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四目相对,孟弗看向李钺的双眸中是一如既往的温柔,李钺深吸一口气,回身在龙椅上坐下,摆了摆手,对孟弗道:“帮朕再细问问。”

皇上这是光明正大地让皇后来涉政,不过此时朝中已无一人反对。

孟弗将刚才陛下震怒之下忽略的几个疑点一一指了出来,又点了人继续调查此案,百官震惊地发现,这位皇后娘娘对朝政的了解比他们以为的要多出许多。

一时间竟没人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在长久的沉寂声中,有位老大人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来,他的脸色有发红,眼睛亮得好似在放光,他知道自己这些同僚们的心思,如今牝鸡司晨他们一个个竟还要装傻,不敢出头,生怕自己得罪了皇后,被皇后在皇上面前告上一状。

可是他不怕!这朝堂若无一人敢直言进谏,那这大周怕是也要完了!

魏钧安等人若是知道这位老大人心中所想,怕是得齐齐呸上一声的,搞得好像他们是一群佞臣小人似的,他们也不是没直言进谏过,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也能稍微摸索出点规律来,若是关乎天下万民,陛下改正其实是很爽快的,但是在违背某些规矩礼法上就很执拗,一旦认定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皇后来宣政殿参与朝政他们多半是劝不住皇上的,况且看看刚才的情况,这对他们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跟皇上争什么,争来争去那都是无用功,不如留着点力气谈论其他朝政。

这位老大人却是看不开,他沉声道:“陛下,皇后娘娘本不该出现在宣政殿内,如今又擅自开口干涉朝政,这实在是于理不合。”

他话音落下,宣政殿中又是一片寂然。

这位老大人忒不要脸了吧,皇后娘娘怎么说也是帮同僚一把的,这过河拆桥拆得是不是太快了些。

李钺的火气本来就没发完,现在还有人敢往他眼前撞,他立即坐直,准备好好跟这位老大人说一说什么是于理不合。

他刚要开口,身边的孟弗却伸出手,紧紧握住他的手,陛下转头看了她一眼,孟弗摇摇头。

她既然已经开口,就没有还要李钺来为她说话的道理。

陛下像个气鼓鼓的河豚,到底为了孟弗没有把这口火气直接喷出去。

孟弗垂眸,看向廷下这位头发胡子都已花白的老大人,世上的人都知道女子出现在朝堂于理不合,可这天地间什么才是理呢?谁说的是理呢?

男子正心、修身、齐家,而后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女子为何不可?真论起来,在齐家这方面,似乎女子更辛苦些,然现实却是女子管好家了,功劳算在男子的头上,是男子娶妻娶得好。

孟弗莞尔,平静问道:“于理不合?于哪条理不合了?曹大人不如来说说吧。”

曹大人冷声道:“孔子曰: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仪也,皇后娘娘,您只需要打理好后宫,天下之事不是您一个女子该插手的。”

“人生于世,先是为人,后为男女,本该平等,为何女子只能成为男子附庸?屈居于男子的后院?”孟弗不疾不徐道,“常说君子之道,以仁为本,仁爱仁爱,却不爱人,可见圣人之言,也有错漏。”

曹老大人只觉得孟弗是在狡辩,他脸涨得通红,眼睛快要瞪出来,怒道:“女子卑弱,合该如此,这也是圣人之怜爱。”

李钺见他还敢瞪人,立刻帮孟弗瞪了回去,曹老大人吓了一跳,赶紧低下头。

孟弗却不生气,她笑道:“那曹大人你也是女子所生,若女子卑弱,大人你该如何自处?岂不是卑弱中的卑弱?”

“怎可如此胡乱理解!”曹老大人气得胡子颤了一颤,又道,“《素书》有云,女谒公行者乱,听闻皇后娘娘博学多识,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吧?”

女谒公行者乱,意思是女子干政便会有动乱发生。

“女谒公行者乱?可古往今来这天下乱得少吗?那些当权者难不成都是女子?那些当权者的臣下们难不成也都是女子?既不是女子,为何不说——”孟弗顿了一顿,道,“是肉食者昏庸无道为祸苍生呢?女子何辜!”

“《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见圣人也是会犯错的,圣人知道自己犯错要改正,曹老大人又何必将圣人之言句句都奉为圭臬呢?”孟弗站起身,目光扫过廷下百官,声音一如刚才,她问,“况且,从今以后,千载之后,谁是圣人?谁是小人?又会由谁来做定论?今日圣人之言,来日未尝不会成为蠢昧之语。”

皇后声音始终很平静,不含任何怒意,像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在平原间缓慢流淌,直到汇入江海的那一刻依旧是平波无澜,曹老大人在朝中为官数十载,承受过无数次上位者的怒火,但任何一次都没有现在让他难以忍受,他痛心疾首道:“陛下,您听听皇后这都是说了些什么啊!”

李钺坐在龙椅上正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孟弗,听到曹老大人的问题,他回过神儿来,啊了一声,拍手道:“皇后说的对。”

廷下百官听到鼓掌声非常无语,陛下您这个捧场未免太明显了些吧,他们中本有人想要站出来反驳皇后,可皇上都这么说了,他们还出来找骂多少是有点犯贱了。

曹老大人的身体不禁晃了晃,皇后之后的那番言论实在大不敬,可是皇上不在意,他能怎么办?

此后皇后便是要堂堂正正地立于朝堂之上,与陛下共掌朝政。

百官们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对此事已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一幕真正发生时,他们心中还是会有些别扭,不过抵抗的念头并不强烈。

双圣临朝,至此尘埃落定。

李钺在江南水患时杀了一批人后,底下的官员一时人人自危,个个都老实起来,呈上来的奏折一个写得比一个详细,这就苦了陛下了,看得两眼发花,还不好说什么。

最后孟弗干脆出了个主意,以后官员写奏折一律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好起因经过结果,分好段落,废话少扯。

这个法子成效显著,推行不久后,原本需要李钺和孟弗一起批阅到傍晚的折子提前一两个时辰就能看完。

眼下已是初冬,今日折子比往常少了许多,全部看完距天黑还有段时间,李钺问孟弗:“阿弗,出宫去吗?”

孟弗放下笔,问他:“现在吗?”

李钺点头。

孟弗想了想,道:“那要不带母后一起出去走走吧?”

只是他们一到了慈宁宫,太后就抱怨说:“哀家本想让阿弗有时间来陪陪哀家,皇帝你倒好,上朝下朝都要带着阿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