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2/5页)

开始主要是叶存山说,讲的是这一次季考彭先生对他的考验和指点,以及自己的个人感悟理解。

这部分前期是跟元墨说,两人就此又做了一次讨论。

杜知春听了会儿,把他们俩的主要立场跟想法捋明白了,就参与进来,“你们写个文章,心里小九九这么多呢?这不是拿了笔就会写的吗?”

别说叶存山跟元墨两个当事人了,柳文柏都翻了个大白眼,“大才子,睁眼看看凡人好吗,谁拿了笔就会写?”

杜知春还是认真说的,“太技巧性的东西,就是一股子匠气没有灵气,你们现在都陷进去了,要我说,你们现在看书多,也会写,就放开了来,想的越多,越难做取舍,本来就只有‘写’这一条路,挺简单一件事,被你们搞成了‘怎么写’‘写什么’‘要独特’‘要沉稳’‘要精致’‘要亮眼’,整这么复杂,岔路多了,动笔前就要犹豫选择。别的不说,拿作诗来讲,初学者才去死扣韵部强行凑字,真到了融会贯通的时候,那不是看见了就能信手拈来?”

说着,他还真就看看四周景致跟两处人堆,即兴作了小诗一首。

“就是叶兄说的,刚开始学,不知道要怎么写,就照着别人的样子来,你都知道了,那不就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就够了?”

管它结构还是框架,管它引用还是自己的话,也不用去想“我的风格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就事论事,就文论文。

个人诗集文集里,都会表达出个人风格,但不代表他只能写那一个类型的东西。

话到最后,他还俏皮了一句,“你们三个都是会写话本的人,写话本也要想,那提前想完的东西,你们真的会老实原样的去写?”

还真别说,在座三人都有点“天赋”在身上,各有擅长的领域,就是杜知春说的“提笔就能写”,其他技巧性的东西,是锦上添花,从来不会占据主要地位。

而在学技巧的过程中,云程一直有强调,是可以实时调整,不要太刻板。

这番聊完,三人共举杯,给杜知春敬酒,“受教了。”

他摆手,“还希望咱们能在京都作伴,都别客气。”

柳文柏摸摸鼻子,“我怕是不行了。”

在场除了他,都能科举考到京都去,他这水平,又学不进去,这辈子都没戏。

只能指望他家崽了,还不知道是是不是男娃,能不能科举。

叶存山就要好好说说他,“真就没点上进心?你不能去京都?我家夫郎要在京都再开话本铺子的。”

柳文柏知道,“那府城铺子不是要信得过的人管事吗?”

他都把自己当做铺子顶梁柱了,毕竟元墨还在上学,主要事务不经过他的手。

留信得过的人在府城,是有必要的。

但叶存山想到前阵子,云程因为庆阳可能去不了京都的事难过,就知道云程还是害怕寂寞。

有相熟好友作伴,这事业才能干得起劲,人也有精神。

横竖这铺面背后有太师府跟将军府,一般人不敢来找麻烦。

叶存山说:“你不会培养接班人?你怎么来府城的?”

柳文柏是一本《神女伏妖录》小爆以后,挣了银子,被杜知秋一封介绍信送到府城的。

他脑子不笨,听懂暗示了,只要他表现好,往后还有去京都的机会。

他看向元墨,叶存山叫他别看,“元墨家是个儿子,他不想比儿子差,就得往上考。”

元墨:“我其实考个秀才就够了……”

杜知春都笑了,“回头别人问,这写出了《状元》的才子科举出仕没有,你儿子自豪的跟人说‘我爹是秀才’!”

元墨抹了把脸。

不过是出来吃顿烧烤,怎么跟就上了贼船一样。

他问叶存山:“这事程哥儿知道吗?别是你醉酒了瞎说,到时他要收拾烂摊子,咱们两家也白忙活。”

叶存山说云程有计划,“总之你们别不惦记。”

也是知道安家费贵,他跟人说他们家的计划,“走了就把房子卖了,又不是砸手里。”

这样算,安家费会少很多,这几年还能攒银子。

话赶话的,事关一家的大事,元墨跟柳文柏都说回家要跟夫郎商量,没给准话。

反正这都早着,这两年肯定不可能。

只是从现在开始培养人,是刚刚好的。

都只有一天假期,凑一块儿没有不说学习工作的理。

柳文柏问元墨最近训练怎么样,“怎么没见你往铺子里送故事线?都被否了?”

元墨说都在家里放着,“我要再看看的。”

他有底子在,第一本咸鱼没有人指点,就无修改过稿,连载四册带动一个题材。

再往后写的都是长篇连载,《状元》不必多说,期间两本萌宝文也是火遍大江南北。

第一期培训的东西,对他而言,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梳理个人写作体系。

云程熟悉他的写作风格,在故事线这块儿没卡特别死,对标的是成熟的商业文作者,拿到老梗也能因笔力,对全文节奏和人设的掌控度让故事变得精彩好看。

而他需要把这份精彩的点扩大,简要而言,浓缩出精华,要试稿的书生能看懂。

元墨还挺有自知之明的,他那东西,自己写没问题,其他人不太行,因为不能默契会意。

柳文柏摸摸下巴,问他难不难,“我这要写完交稿了,马上要跟你一块儿训了。”

元墨说有点,“训练的时候觉得不如我自己写算了。”

柳文柏:“……”

他立刻懂了。

自己是能写,可是自己写,铺子里的产出就低了。

参考云程的情况,他每本自己写,都能挣不少银子,但绝对没有现在一批书生帮他写稿子来钱快。

所以写大纲的能力还是要锻炼一下,方便铺子长久稳定的发展。

培训班开启之前,云程还跟主要核心成员开过会,说话本铺子的发展规划。

开铺子里的理由不累述,当时就延续了故事线试稿模式。

有培训班以后,能生产流水线故事的书生最次也会倍增,到时他们铺子里的独创性会占很大的优势。

特别是层层审稿的模式,出来精品稿件,每一层编辑都有奖金,稿子到云程桌上时,都经过多方考验,再被他控全文走向,整体都很稳,这是其他书斋书局无法提供的东西。

这一步,抓量又抓质,会让话本铺子一直稳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名声打响以后慢慢沉淀。

在短篇文稿的出新上,有参考正常写作的节奏——当大部分读者,甚至是普通路人,对他们话本铺子的讨论度慢慢趋于平缓时,他们就会出来一期“王炸”话本。

早期作品不提,最近的就有新媒体风格的虐文,十分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