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诗无寐34(诸位认为自己是什么?)(第3/3页)

“反对者皆被杀,反对者会被他昔日的同僚们埋葬。你们多么厌恶乔宴,又多么惧怕乔宴——你们想找到乔宴藏起来的那份名单,你们日日将赝作挂在正堂上钓鱼,你们想找到名单、毁了名单,如此才能真正心安。

一个新策起初推行之难,他早有预料。但是今日之祸,仍让他身心疲惫,满是惶然——是否当初他不强行推行此策,便不会到这一步?

雨棚外的稻草人“乔宴”,孤零零地躺着,稻草卷起,面上用笔所画的真人脸已经模糊,嘲弄地看着世人。

他要求查看试卷,是否自己真的才疏学浅。

“蜀州如此,其他州县,是不是……”

他等着乔宴再登铁像寺,等着乔宴哪一天突然出现,告诉他州考评卷确实出了问题,让他去作证——

晏倾回了神,定下心。

“看看这份名单,想来在场诸位的亲人、族人、或者诸位自己,也许出现过在这份名单上吧?蜀州大都督和刘刺史交情这样好,想来也是这份名单的功劳。

刘禄:“什么?”

他以为那是机会——

晏倾轻声开口:“科举一策,从南国实行至今,但到本朝才开始步入正轨。而因它本身就动了世家大利,势必会引起太多不满。朝廷一贯徐徐推行此策,却也没想到,在蜀州,连州考都是假的。假了一年又一年,到现在,恐怕已经说不清连续五年的名单,有没有一成是真实的。

幕后真正的布局人还没出现,他焉能在此时颓然。

是否是他错了?

两封完全不同的名单,都有乔宴的公章。

乔宴身死枯井,和尚枯坐古寺。这桩恩怨,到底要如何说?

他看到的是白骨累累,血流成河,长夜不寐,冤魂泣诉。

旧日与今日场面混淆,晏倾依稀仍在南国旧宫中,走不出那个尽是少年同行者的梦境。

倏而一睁眼,他又回到了现实中。

这一伸冤路,他走了数年。当时刺史是乔宴,他被人打废后,是乔宴将他安顿在铁像寺,让他隐姓埋名。

“当这件事成为心照不宣的秘密后,还有谁敢站出来反对?

圆慧跪在雨地中,发出痛苦的嚎啕声。他捶着地,泥水溅满周身。

同时,徐清圆从后徐徐走来,她立于晏倾身畔,立于风若身畔。在风若展开这封公文的时候,徐清圆也展开自己拼出来的东西:

这组成了一份龙成二年蜀州州考的名单。

而徐清圆美目仍望着雨棚下的人,低婉声音与雨水一同,溅在他们心口:

徐清圆望着众人,轻声说:“如乔宴这样的人物,明知大祸临头,他动了别人的利益,他怎能不早做准备呢?我听闻他是前朝的探花郎,那样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人,知道自己会死,怎么会不藏证据呢?

“不知诸位大儒以何标准评卷?学生不服!学生要上京告你们……”

他的每一步,都让在场诸人不自在。

他还不能倒。

陈县尉口中喃喃:“完了,全都完了……我就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

那时恃才傲物的才子蒙受不公,觉得以自己的才学如何能榜上无名。更可笑的是榜上有名的数人,在他眼中皆是才气不存之人。他在县令府前大闹,又跪去州刺史府。

他口舌被废,手筋被挑,他失去了所有机会。可他依然不平,为自己不平,为乔宴不平。于是不平则鸣——

圆慧跪得浑身发抖。

他张着这封书,举给在场所有人看。就好像数年前,他也同样伸冤过——

这一等,便等了将近四年。

同一时间,马蹄声在刺史府外停下,穿戴蓑衣斗笠的风若大步跨入,手中卷着一被竹篾所封存的公文。

既然刺史相信他,刺史愿意查这件事,那怎么会查不出来呢?

雨水淅沥。

而他口中“姓陈的”,便是如今的陈县尉。他坐在雨地中,脸色惨白,垮着肩,嘿嘿低笑。

加了公章。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 醋_溜_儿_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