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3页)

如公公打小就服侍起皇帝来,如何不知皇帝心中的苦楚。

时近六月,一连下了好几日的雨,眼见入夏,雨又大又急,直叫上朝的官员叫苦不迭,尤其是上早朝的时候,原本路灯就黯淡,还得撑把伞,等到太和偏殿时,半身朝服都被水给打湿了。

乔鹤枝知其上朝难,便赶制了两双新鞋让方俞捎带去翰林院里,待到散了早朝以后回到翰林也可以换上双干爽的鞋子,不必在湿鞋里泡上大半日。同僚见方俞的法子好使,纷纷效仿起来,翰林中人手一双多的鞋子,待到下朝时又把湿了的鞋子带回去,次日又带一双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好一段日子。

方俞微卷了些车窗帘子,瞧见外头斜斜细雨,心中也是一阵哀叹,这阵儿钦天监可是忙了起来,他在皇帝那儿几次都瞧见那头的大人前来回禀,一个个出大殿也是焦头烂额的。

回到宅子,他穿过走廊往正房前去,老远便见着乔鹤枝立抱着小青盐在廊下看屋檐拉的笔直的水柱。

小青盐抱着他小爹的脖子,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有些焉儿的贴在他小爹的下巴前,模样可招人疼。

“哟,乔公子好雅兴,在赏雨呢。”

听到熟悉的声音,小青盐立马从小爹的下巴前抬起了脑袋,看着方俞过来的方向,伸出肥肥的胳膊,小手一张一合的,要老父亲抱抱。

方俞紧赶慢赶的上前去抱住小青盐,吧唧在堆的跟面团儿一样的软软脸蛋儿上亲了一口:“今儿如何这般亲爹爹?”

乔鹤枝笑道:“不肯待在屋子里,一整日都哭闹,我抱他出来在屋檐下站了一会儿,好歹是没有再继续闹腾了,却也还是恹恹儿的想出去走走。”

方俞轻点了一下青盐的鼻尖:“你这小崽儿,尽知道闹你小爹。爹爹抱你去花厅玩儿。”

小青盐听不明白老父亲在说什么,就是见着爹爹带着个长了翅膀的帽子,伸手要去抓小翅膀,逗得方俞发笑:“竟然还敢摘你爹的乌纱帽,好大的胆子。”

见着父子俩玩闹的开心,乔鹤枝道:“你们俩先去花厅,我去厨房看看菜好了没。”

……

休沐结束后,天气稍稍放晴了些,随之而来的便是入夏的热浪,不过久雨后天晴,人的心情也跟着开阔些。

方俞起了个精神上早朝,不过两日休沐,朝会上便积攒了多个奏报。

西北来报,战事僵持,需要囤积粮草做长期抗战。

接连的大雨冲垮了白水江,湮没大批庄稼。

川蜀送来的荔枝遇大雨,官道毁坏泥泞,马车折在了半道上,损坏了大部分水果。

可谓是因着几场大雨,祸事频频,一环扣着一环,朝中沉重,皇帝的面色也不佳,众人都心惊胆战起来。

百姓靠天吃饭,天时不好必要栽秧,崇明帝在位数十年,像是决堤冲毁良田庄稼房屋之事隔三差五便有一回,已经处理的太多了,早已习以为常。

而至于战事,打仗就要有粮,这也是一早便得知的事情。

压垮皇帝的是荔枝好不易运来,却折了许多在半路里,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连带着费清正拍马屁的心意也被大雨糟蹋了。

“又是打仗又是救济百姓,冲垮的官道还得重新维修,国库空虚,这可如何使得。”

“只怕是只有提高富庶之地的赋税来填受灾之地的窟窿。”

“今且才入夏,距秋收还有好长一段时日,百姓又如何缴的出多的赋税来,恐怕到时候引起民愤。”

朝堂上争论不休,不论是谁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立即便有人说出其弊端不好之处来,一通争辩,却是没有一个可靠的解决法子。方俞也早见识过这番阵仗,不过是既不想担责任,又不能让皇帝觉得自己不能替君分忧,为此才抖机灵的说的热火,实则根本之处无从下手解决。

皇帝气的脑仁痛,一个多时辰的早朝才散去。

晚些时辰,御书房的小太监前来叫方俞,说是皇帝召见。

方俞见着来自御书房的熟悉面孔,心里都不由得咯噔一下,素日里陪着皇帝插科打诨说点民间市井趣事也就罢了,今朝都出了这么些大事,皇帝作何还要寻他去,到时候要是落得个魅惑君主的罪名下来,他可担待不起。

如公公没来的时候经常便是小太监前来寻方俞,两人日里倒是能说的上几句话,平时孝敬一二,小公公也会礼尚往来的透露些皇帝寻他的口风:“方大人无需忧心,是川蜀的荔枝到了,陛下给六宫娘娘们分发了下去,还剩下一些,说是要请大人过去一道品尝。”

方俞稍吐了口气,面上有了些笑容,这才信步去了御书房。

进殿果然老皇帝的桌前置放了一篮子红皮儿荔枝,旁侧还有丫头在剥皮儿,一颗颗饱满如玉的荔枝放在玉碟中,甚是讨喜。

荔枝汁水丰足,模样又可观,受皇室喜爱也不足为奇。

“来了,尝尝吧。原是今年能阖宫解馋的,没想到还是路上遭了难。”

方俞谢过了恩赏,陪着皇帝用了两颗,这玩意儿好吃是好吃,但是吃多了上火,皇帝每年都会吃上一些,也是知晓其中观窍,并未有贪嘴。

“今日朝中之事,你如何看?”

方俞心中警铃大作,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荔枝吃:“微臣愚钝。”

老皇帝接过如公公递过来的擦手湿帕,抹了抹手:“四下也已摒退了人,便当是寻常说市井之事一般闲唠吧,朕也是想多听听意见。”

方俞缓了口气,徐徐道:“不论是打仗屯粮,还是救济百姓,修路巩固堤坝,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微臣想见,首要还是得让国库充盈,这才能解一系灾殃。”

老皇帝微微叹气,拍了一把自己的腿:“国库空虚,这些年也是一直在缩减后宫用度,不曾大兴土木,便是忧虑着国库。眼下恐怕又只能增收赋税了。”

“朝廷的收入主要是田地税收,垄断经营盐铁等行业。陛下,民之困顿,若是在加重税收,东边扯来补西边,恐怕会激发民怨啊。”

“可这又有何法子,西北的粮食堪堪再能用三个月,若是到时候续粮不上,西北的铁骑一路踏下,如何能够抵挡的住。”

方俞眉心蹙拢:“今天下是按照土地所有量而收赋税,百姓只守着够一年粮食的一亩三分地,深知是土地越多,赋税越高,百姓反而不敢多种粮食,前去开荒,只怕是多种多遭殃。百姓种地积极性不高,流通在市面上的多余的粮食便少,米粮价格随之而高,百姓又买不起粮食受苦受穷,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朝廷也很难囤积起粮草打仗。”

“若是能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减轻土地赋税,鼓励百姓多开地耕种,朝廷给予更多的保障措施,像是受灾百姓酌情免缴一年赋税,雇农主提高对农民的分成,到时候百姓定然会大受鼓舞,投身于土地耕种上。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倒是比打压商户可能要更容易让百姓留在土地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