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大格局(第5/5页)

这自然是任何统治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场景。

所以说以前的朝代,为何朝廷的不少机构设定的明明不是特别的合理,但是却是能一直的延续下去。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变革的成本或者说是代价太大了。

很少有人能下定决心的。

“太子殿下您放心,这个事情我们肯定是会慎重考虑的。”

听李宽的话,王玄武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做成了,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

襄阳是山南道的交通要地,不仅地理位置重要,经济也是非常发达的。

哪怕是大唐新冒出来很多发展迅速的州县,襄州在大唐的赋税收入榜单里头,也是能够进入到前十名的存在。

虽然只是在十名上下徘徊,但是考虑到李宽折腾出来的那么多产业都跟襄阳没有什么特别关系,还能有这个成绩,就算是非常不简单了。

哪像是后世,襄阳别说是前十名了,前一百名都不知道有没有它。

只能说不通的时代,城市发展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像是华亭县那个地方,现在完全就是一片农田和滩涂地,谁能想到哪里将来会是华夏大地最发达的城市所在呢?

“陛下,这段时间,长安城送过来的奏折数不胜数,太子殿下刚开始的时候还老老实实的上朝。

后面没几天就改成三天一次朝会了,据说最近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参加朝会了。

这样的监国太子,恐怕会搞出事情出来啊。”

襄阳县衙,如今已经被征用了。

县令彭志安是长孙无忌的人,这次倒也总算有机会在李世民面前刷一下存在感了。

“无忌,太子殿下这段时间其实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我刚看户部的赋税数据,今年一到四月份,长安城的赋税增长幅度创出了新高。

特别是四月份,很多数据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显然是有太子殿下的功劳在里头的。”

房玄龄现在已经不避讳了,直接表明了自己支持李宽的态度。

都这个时候了,还藏着掖着的也没有必要了。

“我承认工商业的发展,对于我们大唐的繁荣富强来说是有很大的用处的。

但是作为监国太子,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不是仅靠发展工商业就行的。

治理一个国家跟治理一个作坊,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长孙无忌虽然知道李宽将来登基为帝,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想要在李世民面前给他上一上眼药水。

没办法,长孙家现在变得有点落魄,明显是李宽的罪过啊。

至少长孙无忌是这么认为的。

“太子殿下运筹帷幄,哪怕没有每天都参加朝会,也能让朝廷运作的井井有条,这说明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只要确保这样的发展局面不便,我们大唐必将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房玄龄跟长孙无忌两个人就在那里斗了起来。

一路上,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劝说一下。

不过到了现在,他就完全不管了。

等他们两个争论的差不多了,李世民才说道:“很多年前,宽儿曾经跟朕提到过三个有利于的说法。

如今他作为监国太子,只要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大唐的繁荣富强,有利于大唐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

朕觉得可以不用拘泥于小节。

宽儿的性格本身就比较洒脱,如果天天让他坐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也不见得就是大唐的幸事。”

李世民现在已经彻底的看开了,要不然也不会把朝政大事全部都托付给了李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现在就跟一个太上皇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大唐已经开始提前进入到了李宽的时代。

虽然长孙无忌对李世民的这个说法不认可,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认可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倒不如放宽心,好好的看看大唐各地的情况,看看从哪里去寻找突破口来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