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没有人比您更严谨了(第2/3页)

“我们的才更好啊,熔点1620,就差一百了,但元素配比上,少了两个点的铼啊!”

“我们这份成品,把铼的性能发挥的更好!”

“这已经可以说是最先进、性能最好的了吧?而且足以满足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需求!”

“真是出了大成果啊!”

“如果我们现在公布出去,会不会引起国际轰动?”

“……”

每个人都在兴奋的讨论着。

测试还在继续。

张洪涛、李荣茂、何桂林以及沈丙河,一起给成品做强度测试,两个多小时的严谨测试后,他们一起宣布,“强度和最初相比没有变化,比上一次实验还有所提升。”

“非常成功!”

最后一个评价都不用补充了。

成品的熔点提升,而强度没有降低,说明铼元素很完美的嵌入到合金组成中。

所有人马上陷入新一轮激动。

赵奕的表情倒是很淡然,实验结果没有出乎意料,成品性能提升是肯定的,因为他上来就删掉了那几个,对成品性能有害的步骤,就算没有后续的讨论,成品的性能也肯定会提升,只是具体提升多少不确定。

这次实验过后,他又得到了几个条件。

其中有一个新论证的步骤,对成品的性能依旧是有害的,下一次实验就把有害的删掉,然后继续论证那些没有帮助以及不确定的步骤。

赵奕做出了决定,也赶紧召集所有人,说出了下一步计划。

“还继续进行论证?”

“赵院士,强度已经没有降低,说明铼元素嵌入的很完美,这已经能算成品了吧。”

“不是能算,就是成品!”

“我觉得不需要继续了吧?现在这份成果发布出去,都能引起国际轰动。”

赵奕摇了摇头,皱眉道,“你们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我们刚做两次实验,肯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希望成品的熔点,最低也要达到一千七百度。”

“……”

“……”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只能摇头,苦笑着表示同意。

赵奕还是第一次明确的说,研发目标是让熔点提升到一千七百度以上,他们也希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才真正是世界第一,但同时他们总是觉得很不实际,国内的合金材料技术,落后于国外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领域,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稀土问题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中国是稀土超级大国,对外出口一系列稀土产品,但能把稀土真正运用起来,提取其中的稀有元素,用在自己的合金材料产品中,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公司。

他们购买稀土产品,制造好合金材料成品,再卖到国内能赚到大笔的钱。

这就是技术的差距。

所以,即便K03A熔点提升到一千四百度以上,在进行添加铼元素的研究,他们也只是想着继续往上让熔点提升一百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现在成品熔点提升到1600度以上,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都觉得已经可以了,都已经世界第二了,还要争取世界第一吗?

“另外……”

“争取世界第一有什么用?”不仅仅是李荣茂、张洪涛,就连王志芳都是这么想的,“就算做出了熔点最高、最先进的镍合金,可是有什么用?”

“没必要啊!”

“国产的发动机根本就用不上!”他们只是心里想着并没有说出来。

赵奕仿佛能看穿众人的心思,他很认真地说道,“我知道大家对于现在的成果已经满意了,但是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管有用没用,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现在我们制造出的材料熔点超过一千六百度,确实,性能已经足够使用了。”

“但是,我不希望有一天看到,当国内制造有需求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现在研究的材料性能跟不上,到时候我们的就会被新材料顶替。”

“何组长,你有体会吧?”

赵奕说的转头看见了何桂林。

何桂林和其他人的想法一样,但听到赵奕这么说以后,他顿时感同身受的点头,“没错,十几年前,我们都觉得K03A的性能足够了,但后来昆仑、王屋发动机组,都认为我们的性能不够,只是没有选择才用K03A。”

“我们整个研发组都知道,K03A被顶替就只是时间问题!”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

“反正我是觉得我们整个组,都没什么用。”何桂林说完看向其他人,道,“我支持赵院士,研究还要继续,既然我们能努力再试着把材料性能提升,为什么不呢?”

何桂林说完其他人都跟着点头。

确实。

有了成果公布也不急于一时,研发出世界第二的材料确实很厉害,但谁不想拿到世界第一呢?就像是国际奥运会的比赛,谁又会在乎银牌得主呢?

……

研发,继续。

接下来还是进行论证,然后再投入到第三次实验,第三次实验整体用时一个星期,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了,结果也非常不错。

成品性能再次获得提升,熔点达到了1640度,强度没有变化。

赵奕决定继续进行论证实验。

第四次实验用时六天,包括前面的论证和实验部分一起,最终得到的成品,性能再次得到了提升——

熔点1650度!

第五次实验只用了五天,因为只修改了设计的两个地方,只可惜最终实验得到的成品,没有在第四次实验基础上获得提升。

“熔点依旧是1650度啊!”

“和上次的成品差不多,我测试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东西,连颜色都一模一样。”

“强度呢?”

“也一样,最少差别分辨不出来,就算是同一种产品,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也会存在这种差异。”

“……”

研发组的人都在叹着气,或许是因为习惯了有提升,前面几次实验都是这样,每一次都会让成品熔点继续往上提升。

这次完全没有提升,让他们产生了失望的情绪。

赵奕倒是完全不在意,“这也是正常的,不可能每一次都有提升。”

他一句话惊醒了其他人。

他们发现自己是跟着赵奕做研究入魔了,以前做实验的时候,别说是每一次让成品获得提升,即便是实验十次,能有一、两次让成品性能获得提升,就已经可以说研究很高效了。

“但是,接下来呢?”

王志芳说出了其他人的疑惑,所有人再次看向了赵奕,“赵院士,你有什么计划吗?”

“有。”

赵奕点头,“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沈教授的设计已经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