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七十一(第2/3页)

言下之意,也是瞧不上吕不韦用这种手段。

但赵维桢却是忍俊不禁:“太子,阳泉君是外臣,那我与吕不韦就不是么?”

嬴政不语。

沉默,也算是默认了赵维桢的说法。

少年人目光炯炯,虽然神情严肃,但仍然不免让赵维桢心中一暖。

“谢太子关心。”赵维桢扬起笑容:“既是太子担忧,那今后我小心就是。免得让太子挂念。”

说完,她话锋一转:“可我却是自信得很,觉得荡隽确实能用呢。”

嬴政不认同,但也没出言反驳。

他想了想,然后坦诚开口:“我想不出理由。”

这就是要听听赵维桢想法的意思。

赵维桢:“太子可曾想过,荡隽为何背叛阳泉君?”

嬴政:“有更好的机会。”

赵维桢:“那为何荡隽认定,投靠我与吕不韦,就是比投靠阳泉君更好的机会?”

第二次发问,让嬴政楞了瞬间。

但小嬴政反应很快,他旋即明白了赵维桢的意思。

“阳泉君收用荡隽,名为提拔,实则是把荡隽的家人圈禁起来以供威胁。”嬴政斟酌道:“而且,荡隽在阳泉君府上时,待遇也不是很好。克扣衣食、遭遇打骂,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是这样没错。

嬴政能知晓这些细节,估计还是从秦王那里听来的。

看来嬴子楚对嬴政的教育也是很上心,完全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

“而夫人与不韦先生不同。”嬴政总结道:“夫人不会威胁她,不会束缚她,更对荡隽没有直截了当的利益要求。”

“没错。”

赵维桢颔首:“所以太子,说荡隽是‘背叛’,我不认同。她是抓住机会逃脱了牢笼。”

打个比方,要是魏兴投靠了阳泉君,那叫背叛。

可荡隽是被阳泉君逼着上了这条贼船,一个不慎就是全家遭殃,这怎么能把她算在阳泉君的势力范围内呢?

赵维桢不觉得自己是信任一名背叛者,她只是提供给一个向自己,向吕不韦求救的小姑娘逃生机会罢了。

“再者,”赵维桢又道:“她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背叛,就证明她有野心。”

她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给嬴政讲述道理的机会。

“驭人之道,在于有用、能用,以及敢用。”赵维桢又开始滔滔不绝:“先识别对方是否有用,再判断是否能用,最重要的,是太子作为未来的国君,敢不敢用。”

“有野心之人,不怕他未来翻天么?”

“太子就对自己如此没信心,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对方么?”

一大一小对言,而后嬴政无所谓地歪了歪头。

摆明了小嬴政有这个信心。

“有野心的人,其实比没野心的人好控制。”赵维桢语重心长道:“公子还记得,我讲过魏惠王时惠子与庄子的故事?”

“夫人讲过。”嬴政回答:“惠施为相时,听说城中谣言,说是庄子要来取代他宰相的位置。于是派人在城中搜索了三天三夜,庄周知晓后,嘲讽惠施乃‘鸱得腐鼠’。”

“当时人都说,是惠子不如庄子,把自己身边的财权等俗物视作珍宝,觉得庄周这样的大家也会稀罕。”赵维桢接着说下去:“可是我却觉得,对于一名国君来说,惠子是要比庄子更值得信任的。”

嬴政陷入思索:“因为他有野心?”

赵维桢:“没错。”

“有野心,就有所求。”赵维桢说:“身为国君,就可以把对方想要的东西挂在前面,驱使他为自己做事。这中原各国,游策之士,数不胜数,哪个不是有自己的野心抱负?为钱也好,也名也罢,哪怕仅仅是为了施展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是有目的在的。若非如此,昔年孝公的求贤令,为何会招募如此之多的能人贤臣来到秦国呢?”

嬴政的思路却是不禁往另外一个方向跑去:“庄周也是位大才。”

看出来你是一个也不打算放过了!

赵维桢笑道:“确实如此。不过,若是庄子还在世,太子打算给庄子个什么职位?”

嬴政:“……”

向来自己有主意的小嬴政难得卡壳了!

正因为想不出,嬴政才深刻地理解了赵维桢的意思。

“庄子确无所求。”他心领神会:“所以我根本不知道要给他什么。夫人所言的有用、能用,就是这个意思。”

“是。”

赵维桢做出肯定:“庄子于国君有用么?他如此才能,自然是有用的。但却卡在了能用这一环节上。”

“那又何谓敢用?”

“那就是看国君怎么考量了。”赵维桢说:“有的国君,或碍于臣子的名声,或觉得对方太过有能力,自己驾驭不住,就此失去信任、君臣离心。”

嬴政顿时了然。

虽然赵维桢是头一次讲述驭臣之道,但师生二人相处这么久,他立刻摸透了赵维桢的意图。

诸子百家,争吵数百年,在赵维桢眼中全然是在做无用功。她主张谁有用用谁,谁说得在理就是对。

看来在选择臣子方面,夫人的看法仍是一样的。

“夫人是觉得,只要有用、能用,就得敢用。”嬴政道。

“太子懂我。”

赵维桢笑眯眯地接道:“为国君,若总是忌惮臣子,怕臣子风头盖过自己,因而手底下聚拢一群只会追捧国君的庸才,那这国必然不能强大起来。”

嬴政没接话。

他认真思考起来赵维桢言语之中的内容,而后自行延伸下去:“历代先王用人,甚至都不在乎臣子的名声。”

那可不是吗,不然秦国虎狼之国,秦臣各个不讲礼义的负面形象从哪儿来的。

张仪欺楚被骂了几千年,范雎睚眦必报亦是作为俗语流传下去,更别提像吕不韦这般商人起家,而后坐到相国的位置上了。

也就秦国这么做,也就秦国强大了起来。

“耿耿于怀的小人,也要比坦荡荡的君子更好控制。”赵维桢的语气逐渐变得凝重:“他们更为好用。”

“对夫人来说,万事有用为上。”嬴政出言。

“这战国乱世,就是你打我、我打你。”赵维桢认真回应:“那自然是身边有什么家伙事就拿什么,你死我亡的局面,还要顾及手中的武器出身、目的不成?”

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

于是赵维桢又把话题引回荡隽身上:“我敢给荡隽一个机会,是自信于我能控制住她。而且投资她,为我也能带来利益。”

嬴政:“如此,农家头领的继承人,是你选的。”

未来的农家,也会心甘情愿为赵维桢驱使,很简单的道理。即使荡隽没那个能耐,也算是赵维桢送了荡威一个女儿,这个人情他不得不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