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2页)

若不是看后面形势不对他这个哥哥及时再次改弦更张,又因为恒王防他甚深未能有机会让他牵扯太深,只怕延平郡王府早已经历一场抄家灭族的祸事。

“哥哥看看皇上登基后,当初追随恒王一系的人的下场。咱们府上如今还能全首全尾,不过是宋国公看在过去的情面上求了情,皇上看国公府的面子罢了。”

“我那时还不是为了王府好,当初说是两府荣誉与共,但说到底不过是让咱王府跟在他孟家身后做应声虫罢了。那时的皇上眼中何曾有我和父王的影子,就算王府冒着风险帮着他们成就好事,最后不过是他宋国公府如今天这般荣耀恩宠加身,我延平郡王府只能吃点他宋国公府漏下来不要的残渣。”

更何况,当时今上和恒王,一个母妃出身不显又早亡,自己不得圣宠,也就凭着在孟淑妃膝下养过几年跟宋国公府扯上点关系,才有宋国公府的支持。另一个虽然同样母妃早亡,但外祖父当时是尚书令,总辖六部,为文官之首,妻族亦显贵,岳父任殿前司指挥使,掌管御林军,一文一武两手辅助,这怎么看都是恒王成事的机会大些。

“咱们家要说运气好,高祖父一个樵夫因无意间救了□□皇帝一命得了他的青睐,认为义子得了个郡王的爵位。要说运气不好也实在是不好,没能真生成龙子凤孙。说是皇亲国戚,但无血缘维系,与皇家关系渐疏,皇室如今有谁真拿咱们当回事。就说你,正正经经的王府嫡出小姐,按理该有个‘县主’的爵位,但从父王起,替你请封的折子一道一道的递上去,如今连个回声都听不到。只怕折子都被内侍拿去垫桌脚了。”

“我不想办法光复门楣,不出十年,这上经常就该连我们站的地方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