说出。

纪炀他们出发时是七月二十二,一路骑马去汴京,赶在八月十五之前能到。

路上途经两个府,一个州,甚至还让马过了段水路。

幸好他们几人之前每日坚持跑步锻炼,不然估计都撑不下去。

纵然如此,纪炀明显消瘦不少,脸上棱角更加分明,过了十八的他身量也趋向成年人。

远远看着,身上自有一股骄矜跟凌然。

路过府的时候,明显要比州热闹。

这也是行政级别的划分,上面是中央,下面分别是府,州,城,按规模来说,一个比一个小。

在承平国律法里,三者并未有隶属关系,而是统归中央管,只按规模区分而已。

比如所在的潞州,隔壁凉西州,都是州,基本代表面积比较小,又或者人口少。

而被命名为开封府,灌江府这种府,要么人口多经济繁荣,要么地方大,开封府属于前者,灌江府属于面积大。

如果按照位置来看,但凡在中原附近被称为府的,基本都是经济好。

在边域,诸如灌江府这种,那就是土地面积大。

纪炀一边走一边跟身边人科普,也算打发时间。

所以很多时候说个哪哪人士,说什么地名,基本也知道当地情况。

当然也不绝对,毕竟他们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总会有不同情况出现。

他们一行六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十二这天接近汴京。

整整二十天的路程,确实很辛苦。

还未近汴京,就能看到城外肥沃千里,但汴京城外并不种粮,多是种菜卖给城里七十万百姓。

一个城里七十万百姓,在古代很多人眼里很难想象。

这就要用一个数据对比。

之前说过,承平国县城的划分,什么上中下县。

三千户以上是上县。

四千户以上是望县,比如潞州唯一一个丰邵县。

那望县上面还有吗?

自然有。

但这已经不按门户划分,而是按地方。

望县的上面是畿县,也就是京城外的县,也就是现在看到的。

畿县上面为赤县,便是京城内,这个等会就到。

畿县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户,还有养六畜的,种花的,做手工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专门的养殖户,养花户,蔬菜种植,更有各种手工业,来保证京城内的需求。

单是七八月份城里娘子用的纸扇,都要数以万计往里面送。

走了几十里路,周围更加繁华,官道变得更加好,凌县尉感慨:“这些道路都是有糯米支撑吧?”

旁边行人笑道:“岂止,里面不仅有糯米,更有鸡蛋清,所以才会如此结实。”

很早开始,古人便会用这两种东西来修路建城墙。

但看看这财力物力,真是不敢想象。

到汴京外城门前,挑着担的,推着车的,走街串巷的小贩们比比皆是。

这还没到中午,已经让人感觉此处的繁华。

玉敬泉看着排着队进城的百姓,也感慨道:“怪不得天下官吏,天下百姓,都想到汴京。”

要说汴京城门并不算高,可独有它的沧桑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此地不同。

下马排队,平安跟大家说着要检验什么。

讲起来,平安也是土生土长汴京城人士,爹娘都在城外庄子上做事,纪炀原本让他先回家看看,平安却执意先进城,反正很快能见到家人。

想到家人,平安多了些活泼。

这里才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进来之后便是御街,这条街是汴京最宽敞的街道,一直通向皇宫大内。一路有各家宅子,还有各色酒楼。”平安道,“到护城河时,就不能往前走了,那边有禁军把守,但逢年过节时,旁边城楼金明池会开放,陛下也会去。”

“这里还分东西两个坊市,官员一边住在靠近官署的东边诸巷,离坊市也很近。西边多是玩乐宴饮的去处。”

“要想热闹,早市,晚市,夜市,鬼市都可一逛。九曲子周家的北食最是好吃,南食可以去则寺桥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