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3页)

而那些前朝能被推翻,大都是当权者有点问题,使得国家渐渐走向衰败,民不聊生,百姓与士兵又不是傻子,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去干那掉脑袋的活。

既然没那个能力坐稳江山,那么被人推翻也算是活该。

李钺对他们李家在他之后还能传几代皇帝并不是很在意,他只在意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这个天下向来是有能者居之,古往今来皇子作乱也不算少,那圣祖怎么不把皇子们的权利也都给架空了,不能因为皇子们都是李家的血脉,就觉得他们这些人打起来对天下不算是个危害。

而且,在过去的练兵中,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等滑天下之大稽的事都时有发生,有敌来犯,第一时间将领不是琢磨应对之法,而是要去向文官们请示该如何作战,除了会贻误战机,有些文官那脑子像是生了锈一样,根本不会分析局势,只会照本宣科,固执己见,让士兵们白白去送死。

而这种重文抑武的风气盛行,也使得士兵们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和尊重,士兵们打仗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卖力,在气势上就先输了一头。

李钺因为有皇子身份,在北疆行事没有顾忌,他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不过也因此被先皇训斥过多次,后来先皇再送来什么书信,他看也不看直接就给烧了,再后来他在北疆打了几场胜仗,先皇对他的态度才渐渐有所转变。

“……再者,魏爱卿是不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大好了,前些年我们大周还要给北疆上供的?大周自开过以来,在北疆吃过多少败仗,魏爱卿可有统计过?”

“这……”魏钧安低着头,说不出话来,他一个中书令哪里会去统计这种事?而且自李钺登基以来,异族便很少来犯,他对北疆战事就更不怎么关注了。

孟弗淡淡道:“看来魏爱卿是不曾统计过了,朕统计过,朕可以告诉你,大周打的败仗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一共是一百一十七场,最惨烈的一场我方折损将士十万余人,被迫割了两座城,向异族们送了数百万的白银,难道这就是魏爱卿说的一片繁荣四海升平吗?魏爱卿,你这太让朕失望了。”

魏钧安说不出话来,他太平日子过得久了,就忘记大周过去曾屈辱了那么多年。

而他所得到的太平,正是李钺违抗了当时的种种律令,自己打出来的。

将魏钧安这套说辞一一反驳后,孟弗看向刘长兰,问他:“刘爱卿怎么看?”

向来喜欢和稀泥的刘长兰开头倒还是老一套,他说:“陛下,微臣认为魏大人说的有理,这关乎大周万世基业,关乎万千百姓的福祉,请陛下慎重考虑。”

孟弗道:“朕说过,这是朕考虑过的,你既然觉得魏大人说的有理,那便是觉得朕说的没有道理了?”

刘长兰觉得自己的脖子都凉了,下一刻脑袋都快落地,他马上请罪道:“微臣不敢。”

廷上的孟弗没有开口,刘长兰心脏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只能道:“陛下说的也有道理,只是微臣认为还需要再商议一番。”

魏钧安忍不住看了刘长兰一眼,刘长兰认怂认得也太快了吧!

“商议什么?”孟弗问。

刘长兰觉得陛下提出的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再商议一番的,他只能先试探开口:“陛下,朝上一下增设三十官职是否太多了些。”

孟弗深谙这些大臣们的心理,她与陛下心里有合适的价位,但是绝不能现在就轻易说出来,故而她只道:“朕觉得刚好。”

刘长兰心道哪里刚好了,这宣政殿里一下多出三十个人,人就变得拥挤起来,他和魏钧安说不定得紧挨着了,这事光是想想就够他难受的了。

“而且,朕不是说要把朝中官员再削减个五分之一去吗?”

刘长兰一听这话,更觉得难以接受,那还不如让他跟魏钧安肩并肩手拉手呢,他道:“陛下,只是削减五分之一未免太多了,要不少些吧。”

孟弗抬头看了刘长兰一眼,脸上不带怒色,只是淡淡问道:“刘爱卿,你以为这是跟朕在集市买菜吗?还要与朕讨价还价?”

刘长兰连忙跪下,惶恐道:“微臣不敢。”

“行了,众位爱卿还有其他异议?”

他们当然有了!但是他们要说的话魏钧安刚才已经说了,但陛下全都给反驳了,看起来陛下是铁了心要这么干了。

这简直是在要他们的命!他们绝不可能答应,反正只要他们全都反对,这件事就会一直这么拖下去的。

“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其他异议,那便退朝吧,唐将军留下,等会儿朕有事与你商量。”

商量什么?肯定是这次改革了,官员们一时间甚至都想到他们明日一上朝就会看到自己左右多了好几张陌生的面孔。

退朝后。众人垂着头从宣政殿里出来,全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怪不得前段时间陛下对他们这般和善,原来是在憋一个大的,前面那算是让他们死到临头吃顿好的。

他们都很听陛下的话了,陛下待他们也都是和颜悦色,他们以为君臣相合,千百年后史书上的一段佳话,万万没想到,他们一片痴心都是错付,陛下的心还算在那些武将身上的。

哎。

之前他们信誓旦旦地说,要是应了陛下考绩的事他们就是孙子,但结果不到半天的工夫,魏钧安就带着他的中书省叛变投向了陛下,不久后刘长兰也忘记了曾经的誓言,甘心做孙子,满朝文武都成了孙子,那就是一辈的,也没什么吃亏占便宜一说。

这回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

魏钧安和刘长兰心里清楚,这事绝对不能由着陛下这样来,这不仅对他们是个巨大的打击,对天下学子也不是件好事。

有人纳闷道:“陛下怎么会突然想要这么做?最近北疆那边还算太平吧?”

同僚道:“也不算突然吧,前些年陛下就有过这个意思。”

“可陛下这出手也太狠了,只是要提拔些个武官上来也就罢了,还要把朝上官员削去五分之一给他们腾地方,”

“是啊,五分之一啊,这一下那些武将还不得翻了天去。”

这么一来,自己说不定会被罢官,或者是被贬谪到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陛下这一招可太狠了。

接下来几日,大臣们每天上朝都在劝说皇上打消改革的念头,他们说大周这两百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说这是让国家稳定的根本,说此举会寒了天下莘莘学子的心。

前面那两条孟弗之前已经驳过一次了,至于后面那条,就更没意思了,将士们的心都寒了两百年了,凭什么就要一直这么寒下去?将士们在前线浴血杀敌,难道不配得到应有的奖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