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茶艺

手机通知音一声接一声响起,屏幕上除了微信以外还有无数微博消息,有新粉丝关注提醒,也有微博私信。

孟迟先是点开了微信,发消息的人各不相同,但内容却是相差无几,诸如【帅哥,你又火了】【没想到小孟还是个模特呢】【照片拍得真好】……

通过他们发来的微博截图,孟迟已经知道为什么他的微博会突然开始涨粉,私信更是纷至沓来了。

佘山将他那组照片发在了微博上,虽然他没有圈出孟迟的ID,但网友神通广大,翻出孟迟先前走红的那条泡茶视频,找到了杨自乐弄的那个悠然茶馆的微博号,从粉丝里面翻出了孟迟的微博。

孟迟的微博用了很多年,平时都是用来看八卦看新闻,或者转发一些茶艺相关的博文。他不怎么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内容,只有曾经在比赛获奖时分享心情,配了几张比赛时的照片。

如陈彦所说,人有了一点热度,曾经在互联网的痕迹就会被网友们翻出来。

给他发微信的那些人里面也有陈总,说话虽然没像上次喝多了时那么轻浮,却也让孟迟蹙了眉头。

“怎么了?”郁庭之采完了一排茶树,来喝水的时候看到他神情不对,便问了一句。

“没什么,”孟迟很轻地笑了一声,“佘山把照片发了微博,网友们都来夸我了。”

虽然他语气轻松,但郁庭之莫名觉得他并没有在开心,甚至有一点反感。他掏出自己的手机登上微博看了一圈,的确在评论里看到了很多夸赞之词,有夸脸的,有夸身材的,还有夸画的,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刺耳的评论,诸如说照片低俗,侮辱茶艺的,甚至还有侮辱人格的,问他是鸭吗。

郁庭之眉心轻蹙,截图发给了佘山,让他处理一下评论。

孟迟仰头灌了半瓶矿泉水,解了干渴,余光里瞥见郁庭之的手机屏幕,瞧见对话框上面佘山的名字,以及他发出的绿色的框框里的“删除”两字。

“你在干吗?你让佘山删照片?”孟迟问。

“不是,”郁庭之顿了一秒,抬头看他,“但如果你想删的话,我可以让他删掉。”

“为什么要删掉?他的微博不就是用来发布摄影作品的。”说完这话,孟迟转念一想便明白郁庭之这是什么意思,他笑了一声说,“留着吧,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郁庭之注视着他,似乎要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是不是在勉强自己。

“真的,”孟迟对他笑了笑,“既然拍了不就是给人看的,展馆里能看,手机上自然也能看。”

郁庭之点了点头,收起了手机,佘山回他的信息他也没看。

孟迟走到茶树旁边,继续低头采茶,郁庭之也跟着走到他的对面,过了一会儿,他忽然问:“你师父还在生你的气吗?”

孟迟动作顿了一瞬,疑惑道:“你怎么知道我师父生气了?”

郁庭之:“佘山说的。”

摄影展开展当天佘山其实给孟迟打过电话,不过当时孟迟只是说他下乡去收茶,没说师父的事儿,不过不用问,他也能猜到佘山会知道,多半是因为杨自乐这个大嘴巴。

孟迟叹道:“不知道,我师父气性大,估计还得有十天半个月才能消气。”

其实孟迟觉得他师父本来应该已经消气儿了,毕竟杜峰上次说他跟师父说让自己去比赛的事儿,师父只是沉默着没说话,没有发火。

但现在微博照片一发,热度上来,被那些老顾客问得烦了,他老人家八成又得别扭一阵。

“抱歉。”郁庭之忽然说。

“你道什么歉?”孟迟问。

“或许我不应该让佘山找你来拍照。”郁庭之说。

闻言孟迟采茶的动作顿时停住,他抬眸看向郁庭之,更加不解:“什么意思?是你让佘山来找我的?”

郁庭之点头,视线却是越过孟迟看向了他身后。

孟迟瞧见,便回了头,然后就对上他师公冒精光的一双眼睛,也不知道在这听了多久的悄悄话。

“师公你干什么呢?吓我一跳。”孟迟无语道。

师公直起佝偻的背脊,佯装镇定地清了清嗓子,反斥责道:“我还要问你俩呢,不好好采茶,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聊天,你俩又不谈恋爱,老凑一块干什么?!”

孟迟:“……”

郁庭之:“……”

趁他俩愣神,师公又板着脸,伸手将孟迟胯前的采茶篓拨过来瞥了两眼,鄙夷道:“就采这么一点儿?还没我采得多,照你们这个速度,是不是得在这待一天?还不赶紧干活,不然中午没饭吃。”

孟迟:“……好好好,干活干活。”

遭了斥责的两人自然不敢再懈怠,专心致志地低头采茶。

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翠绿鲜嫩,有着细微的青草香和茶叶特有的茶香,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使鲜叶质量受影响,刚采摘完的活叶不能堆在一起,要平铺摊放在阴凉之处使其散热。

阳光越发热烈,茶园没有可供摊放茶叶的地方,所以三人没有采多长时间,过了两个小时左右,师公便来验收了成果。

凭借多年的经验,师公稍微掂量两下茶篓,便估算出三人一共采了约莫十斤左右的鲜叶。

“可以了,差不多能做两斤干茶,你俩一人一半儿正好。”师公说。

下山之后,孟迟将刚采下来的鲜叶拿到小院长廊一个通风的阴凉处进行摊晾,等到水分晾干,茶叶变得柔软之后再进行炒青。

郁庭之对茶叶制作过程了解甚少,孟迟便一边干活,一边跟他科普。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制作工序大致可以分为摊晾、杀青、烘干。不同品种的绿茶在制作工艺上会稍有不同。比如安吉白茶、太平猴魁就还有理条这一工序,制作出的茶叶为细长的条形状。而黄山毛峰在杀青之后还需揉捻,之后再进行烘干,最后再加一道复烘,方得成茶。

“以前做茶基本都是手工,现在科技发达,茶厂里做茶都换上了机器,很多古法都随之流失。”孟迟有些遗憾地说,“也就只有像师公这种老师傅还掌握着一些古法,偶尔做一做手工茶。”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加速了经济发展,解放了劳动人民的双手,让生活变得便利、高效,却也让人们养成了惰性,丢失了许许多多值得保留的智慧结晶,无数让人赞叹的传统文化被科技浪潮淹没。人们只会被推着向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头看一看。

郁庭之:“你会吗?”

“会啊。”孟迟说着举起自己的手,“跟着学了好几年,手都不知道烫掉了多少层皮。”

孟迟的手其实不算丑,很宽很大,还生了不少老茧,显得沧桑却有力,在他手掌外侧的地方的确有不少细微的烫伤痕迹,如果不仔细看,基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