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①②个故事!(第2/2页)

当然了,大部分的人,都比较怕干部。比较自古以来都有民不跟官斗的说法。所以哭嚎一阵,没个卵用的情况下,桑丘子村的村民还真只有眼睁睁的看着来的人将陈粮一并装好,快速离开。

顿时哭嚎声更大。

来的人倒是没有往知青院跑。除了了解到知青院的前身是鬼哭,最主要的还是知晓知青的口粮不说,只能勉勉强强达到温饱,所以‘拿’了大头后,懒得再往知青院跑。

知青院们的新老知青,算是保住了过冬的粮食。只不过心情并不好,而且还有几分沉重。

“怎么办?”一位叫范如花的女知青,害怕的道:“他们这回走了,不会很快又来吧。”

“不会。”苏清之很肯定道:“之所以出了这场祸事,是村里干部的责任。要是不抠抠搜搜,偷奸耍滑,老老实实的,还能有这场祸事?”

“也不一定。”胡莱插言,并且直指问题中心。“说不得是上边的人,改了纳粮数额的资料。”

“你是说有县城的干部想风光,所以改了资料?”苏清之迟疑的摇头:“我倒觉得是放高产卫星的缘故。”

“嗯,老苏说得很有道理。”吕嘉木赞同道:“要是亩产千斤以上还好,要是亩产两千斤、三千斤,只怕整个冬天都会过得不安稳。”

“是怕没吃的?”胡莱大开嘲讽:“我说你们一个个的,就是想得多,放高产卫星只是老苏的猜测,不一定是真的好不好。”

“万一呢,万一真的是有人为了政绩乱发卫星,将自由亩产两三百斤左右的稻米说成一亩上千近以上后,会面临什么?”杜鹃直接翻白眼,毫不客气的道。

“别忘了村里交的任务粮,可是和亩产多少挂钩!”

“的确。产量越高,需要缴纳的任务粮就越高。”苏清之冷静的分析:“别忘了,今年的收成,其实并不算好,称得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