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整对象用地的调查及通告(第6/16页)

“混蛋,居然敢小看我们!”

“发……发生什么事了?”

泰震惊地问道。其他控制官也注视着日比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日比木没有理会他们,愤怒地对着通话器大喊:“第二控制室!停止CORE1的故障检测,回到正常工作状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刚才蹦出一个飞碟冲到月球跟前了!”

喊完后,日比木重新回过头来,压低了声音对泰等人说:“在尘埃落定之前,请不要告诉我这群伙计。刚才是NASA捣的鬼。”

“NASA?”

“没错。刚才那通电话是从戈达德航天中心打来的。”

日比木对着哑口无言的泰说道,那气势,似乎要把麦克风咬碎了。

“他们利用自己在CORE1附近的通信卫星施加了通信干扰。”

“这可能吗?”

“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只要有功率输出,多多少少频率就会不一样。在高速公路听广播的时候,不是会不断接收到长途货车的违法无线信号吗?同理,只要把NASA的ATDRS通信卫星的高功率天线对转CORE后,就会产生干扰。如果只是改变卫星方向的话,可以在不损耗推进剂的前提下通过回转仪来实现。”

“虽然是可以,但绝对不能让他们那么做。”

一向温厚的泰,竟少见地变得严厉起来。

“我们再过几十分钟就要进行飞行任务最关键的部分了。偏偏在这个时候进行通信干扰,他们这样做无异于让计划毁于一旦!”

“那倒没有到那个程度,干扰只持续了几十秒。而且,他们刚才还来电透露了解决办法。当然,还好我们迅速解决了。如果没有及时修复的话,他们估计会装作毫不知情地过来指导我们吧。”

“他们那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都说了是捣鬼咯。”日比木皱起眉头嘟囔道。

“大概是想试探一下我们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吧。半个世纪以前就把宇宙飞船送到月球的前辈想小小地检验一下后辈的本事,这无可厚非,但混蛋居然出这么简单的试题,也太小看我们了。”

泰和走也看着对方。

妙好奇地追问:“那个……干扰其他国家的飞船,这种事经常发生吗?从我这个门外汉的角度来说,一步弄错动辄就是几百亿日元的损失啊。我认为这种做法实在太过分了。”

“不,我之前从来没听过。”

“瞎说什么呢,你忘了吗?美国的火箭原来可是当导弹用的!”

日比木惊讶地说道。

“发达国家的宇宙飞船都是为军事服务的。苏联甚至在载人飞船上装了机关炮。如果有必要的话,何止是干扰,直接击落对方的飞行器他们都能干得出来。”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啊?不是冷战时代吗?”

“我们和其他国家现在就在冷战中啊。因为月球水。”

日比木的一句话让所有人不禁想起这次飞行任务的其他侧面。

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举双手赞成在月球上建基地。一部分既得利益势力不仅排斥,甚至还公开反对。天龙在公开特洛菲发动机技术之时,就已经有那样的动向。

各国眼红地纷纷想利用特洛菲发动机造出廉价的新型火箭。

“别忘了。我们的目标是一座宝库。哎呀,时间到了。你们先坐到那个角落吧。”

日比木冷淡地打断谈话,背过身去。走也叹了一口气:“宝库吗?”

“原来如此……认真想来,我们特意发送专门的探测器就是为了月球水啊。反过来说,其实NASA也向我们证明了月球水的重要性。”

“是啊,他们也还没做到取样返回。毒蛇号把样品带回地球后,即使要价一百万美金,他们也会买下来吧。”

“我才不卖呢。样本本来就只有十公斤。而且,我们可是自掏腰包在做。”

“掏的可是我的腰包哦。”

闪之助装做一本正经地说道。所有人不由得低声笑了出来。

之后,重新把目光投回大屏幕上。

按照计划,毒蛇号最多只能带回十公斤的样品。这个数字直观地表现了往返于地球和月球的困难程度。

夏娃一号火箭长四十一米,全备重量一百四十八吨。近地轨道投入重量是同级旧式火箭的十倍,达到了五十吨。月迁移轨道的投入重量也达到了十吨。但是因为本次发射也是夏娃一号火箭的首次发射测试,所以慎重起见减轻了负载,只运载了最大载重量的五分之一——两吨发送到了赴月轨道。

毒蛇号的两吨重量就是从这里来的。

毒蛇号重量确定后,能回收的样品重量也就定下来了。

两吨的探测器,一吨是轨道舱的重量。轨道舱是探测器的基础,包含电源系统、通信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组成的卫星巴士、进入极月轨道所需的引擎及燃料、小型绕月卫星及月面遥测装置。

正是有了这个舱体,探测器才能在多次经过南极上空时,用激光或者分光器一步步缩小可用水存在地的范围。

剩下的一吨是软着陆舱。在绕轨飞行时决定降落地点后,软着陆舱就会脱离轨道舱,一边利用绕月卫星和地球保持相互通信,一边往月球降落。

一吨重量的一半五百公斤是软着陆舱的推进剂四氧化氮和联氨。着陆舱会利用推进剂保持滞空状态,进行更详细的探测,并寻找最合适的着陆地点。

顺利找到着陆地点后,着陆舱再启动逆向喷射逐渐落地,之后开始样品采集工作。

样品采集工作的目的在于探寻含水的地表物质究竟是何种性质。水存在本身几乎已经确定无疑,问题是它的存在形态。太古彗星留下的水分子是变成了雪原,还是变成了冻结的湖面?表面是否覆盖着月壤,还是已经嵌入地底而没有裸露在地表?是否在和月壤的微粒子混合后成为永久冻土,或是因为宏观的不均等让直径数十米的冻冰盆地遍布了方圆数千米?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但谁能说中目前还无法知晓。如果解不开这个谜底,那么利用月球水也就无从谈起。

不论月球水是何种形态,都要将样品带回地球,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着陆舱应运而生。首先,必然要降落在水的正上方,否则后面无从谈起。为了顺利降落到合适的位置,舱体配备了从微波到红外线等多种波长的主动型传感器。落地之后,无论水在地底还是在地表,配备的钻探装置都能接触到水。为了防止舱体本身在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两根钻头要同时钻挖。有两根钻头的话,即便其中一根断了,也能完成任务,可以说让舱体拥有了冗余度。之后,即使钻探装置不能用,我们还有应急采样装置——将火药发射式的铲斗用缆绳拉回,至少能从地表刮一些样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