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第2/3页)

颜惜宁点点头:“是啊,虽然这些薪资和你之前的待遇没办法比,但是平昌城房价便宜物价低,六两可以买三间瓦房了。”

这还没完,颜惜宁继续分析道:“如果你再给官员补课,一个官员收两百个铜板,平昌城现在大大小小的官员大几百,就算你一年只能给两百个官员补课……”

乌朱语调上扬兴奋不已:“四十两!”四十两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四十两银子,加上做官学夫子的收入,一年就有四十六两银子。

用不了两年年,他就能买下一套好的院子,并且凑齐迎娶阿茵的聘礼……乌朱手中的土疙瘩写得越来越快,眼中的光越来越亮。

大鱼上钩了,颜惜宁眉眼弯弯:“怎么样?你愿不愿意做官学的夫子?”

乌朱猛地抬头:“做做!颜惜宁,谢谢你。你不但救了我,还给我找了这么好的差事。”这么好的差事放眼整个平昌城都是数一数二的。

乌朱深知,要不是因为颜惜宁,他不可能有这个机会。于是他摸了摸自己的衣兜:“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我请你吃冰酪。”

颜惜宁爱吃冰酪,在都城时只要他带着术算题去找他,他总会带自己去小店点上一壶冰酪。然而这个季节凉州已经没冰酪了,于是乌朱改口道:“我们去吃杏仁露。”

颜惜宁丢掉手中的土疙瘩,心虚的情绪很快被激动代替:“先不吃杏仁露了,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找王爷,让他给你入凉州户籍,办理入官学的资格。”

乌朱落难了才被他捡了个便宜,若是他还是那个名满天下的大儒,国子监开出的条件会比他开出的高数倍。

颜惜宁咧嘴笑得欢,听着院中孩童们的读书声,他心情畅快。他起身想了想:“这个点王爷应该在北街那边,我们一同去?”

乌朱认真地点点头,他正色道:“颜惜宁,你对我真好,我会报答你的。”

颜惜宁虎躯一震后背一麻,这一刻他出现了幻视,他分明看到乌朱抱着一叠册子递给他:“来,我们一起来做题。”

他不由得哆嗦了一下,随即他绽开了笑容:“你若是娶了阿茵,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不用你的感谢。只要你能好好教孩子们术算,就是对我和姬松最大的报答了。”

乌朱扭头看向官学高高的围墙,他认真道:“你放心,我会将毕生所学传给他们。”

*

向着北街走的时候,乌朱有些烦恼:“颜惜宁,你说我该叫什么名字呢?”为了避嫌,最好能换个名字。

颜惜宁倒是觉得无所谓:“楚辽这么大,同名同姓的这么多。况且乌姓也是百家姓之一,叫乌朱的人应该不止你一个。”只要姬松在凉州一日,应该不会有人来查乌朱的身份。

乌朱有些不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谨慎一些好。”

颜惜宁挠挠脸颊:“也行,要不一会儿问问王爷的意见?”姬松对凉州熟,凭他的人脉给乌朱搞个身份不难。

乌朱这才放心下来:“也行。”反正名字只是个称呼罢了,用习惯了就行。

正当两人沿着长街走的时候,颜惜宁听到身后传来了“哈哈”的喘气声。扭头一看,只见小松正眯着眼睛跟在他身后。颜惜宁乐了:“小松,你什么时候跟过来的?”

小松蓬松的大尾巴摇出了残影,它将大脑袋凑到颜惜宁手心中求摸摸。颜惜宁揉了揉它的脑袋:“你当心溜出门被人逮了。”

小松快乐地喊了一嗓子,然后快步跑在了前头。颜惜宁知道,它是带自己去找姬松了。

颜惜宁指了指小松对乌朱道:“跟上小松就能找到容川了。”

乌朱惊讶地挑起眉:“这狗这么聪明?”颜惜宁夸道:“是啊,小松从小就聪明。”当它还是一条小狗的时候,它就知道看家了。

正如颜惜宁所说的那样,在小松的带领下,他很快找到了姬松。

得知乌朱的来意,姬松从袖中掏出了两张身份文牒。翻开文牒一看,乌朱的姓名字叫邬成朱,姬茵则成了荣昌郡季家村的季莹。

姬松缓声道:“我有个部下名为邬成凯,他家里已经没有人了。我安排你成了他的家里人,你不介意吧?”

乌朱捧着两份身份文牒看了又看,他眼眶慢慢湿润了。听到姬松的话,他连忙转过身去抬起袖子按了按眼角。随后他转过头满脸感激:“谢谢王爷!”

姬松温声道:“不用谢,官学那边我会给你打招呼,你好好在里面教书。我会帮你留意合适的宅子,等条件成熟了,你就来府上提亲。”

乌朱喉咙像是塞了一团棉花,他感激地看向了颜惜宁。能有今日之喜,真的多亏了颜惜宁,若不是他同颜惜宁交好,他和阿茵就死定了。

他明明有那么多的门生弟子,可是真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是同他接触时间不长的颜惜宁伸出了援助之手。当然,他们愿意帮忙也有阿茵的原因。但是他相信,若只是他落了难,颜惜宁夫夫还是会帮他。

乌朱感慨万千的时候,姬松正同颜惜宁说着今天的趣事:“今天波斯有个商队来了,听说有不少新鲜玩意,你要不要去看看?”

波斯?那可真是真正的异域风情啊。颜惜宁双眼放光连连点头:“好呀好呀,我们一起去。”

姬松有些抱歉:“对不住啊阿宁,我这里还有些事没处理好。”

颜惜宁明白了:“没事没事,一会儿我和乌朱……邬成珠先去看看。”

随着平昌城官府紧锣密鼓的建设,如今的北街已经有两条长街开通了。北街刚开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会有太多的商队前来,然而开通一段时间之后,商队们挤满了长街,有些甚至挤不进来只能在其他街道摆摊子。

附近的百姓们也将自家的农产品运到了北街,如今站在街上放眼一看,只见人们比肩接踵,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颜惜宁转了一圈后就觉得眼花缭乱。

邬成珠惊叹不已:“单是这两条街而言,热闹程度已经超过了都城。”邬成珠走过很多地方,能像北街这样热闹的街道并不多。

颜惜宁笑道:“还没建设好呢,等建设好之后会更好。”在他和姬松规划的蓝图中,平昌城北街还得扩建,到时候会建成整个凉州地区最大的贸易集市。在这里能买到全国各地的特产,能见到各色的人。

邬成珠赞不绝口:“已经很好了,而且这里很安全。”若是别的地方,这么热闹的街上一定少不了小偷小摸的人,而他走到现在,还没听见因为丢失东西引起的争吵声。

集市建设初期,颜惜宁他们就考虑到了治安问题。姬松是个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人,他不允许自己辛苦建成的集市有不能见光的事情,因此每隔十丈就会看到身披铠甲的炽翎军将士在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