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更(第2/9页)

“侯夫人过谦了。”赵老夫人陪着笑道,“小侯爷天资聪颖,哪里能用朽木来形容?”

“是真的,我家那混小子就跟泥猴一样的性子,一刻也静不下来!”侯夫人笑着说,眼角眉梢都是感怀:“让他乖巧坐在板凳上读书写字,就跟要了他的命一样!先生和教习那是成打得往家里请,全都来一个跑一个,都被他给打跑了。我跟侯爷为此,也不知道操碎了多少颗心。”

“竟有这事?”赵老夫人惊讶。

“可不是?”陈侯夫人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总不见有用。也曾将那混小子送进宫里去,到那仪元殿里跟皇子们一块儿读书。想着让宫里的大人们照看着他,应是好些,结果仍是没有疗效。只去了几天,就哭天喊地的死也不肯再去了。”

赵老夫人含笑,身子前倾,认真倾听。

“后来没办法,我跟侯爷商量着,就让他认得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就行。”陈侯夫人继续说,朝赵老夫人点头道:“我们这样的人家,到底不需要他去考功名,能识得字,将来不至于被下人拿假的账本册子给搪塞了去,便也够了。”

“足够的。”赵老夫人含笑道,“小侯爷聪明伶俐,哪里就到被下人蒙蔽的地步。”

“我们夫妻便也是这般想的。”陈侯夫人道,拿帕子指着自己的心口道:“但这里总归还是堵得慌。旁人家的儿子都争气,偏我家这个就顽劣不堪用,这叫人如何过意得去?倘他是个庶子还好,将来不需要他顶立门楣,偏他是个嫡子,还是个唯一的嫡子,将来的爵位是要落到他身上的,老陈家也还需要靠他来光宗耀祖。”

“都过去了。小侯爷将来必定有所建树、光耀门楣。”赵老夫人含笑道。

“是啊,都过去了。”陈侯夫人眉开眼笑,冲着两位老夫人道:“原以为那混小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结果万幸遇到了贺学究。”

她看向贺老夫人的神情也愈发殷切,恭身道:“贺学究只用了几日,便做到了我家那么多教书先生十几年也没做到的事情。自打我家舟儿在赵府学堂上学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勤奋上进,天天都回家用功温书到深夜,精气神都跟从前不一样了!”

“陈世子素来勤勉向学的。”贺老妇人也跟着微笑。

“我跟侯爷总说,早知道贺学究这般厉害,早几年便该把舟儿给送过来。但是也不晚,得遇贺学究,是我家舟儿的福气,是我安盛侯府的福气。贺夫人,日前我只为舟儿给学究备了一份普通束脩,并不足以显示恭敬。待得他日,我必和侯爷一道,亲自去向贵夫妻二人登门拜谢。”

“不必如此隆重。”贺老夫人连忙摆手,“我家老头子常说,教书育人乃是他的本分,并不图求什么回报。只要陈世子自身读书上进,便一切都足够了。我家学究脾气古怪,侯爷与侯夫人万不要亲身前往,免得到时候反倒让他不自在。”

“知晓了。”陈侯夫人笑着点头,“贺先生一生清名,早先也只肯教诲寒门子弟,我们夫妇便不去叨扰他老人家的清净了。”她看向赵若歆,忽得抿嘴逗笑道:“到时让舟哥儿跟着歆姑娘一起,去城西给贺学究请安跪好去!”

“这个很可以!”贺老夫人立即接话,“我家院子里正缺一个青壮,到时就让陈世子替我老婆子多挑几担水用用!”

“阿奶!”眼看着越说越不像话,赵若歆低声地扯了扯贺老夫人的袖子。

贺老夫人被扯住,诧异地看向她上下打量。而后目光忽的停留在赵若歆糯裙大朵大朵的绯红芍药上,似是骤然明白了什么,瞳孔微缩。

“你?”贺老夫人压低声音,惊喝道。

“四丫头,你过来。”赵老夫人不动声色地朝赵若歆招了招手。

“祖母。”赵若歆乖巧地起身,走了过去。

赵老夫人拉着赵若歆在身边的榻上坐下,慈蔼道:“太后娘娘赐给你的钗笄,你可有仔细瞧过了?”

“还没有。”赵若歆摇头,“太后娘娘是直接从她自己发髻间拔下来,簪到孙女儿头上的。那时孙女儿一直低头跪着,并未能看清娘娘手里的凤钗。等到娘娘把凤钗簪到孙女儿头上后,孙女也一直没有取下来瞧过。”

陈侯夫人端起案边的杯盏,抿了口凉茶。

“那你现下便取下来仔细瞧瞧吧。”赵老夫人慈蔼道。

赵若歆朝赵老夫人望了望,又看了看贺老夫人和陈侯夫人的神情,开始隐觉簪钗不妥。结合楚韶曜之前的反应,她预感到头上的凤钗或许并不是一枚普通的钗环。

她犹豫着伸出手,缓缓取下那枚及笄礼上,太后娘娘亲手簪到她发髻间的凤钗。

甫一看到那枚繁复的凤钗,赵若歆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枚钗笄形态优美华贵,钗头用累丝缠绕做栩栩如生的双凤振翅,两股绞合的赤金簪条上细密雕琢着牡丹锦绣的纹案。

从式样来讲,并不出奇。

奇的是双凤羽翅垂下的流苏,是十二道殷红珊瑚珠。凤凰口中,亦衔着一颗拇指般大小的硕大明珠。

晋朝以九为尊,极九的十二之数更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

陛下的九旒冕上,前后便分别有十二道旒,每道旒上各有十二颗明珠。故而在大晋,钗环簪笄上的配饰统统不得超过九数。像陈侯夫人这般正一品的诰命妇,方可按制佩戴以九之数做饰的钗环。而十二之数,非帝后及太后外,他人不得使用,便是连皇贵妃或是太子妃,也不得以十二做饰。

这枚凤钗毕竟小巧,不细看的话,远远地也看不出双凤翅膀垂下了十二道珊瑚红珠。可双凤口中衔着的那枚熠熠生辉的明珠,莹润透彻、硕大饱满,比常人拇指还要大,叫人远远地一眼就能瞧见,更是在晋朝只有帝后及太后才可用的珍品。

此枚凤钗,用做小小臣子女的及笄簪钗,实在太过了些。

太后娘娘给赵若歆加笄的时候,只说是将先帝赠予的一枚凤钗转赐给她。那时赵若歆料着此钗环作为帝后互赠之物,必定品相不俗。可那时她也只以为这枚凤钗约莫是价值千金罢了,并未料到它规格超凡,非后位者不可佩戴。

握着此枚簪笄,赵若歆觉得双手有千斤沉重。

“太后心疼歆姑娘,送了歆姑娘一点逾制的首饰也是应有情理。”陈侯夫人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茶盏,缓声道:“昔年我家侯爷平乱有功,皇后娘娘亦曾将宝冠上的那枚明珠摘下送我,用以表达喜爱之意。歆姑娘只管收着便是,一枚凤钗代表不了什么。”

“侯夫人说的是,想来也只是太后娘娘骤然造访,一时兴起便随手摘了根钗笄送我。”赵若歆打定主意,点头道:“我便只把好好把这等御赐之物供起来,每日精心呵护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