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8章 西洋变局(第5/5页)

但是最近两年这个生意也很难做了,越来越多的天竺商人和大唐商人居然敢直接来到我们大食帝国内部做生意了。

如果任由局面发展下去,对我们很不利啊。”

哈桑跟穆阿维叶都是属于同一个派系的人物,都算是为大食帝国第三任哈里发所在的哈希姆家族服务。

所以一些犯忌讳的话,他们之间说起来也不觉得会有什么不好。

在这么一个场合私下场合跟穆阿维叶吐槽,哈桑显然也是有一些特殊目的的。

之前,大食商人能够垄断西洋的贸易,那是因为大食帝国在西洋没有对手。

自然而然的,大食商人就获得了西洋贸易中最丰厚的那笔利益。

马克思说经济学的时候,为什么非得要叫做“政治经济学”?

那是因为经济跟政治是完全分不开的。

“大唐现在确实是越来越嚣张了。

他们以蒲罗中和齐王港为据点,不断的蚕室四周的岛屿,将一些没有人的港口占为己有。

除此之外,他们在天竺还扶持了南天竺王国和北天竺王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额兵器和物资。

最让人感到不忿的是,我听说波斯帝国的一些没落贵族正在跟唐人联系,想要寻找他们的支持。

在原来的地方发动叛乱,推翻我们大食帝国的统治。

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

穆阿维叶应该是大食帝国里头跟大唐的关系最差的一个将领了。

没办法,谁让整个大食帝国,目前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大唐手中吃过败仗呢?

虽然那次偷袭齐王港失败之后,穆阿维叶逃回去的时候,已经想好了理由了。

先是船队遭受了飓风的袭击,损失惨重。

然后又被唐人的舰队意外的包围,所以才损兵折将。

这种谎言,只要认真的调查一下,其实是很容易拆穿的。

但是在穆阿维叶的打点之下,一切就都好说了。

“是的,如果不把大唐的势力从西洋赶走的话,那么以后我们的局面就比较被动了。

如今在陆地上,我们的将士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阿里凭借着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成为整个大食最有名气的将领。

但是我们最清楚,阿里的本事其实是压根比不上您的。

但是偏偏他们选择的陆地方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对手。

除非他们一直往东而去,最终碰到了唐人,才有可能吃亏。”

哈桑作为大食帝国内部数得着的大商家,对于整个世界的情况自然也有一定的了解。

少数从大唐流出来的地球仪,已经被带到了大食帝国。

虽然没有几个人愿意相信地球仪上面的情况,但是哈桑却是通过这个地球仪了解到大食帝国在陆地上距离大唐,其实已经很近了。

到时候一旦陆地上与大唐有了冲突,在海上又有冲突。

那么到底是以陆地上的进攻为主,还是以海上的进攻为主。

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了。

说的直白一点,这个战略方向的选择,将会影响一大堆人的利益。

如果选择了陆地作为进攻方向,那么大食帝国内部的很多资源就会往相关方面倾斜。

像是大食帝国内部的造船作坊,经费肯定就会受到限制,订单肯定就不可能再有爆发式的增长了。

同样的,要是选择了以海面上作为进攻的方向,那么肯定就要投入大笔的资金去制作战舰。

并且需要进一步的扩大水师的规模,很多人就有了升迁的机会。

趁着现在还没有到两难的选择场面,哈桑是希望尽快的把发展方向定为大海的。

很显然,穆阿维叶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要是真的碰到唐人,吃了亏之后,对我们来说其实不是好事。

因为帝国从来没有在陆地上吃过谁的亏,到时候肯定想要报复回来。

这么一来,发展重心就会越来越偏向陆地。

因为大唐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战胜的。”

穆阿维叶这话,透露着一股矛盾的气息。

不过这也确实是他说面对的难题。

“要不这样吧,我们想办法说服哈里发继续扩大船队规模,调遣更多的船只到您的麾下。

然后我们今年或者明年找个机会再次的去攻打那个齐王港。

最好就能把齐王港给彻底的占领下来。

这么一来,我们不仅可以从齐王港那边获得大量的利益,也能重新掌控西洋的商道。

这对于我们大食帝国也好,我们自己个人也好,都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

哈桑最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个事情,容我具体再想一想,估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穆阿维叶没有直接同意,不过他这个意思,基本上就意味着同意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了。

平静了两三年的西洋,很快就要再次的风起云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