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第6/7页)

李士诚冷冷一笑,看看切尼姆斯。他没说错,张仪这号人,天生是只会搂小钱的角色。他用英语同切尼姆斯低声商量一会儿,大度地说:

“这样吧,双方各负担一半,但你们那一半先由买方垫付。这样,即使合同不能履行,你们也毫无损失,这样总可以了吧?”他冷笑道,“对张先生的精明,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生意做成后我打算送你一只玉貔貅,就是咱中国传说中那个没有屁眼、只吃不屙的聚财灵兽。”

张仪并不以为忤,嘿嘿笑着,同两位客人大幅度握手,祝贺交易谈成。

一个月后,若曼逊公证处给切尼姆斯寄来了那张光盘,并有一封复函:

我公证处聘请的资深专家组认定,所谓“鬼谷子算法”只是一个巧妙的骗局,但它完全满足贵公司与张氏兄弟所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因此我们已将贵公司的100万美元划给售方。

张仪兄弟的这次豪赌赢了。其实他们的豪赌并无风险。即使没有这次豪赌,他们也不会再有借此赚钱的机会,因为“鬼谷子算法”的真相总归会暴露出来,瞒不了多久的。所以赢了固然好,是一次大撤退前的意外胜仗;输了也算不上损失。值得庆幸的是,张诚精心拟定的措辞巧妙的合同条款保证了这次的成功。瑞士人虽然明知道这是骗局,也没法不付钱──不过瑞士人确实守信,不服也不行。

兄弟俩立即取出现金,带上老娘人间蒸发。李士诚仅在一年后接到过兄弟俩的一封邮件:

李先生:

非常感谢你成全一年前那笔生意。可惜你在小事上不大守信。你答应过,生意做成后送我们一只玉貔貅,就是咱中国传说中那个没有屁眼、只吃不屙的聚财灵兽。一年过去了你也没送。

希望你能按承诺,把玉貔貅寄给我们。就按那个老地址递送就行。

张仪、张诚

“什么?美国间谍?中央情报局的?”李士诚脸色煞白,震惊地瞪着面前的两个人──中国国家安全部的张先生和王先生。张先生纠正道:

“应该说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他的任务是搜集中国的军事情报。”

“但我的工作和军事科技一点都不搭界呀。”

“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通过你,接近你的舅舅。”

李士诚的脸更白了,他的舅舅是解放军一位正师级技术专家,研究方向是用于隐形飞机的雷达。“但我从没有在他面前提过我舅舅的工作,你们要相信我。”

张先生笑着说:“我们相信,也很赞赏你能自觉履行一名公民的义务。但切尼姆斯看来通过其他渠道,早就知道你有这样一位亲戚了。他曾试图通过你邀请你舅舅赴宴,对吧?”

李士诚很吃惊。某次切尼姆斯邀他吃饭时,他说这两天正招待来京的舅舅,不能前去。切尼姆斯说有比较紧要的事务想见他:“要不这样吧,把你舅舅一块儿请来,也算为他老人家接风。”舅舅当然不会去,委婉地谢绝了。这事过去就过去了,李士诚没想到一次普通的邀请竟然内藏诡计。现在回想起来,那次邀请确实可疑,因为此后切尼姆斯并没有什么非要见面的要紧事。李士诚越想越后怕,断然说:

“谢谢你们的提醒,我以后不会再同他来往。”

“啊,不必这样。他的公开身份是高华盛证劵公司的职员,你同他是正常的商业和私人往来,何必要中断呢?你只要提高警觉,发现可疑迹象立即报告就行。”他笑着告诫,“记着啊,一定要保持正常往来,绝不能让他看出什么苗头。也许以后我们会通过你,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

“好的,我一定按你们的吩咐做。”

王先生说:“这次来找你,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他上次Z市之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公安机关已经查明,那对张氏兄弟只是两名普通的骗子,至多会一点黑客手法。切尼姆斯为什么对他们如此感兴趣?而且通过若曼逊公证处向他们汇了96万美元,张氏兄弟提出这笔钱后,立即带着老娘销声匿迹,公安部门到现在还没有抓到他们。”李士诚详细叙述了这件事的全过程,从切尼姆斯开始投注,到收到13次预测通报,到中大奖,到他起意去购买那个“鬼谷子算法”,两位先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李士诚苦笑着说:

“聪明的切尼姆斯这回可是上大当了,在两名普通骗子身上白花了100万美元。其实我早就怀疑那个狗屁‘鬼谷子算法’,曾一再向他提醒,但他因为有‘亲身经历’而坚信不疑。对了,这次活动中,我在他那儿拿了30万美元,但这是正当的中介收入,因为我为他节约了200万美元。”

王先生微嘲道:“你对那位切尼姆斯倒是尽心尽意呀。”

李士诚脸红了,张先生忙解围:“李先生你别在意,我的伙伴只是开玩笑。你那时是做他的中介人,当然应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这是应有的职业道德嘛。不过──”他忍俊不禁地说,“打心眼儿里说,我也巴不得这个财大气粗的家伙多花200万美元给中国人,哪怕花给骗子。”

三个人都大笑起来,不过李士诚的笑容免不了带点儿尴尬。虽说那30万美元是“正当”收入,但不管怎么说,给予者是位美国间谍!还有他答应负担的签证费用!也许没有这两位安全部官员的警告,他会不知不觉被美国“朋友”拖入泥沼中。想想真是后怕啊,他曾经鄙视“搂小钱”、“耍小聪明”的人,现在看来,自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切尼姆斯给上级的报告:

……这次我确实是上当了。所谓“鬼谷子算法”只是一个骗局,当然它很巧妙,但就其原理来说并无超出中学数学的东西。他们的行骗步骤是这样的:

1.通过技术手段进入博彩公司的资料库,得到投注人的邮箱。筛选出第一次投注赢了的人,这大约是1000万彩民的一半,即489万人。这一步也是这个骗局中唯一需要高科技手段的一步。

2.把489万人随机地平均分成A、B两群,用群发手段发去对围棋擂台赛的预测,邮件内容同我收到的第一封信一样,但预测结果却是相反的:对A群预测某棋手赢,而对B群预测该棋手输,这样他们总有50%的赢面。

由于网络的便利,虽然他们在这次骗局中总共发了近千万封邮件,但基本没有花什么成本。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低成本高收益的骗局。换句话说,互联网的“无成本”通信是这次骗局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两名骗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3.他们知道了第二次比赛结果后,把曾发去错误预测的那一半人弃之不管,再把曾发去正确预测的那一半人重新随机分为A、B两群,仍然发去预测完全相反的邮件。依此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