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3页)

黛玉红着眼眶点点头又摇摇头,坚定道:“我不后悔!”

胤祚揉了揉她的头。

胤祚不能久留,此事议定就该离开了,走之前他期期艾艾问黛玉:“咳……我以后能给你写信吗?”

黛玉轻哼一声:“你爱写便写,不爱写便不写,倒是来问我?”

明白了!胤祚又问:“那你会给我回信吗?”

问完他顿了一下,和黛玉异口同声:“我想回便回,不想回便不回!”

黛玉:“……”

胤祚哈哈一笑,转身就溜了,独留黛玉又气又笑。

黛玉独自出了会儿神,笑着吩咐雪雁:“叫厨下准备些吃食,我饿了。”

又叫朱莺把针线筐子拿过来,继续绣葫芦荷包。

朱莺劝道:“姑娘病着,该好好歇着才是。”

“我倒是不累,”黛玉摇摇头,“我觉着好多了,什么都不做才难受呢。”

朱莺见状只能由着黛玉罢了,她坐在脚踏上替黛玉分线,就见黛玉低头认真穿针引线,唇角还带着几分笑意。许久未见黛玉如此开怀,朱莺本该替她高兴才是,可她却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有些话不能不说,朱莺沉默了一会儿还是道:“姑娘,您真的要和六阿哥……”

黛玉歪头笑道:“怎么了?”

“奴婢只是害怕,姑娘这般不管不顾与六阿哥来往,日后若是一切顺利也就罢了。但若赐婚不成姑娘该当如何?若是指成侧室又该如何?姑娘总要替自己打算才是啊!”

“我已经替自己打算过一回了,”黛玉垂眸道,“可是不成!我总还是放不下……若师兄一直不知情也就罢了,可他既知道了,又愿意做出这般承诺,难不成我还要一直缩在壳子里做乌龟么?”

黛玉笑道:“他既愿意一试,我自当奉陪到底,成与不成都只拼这一把罢了。”

朱莺:“姑娘……”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黛玉握着朱莺的手笑道,“只是我总是相信师兄的。若是实在不成,或是他瞧上了别人,或是皇上不同意,我便绞了头发做姑子去罢了,到时候你若还想伺候我,便与我一起做个小尼姑吧!”

朱莺听她连这个都考虑到了,只能叹气:“奴婢无论如何都跟着姑娘。”

……

胤祚这回知道他是怎么走出贾府的了,大概就是晕晕乎乎,脚下的路不是路、而是云,走在上面脚步都有些虚浮。

胤祚也不知道这会儿是什么心情,就很复杂吧。哪怕再见到贾宝见都没从前那般厌恶了。

“小兄弟!”贾宝玉见到胤祚十分惊喜,小跑上前道,“小兄弟,没想到又见到你了,你来找林妹妹吗?”

胤祚不欲与他多说,只淡淡点头。

贾宝玉笑道:“上次分别匆忙,还没来得及问你名字呢。”

胤祚说:“萍水相逢,无需问名。”

贾宝玉咂摸了下这句话,合掌笑道:“你果真与一般凡夫俗子不同,我倒是想与你交个朋友,不若你留下名姓住址,日后便宜时我去找你玩。如此便不算萍水相逢啦!”

胤祚若有所思:“那不该是你先去我家玩过,我才把名字住址告诉你吗?”

贾宝玉想了想里面的逻辑:“你说的有理,只是我该如何先去你家玩呢?”

胤祚:“那就是你的事了。”

说完他就加快速度走了。

贾宝玉:“……”

贾宝玉一脸郁闷地回去,宝钗瞧见笑道:“你不去上学,倒在这儿做什么?”

“原是去上学的,只是半路遇到一个熟人,送了他一程,故而耽搁了。”宝玉道。

宝钗诧异道:“我刚从老祖宗处过来,竟不知家里有客到?”

“不是正经客人,是黄太医身边的小厮,来给林妹妹送药的,你方才可瞧见了?真真是好人材,我竟没见过比他还体面的人!”

宝钗回想了方才匆匆一瞥,确是好相貌。然而她只是笑道:“长得好有什么用,不过一副空皮囊罢了。你也该好生结交几位阿哥少爷才是。”

宝玉向来不爱听这些,闻言哼笑道:“宝姐姐倒是好大的架子,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

一句话把宝钗怼了回去,宝玉抬脚就走:“林妹妹怕是又不好,我瞧瞧她去。”

宝钗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一时宝钗回了梨香院,薛姨妈笑问:“这是从哪回来?”

宝钗道:“陪老太太说了会子话,回来遇到宝兄弟,我劝了两句他就又恼了,如今找林妹妹去了。”

薛姨妈倒茶的手顿了顿,笑道:“宝玉与林姑娘倒是亲近,只是你姨妈向来更喜欢端庄大方的女孩儿,否则倒也合适。”

这是说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呢,薛姨妈安抚宝钗道:“你的话总是正理,宝玉虽然不喜,但叫你姨妈知道了,对你只有夸的,万没有不好的道理。”

宝钗笑着应:“妈说的是”。

她并非为了宝玉伤怀,只是羡慕黛玉罢了。

黛玉有亲生父亲撑腰,日子过得潇洒肆意。而她明明才华品貌样样不缺,偏生家世差了些,哥哥又担不起事,如今靠着贾家才能保住家产。黛玉不喜宝玉便能不见,她也不喜宝玉,却还要为了嫁给他费尽心机。

只是这话不能与薛姨妈说,否则她又要伤心了。

宝钗脱了披风,接过薛姨妈递来的茶,略一闻便笑道:“好香的味儿,这是什么茶?”

薛姨妈道:“是南岳云雾。”

“陆羽《茶经》中说‘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可是这个南岳云雾?”宝钗惊讶道,“这可是难得的好茶,妈从哪得来的?”

“哪是我得的,是你姨妈送来的,”薛姨妈右手抚摸左手的玉镯,“说是湖广进上的贡品,只得了那么一点,皇贵妃赏了你表姐,你表姐托人给送回来了。”

宝钗打趣:“那这杯茶可值不少银子罢?”

可不是?

说起这个薛姨妈心里就不舒坦,自打月前开始,宫里要银子一回比一回厉害,言语中隐隐透露皇贵妃抬举元春,有意给她一场造化。

元春的前程自是顶顶要紧,银子流水般往宫里送也没人能说个不字。只贾家不过是个空架子,少不得亲戚们填补一二,如薛家这般有求于贾家的更是不能小气,只今日这点子茶就换了她两千两,这个月已经不知道多少回了。

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可恨王夫人拿了银子只当应该,口口声声元春得势后少不了薛家的好处,却对宝钗和宝玉的婚事却绝口不提,张嘴国舅闭嘴贵女,竟是嫌弃起宝钗来。

薛姨妈心里气闷,只是她们如今依靠贾家,除了忍耐也别无他法。

想着又怨起内务府官员:“拿了我们那么多银子,竟连个选秀的影儿都瞧不着,是好是歹总该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