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苏州糟鹅(第2/2页)

两边商议已定,又约好明日还在这里见面,这才心满意足地散了。

若联姻,自然是官宦人家为上,但李青禾也知自己才学有限,不过二甲中段之流,一等一的官宦人家难免高攀不上。况且那些大家族大多彼此联姻,怕不是尚在娘胎就指腹为婚,哪里轮得到他?

而寻常门户又不能为他提供足够的助力,思来想去,倒是这等豪商又有财力,又天生敬重自己这种读书人,不失为上上之选。

这边李青禾才与黄友田道别,楼上早就有熟络的学子大笑起来,朝他拱手贺道:“恭喜恭喜!当真是人生大喜!”

“到时我是一定要去讨杯喜酒吃吃的。”

李青禾笑着还礼,“同喜同喜。”

众人又嬉笑一回,说了许多正经不正经的玩笑话,这才分别落座。

一时叫了茶水点心,又有歌姬抱着琵琶过来凑趣,众人凑了三分银子,略点了两首曲子,便说些风土人情和时事,间或做几首诗来,好不热闹。

“对了,”李青禾的一个同乡忽道,“你可认识一个叫关清关伯明的?”

李青禾一怔,略一思索,“可是咱们台州府的那个关家?我倒是听过,也有过数面之缘,只是并不熟络。”

那人道:“其实我也不晓得是不是那个关家,只是方才在墙上看见一首极好的绝句,赞赏不已,一看落款,竟是关清,想着若是同乡,不如亲近一番。”

他们今日是进士,明日就是官员,而在官场之上,同籍和同科就是天然一段同盟,自然不能错过。

李青禾大笑摇头,“若是这般,那就错啦,必然不是他。”

此言一出,同桌众人纷纷发问,“何出此言?”

李青禾将杯中酒液一饮而尽,“我虽与他不熟,却也听过不少趣事,那关伯明家中豪富,只是不大是读书的料,这么多年下来,也只中了个秀才罢了。我也曾看过他的文章,当真七窍只通了六窍!”

剩下的,可不就是一窍不通!

众人会意,哄堂大笑起来。

若是这么着,那可能真的认错人了。

试想一个连秀才都考得如此艰难的,又怎会做出那般惊才绝艳的诗句?

想来天下如此之大,纵有同名同姓者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