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5页)

如今,面对周中锋的时候,更骇人了。

明明就是简单的一句话,邮递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打湿了整个衣服。

再想到,回去要把东西原封不动的在给郑向东还回去。

邮递员哭丧着脸,只觉得这日子太难过了。

姜舒兰领着孩子把所有的客人都打招呼了一遍,这才慢慢退了出来,让周老爷子和姜父来招待这些客人。

只是,她刚抱着闹闹,准备去卧室给他换一件小衣,外面再次传来敲门声。

姜舒兰一愣,和姜母对视了一眼。

如果是周中锋的话,他回自家是有钥匙的,而且在这种场合下,家里的院子门也没锁,直接是阖着的,推门就能进来。

所以,不是周中锋是谁?

难道是那邮递员去而复返了?

姜舒兰蹙起眉尖儿,她眉眼本就生得好看,连带着蹙眉都带着一番滋味。

姜舒兰把闹闹递给姜母,“娘,你看着闹闹,我出去看看。”

“舒兰姐姐,我陪你。”

黎丽梅直接丢下碗筷,跟了过来。

别人没看出来,她看出来了,之前舒兰姐姐进来的时候,有些不高兴。

虽然,面上没有太多表情,但是了解姜舒兰的黎丽梅就是知道姐姐不高兴了。

见黎丽梅跟过来,姜舒兰也没拒绝。

郑向东的事情,黎丽梅算是罕见的知情者。

她嗯了一声,一打开门,果然又看到了一个穿着绿色工作服,推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

她下意识皱眉,“我不是说了?东西我不要,你全部在拿回去。”

邮递员,“???”

邮递员愣了好一会,“姜同志,你说什么了?”

他怎么不知道。

姜舒兰也反应过来了,“先前不是你?”

这个邮递员才是她平日熟悉的那个。

邮递员纳闷道,“我?我之前在隔壁送件啊,没来周家。”

这对下口风,姜舒兰明白了。

“你这会是来做什么?”

“当然是送件。”

邮递员把绿色自行车停在院子门口,踢下来自行车支架停稳了以后,这才从后面绿色挎包里面,掏出一个快件来。

“西北送来的,姜同志,你签收下。”

只说西北送来的,姜舒兰就知道这是哪里的快件了,她揉了揉眉心,“抱歉,之前误会你了。”

她还以为是那个邮递员阴魂不散再次送东西过来了。

“没事。”邮递员好奇道,“之前也有我们同事给你送件吗?”

“不对呀,海岛这块的件都是我来送的。”

姜舒兰嗯了一声,“说是从羊城直接过来的。”

“那估计是走了关系的人,不然谁愿意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两人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只是在姜舒兰签字了以后,对方拿着单子就跟着离开了。

只是,邮递员前脚走,后脚周中锋就从码头过来了。

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绿色衣服以及绿色自行车的影子,周中锋下意识皱眉,“又来送件了?”

看来对方是真不长记性。

姜舒兰一看到他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由得把信封递给他,“你看看是谁送的?”

特意露出了信封上面的地址。

一看到地址是西北,周中锋脸色缓和了几分,“是爸妈那边寄的。”

说完,就拉着舒兰的手,一起进了院子内。

屋内的席面儿已经到了后半场了,饭桌上的菜和酒也已经消得差不多了。

见周中锋过来,大家纷纷招呼他,“周团,你这该你敬酒的时候,人不见了,不厚道。”

“就是,周团,今儿的可是你儿子的生日,你儿子喝不了,你替得他们喝。”

都是部队的战友,酒也是米酒和果酒,没敢上烧刀子,因为下午大伙儿还要上班。

周中锋把信封递给了舒兰,朝着大伙儿解释道,“去拿了下家里寄的信,耽误了下。”

“我自罚三杯。”

这般果断的样子,让大伙儿也都不再追究下去了。

一场席面就这样结束后。

留下一片狼藉,李姨,姜母,王水香,周奶奶四个人当主力军,帮忙收拾烂摊子。

期间,姜母还抽空去问了下周中锋,真是亲家寄信过来了?

见周中锋把信拿出来,这才放心地去收拾烂摊子了。

眼瞧着女婿和闺女没闹矛盾,这一颗心才算是放到了肚子里面。

而姜舒兰帮忙收拾了两摞子碗筷后,周中锋喊她,她这才单独进屋去了。

“看看?我看爸妈写的是,舒兰亲启。”

说起来也是奇怪,在他们家,西北基地父母那边寄信,从来都是写给舒兰的,很少给周中锋写信。

姜舒兰擦了擦手,接过来信封。

好家伙,足足有十多张纸,就知道这信写了多少了。

她迅速地浏览,信里先是问了她好,又问了孩子是否健康长大,又说了孩子生日快乐。

他们当爷爷奶奶的来不了,就寄了些钱和票,以及做了两个手工的小飞机,聊表心意。

接着,又问了周奶奶和周爷爷,身体是否健康,他们当儿子儿媳的未能尽孝,是他们的不是,往后一定会好好补偿她和中锋。

最后的最后,又塞了一个存折进来。

姜舒兰甩了下十多张纸,没有存折,她便问,“你看,信封里面是不是装东西了?”

周中锋拿起信封倒了下,果然倒出来了一个存折,又掉下来两个比拇指稍大的小飞机,看起来极为精美。

姜舒兰一愣,下意识地把两个小飞机捡起来,忍不住道,“这做得跟真的一样。”

“嗯,我爸妈的手工活做得很好。”

这么小的飞机,怕是刚好给孩子握在手里的,不太好做,估计费了一番心思。

接着,两人打开存折一看,又是两千块钱,而且在存折里面还夹着一堆厚厚的票。

什么工业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以及糕点票,奶粉票,肉票,粮票,布票。

几乎是市面上能找到的票,他们这里都有了。

齐全得很。

姜舒兰的注意力顿时被转移了,忍不住道,“爹娘,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和票?”

就算是有老底,这几次掏下来,也该掏干了。

无他,光这钱和票,姜舒兰的公婆都寄了三四次了。

每次两千块,算下来都有小一万了。

周中锋摇头,他把掉出来乱糟糟的票证整理好,像是有强迫症一样,大小依次排列。

等排列结束后,这才说,“许是棺材本?”

据他所知,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父母,都留得有棺材本。

美名其约,若是儿子以后不养他们了,他们自己有养老的能力。

姜舒兰,“……”

她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你下次跟爸妈说下,别给我们寄钱了,我们家里的钱是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