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抉择(第2/2页)

就算对方存有私心,康平帝也毫不介意,毕竟这次的操作又是对方一贯的作风,建议是对方出的,那批学生的归去,也是由对方安排的,此举所产生的功劳与赞誉,却都被他占去。

那些真正寒门出身的学生,也只会感念他这个圣上的仁德,邵云博固然做了招揽人心的举动,好处却是半点不落。

抽空与邵云博对弈时,康平帝忍不住对其说道。

“邵爱卿本就是吏部尚书,给那些学子安排些不入品的位置,完全是你权职之内的小事,朕相信你,你又何必如此避嫌呢?”

邵云博却一本正经的认真回道。

“陛下莫要小看这件事,那些基层官吏的位置,老臣过去也不曾上心,可是亲自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与他们打过交道后,老臣才发现,那些人品性与能力,会直接关系到无数百姓的身家姓命,万不可疏忽。”

听他说得这么郑重其事,康平帝不禁也跟着认真起来。

“真有如此重要?”

“当然,在我们眼中,一县之县令,乃是朝野上下最低级的官员,可是对一县数万百姓而言,那县令就是他们的最高管理者。”

“且不论县令本人的人品能力如何,仅他一人,肯定管理不了那数万人,如此以来,就少不了要由那些胥吏帮忙代施官方职权。”

“而那些胥吏的品性与能力,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百姓们的生活,百姓们的生活好坏,则会关系到陛下在百姓们心中的口碑与印象。”

康平帝在登位途中,算是切身体会过什么叫做民心之所向的重要性,所以他在登基继位之后,立志要做一位名副其实的贤明皇帝,非常珍爱自己的声誉。

邵云博这般为他解释过后,康平帝立刻高度重视起来。

“听爱卿这么一说,朕就明白了,看来这所谓的吏治清明,不仅指的是朝野内外的这些官员,还包括那些在我们看来位卑权小,不值一提的小官小吏。”

邵云博点头道。

“正是如此,南江书院之所以不问资质,招收那么多的学生,本就不是为了培养可以考科举做官的仕子,而是为了让那些寒门出身的孩子,学会一技之长,拥有谋生之能。”

“品性不佳,不够勤奋,或是资质实在愚钝的,教他们认识些字,会算些简单的数,就被淘汰出书院了。”

“这批能够完成书院规定的课业,坚持到正式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不仅能写会算,对农工商等行业,也都有所了解,肯定会遵从南江书院的教导,忠心于圣上,全心全意的为百姓办事。”

听到他的话,康平帝心中不禁一动,若是那南江书院能培养出更多的学生,由他安排人出面,将他们分别安排到全国各地,再从中挑选出身家清白可信的人,与他手下的暗部保持联系,那他岂不是多了许多耳目?

心中火热的同时,康平帝看向邵云博的目光,更加充满欣慰与赞赏,邵卿真不愧是一心为朕的忠臣啊,对方但凡有半点私心,都不会将这大好机会拱手让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