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2页)

但这也不好让道友们都死光吧。

高喜决定早朝前得去提醒提醒那些个大人们,今日最好不要跟陛下反着来。

也不光是为了他们,更是为了能让李钺早些康复。

宣政殿外,天还未亮,文武百官已经在此等候,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虽然陛下已有数日不曾用言语攻击过他们,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一项在李钺登基一年后留下优良传统,他们在这里猜测陛下今日会用什么新鲜词汇来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

大臣们说着说着便说起了考绩一事,霎时间宣政殿前又是一片长吁短叹。

前些时候陛下提出想要给朝中和地方的官员们安排一个考绩,让他们从此半年一小考,一年一大考,不合格的要么降职,要么直接罢官。

陛下当时说让他们回去想想,这几日就要把这件事给定下来,这些官员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出人头地,这考绩一来他们说不定就要回家卖红薯了,这倒也不是他们不干实事,只是实在没有信心能过了这位陛下的考绩。

中书省、门下省和六部的官员们向来不合,这个打压那个,那个又打压回来,这次却是破天荒地统一战线,坚决不要考绩,他们当日下朝回家后赶忙写了一堆奏折,从各个角度论述考绩一事不可行,希望陛下明鉴,收回这个可怕的想法。

这些奏折应当已经到了陛下的面前,不知道陛下看过后态度是否有所转变。

朝中的几位重臣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等下到了朝上该怎么应对圣上。

“这事咱们绝对不能让陛下做成了。”

“之前陛下想要增添地方巡查的官员也就罢了,现在又想做考绩,这不是要了我们的命吗?”

“是啊是啊,陛下向来严格,这考绩一出,不知同僚中有几个能达到陛下的要求?”

“不如这样吧,今儿个早朝咱谁也别提这事,陛下忘了最好,若是没忘,咱就给拖着,说此事不能轻易定夺,要再商量一番。”

“谁先跟咱们的陛下认了怂,谁就是孙子。”

“这话说的好,我相信在场的诸位大人都没有想当孙子的吧。”

中书令魏钧安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尤为坚决,虽然顾及自己身份没提孙子不孙子的,可之前他私底下他已经找过许多同僚谈话,还特意去联系了与他们向来不对付的门下省和六部的同僚,无论如何都得阻止陛下施行考绩,若是有人敢第一个出头跟陛下提这事,他定会要他好看。

而围在四周的官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要与陛下对抗到底的决心,即便有些人心中清楚这考绩并不算件坏事,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敢轻易开口。

高喜比孟弗先一步到了宣政殿外面,见他来了,大臣们围上前来,向高喜问道:“高公公,这陛下怎么还没到啊?”

高喜道:“诸位大人稍等,陛下马上就到,只是陛下昨夜没休息好,大人们到了朝上诸位大人一定要慎言,慎言啊。”

高喜作为一个宦官,不敢妄议朝政,只能言尽于此。

百官一惊,上次高喜这么说还是在先太子余党于丁州密谋造反的时候,那次谋逆牵连甚广,陛下当廷罢黜大大小小官员两百余人,空了有些年头的诏狱一下子满了八成,主犯与附逆者全部斩杀,宣政殿前的白玉石阶红了一片,宫人们足足洗了三日才洗干净。

这是在对他们进行威胁恐吓呀,陛下不知今天是要用什么可怕的手段来对付他们。

那也不能当孙子!

魏钧安的目光在同僚们的脸上一一扫过,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