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3页)

“时大彬造。”云舟轻声念出。

对于时大彬,他亦有所耳闻。时大彬是明晚期到清早期的紫砂大师,工艺紫砂壶的首创者。

他出身世代紫砂之家,父亲是明代紫砂“四大家”之一的时朋,因此在家族的熏陶下很快就掌握了制作紫砂壶的工艺,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推陈出新。

中年之后,他不仅创造了提梁壶、扁壶、瓜楞壶、僧帽壶、六方壶等各种壶形,还创造出泥片拍打、镶接、凭空手捏成形等高难度技术,即“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技法。②

这种技法奠定了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贡献巨大。

杜老爷子得意地道:“这是时大彬的‘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执壶’,以紫砂为胎,通体髹红漆,用复杂的‘雕漆’工艺在表面进行雕刻。

古代漆器一般都是木胎漆器和脱胎漆器,很少有用紫砂作胎骨的。况且这件还是制壶名家时大彬的作品,目前市面上仅此一件,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杜爷爷真厉害。”云舟笑着夸赞。

杜老爷子呵呵一笑,“这是我十几年前在一次藏品交流会上和一位藏友换的。他家就在宜兴,家里有很多珍藏的紫砂壶。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当时拿了一件‘清雍正官窑的珊瑚红地五彩牡丹纹碗’换来了这个壶。”

收藏界很多人都是互换收藏,我有你喜欢的物件,你也有我喜欢的物件,只要两者的价值相差不大,换了之后自然皆大欢喜。

凭杜老爷子对这件紫砂壶的喜爱,可见这件藏品换得很值。

“你再来看这一件,时大彬晚期的作品,清康熙紫砂珐琅彩壶。”

云舟拿起了这只壶,在心中暗自感叹紫砂壶与珐琅彩结合之后居然如此精美。

这把壶和现在圆形的紫砂壶很相似,高约十公分。颜色呈紫红色,采用的是宜兴上乘紫砂泥制成。

壶盖饰有珐琅彩绘制的浅绿色荷叶纹,壶身为饱满的石榴花与喜鹊,色泽搭配自然、清丽,整器制作规范,画工精湛,实属罕见。

云舟打开壶盖,发现了壶底的颜色比外面要深,可见被人使用过不止一次。也许是杜老爷子用来泡过茶,也有可能是康熙时期遗留下来的使用痕迹。

之后,他在杜老爷子的介绍下又看到了三件时大彬大师的作品。

有南瓜造型的瓜棱壶,有似倒扣的玉兰花瓣的玉兰花六瓣壶,还有类似竹子样式的紫砂壶,果然不愧是工艺紫砂壶的首创者。

杜老爷子笑着道:“时大彬作为一代制壶大师,在明晚期到清康熙时期制壶上千把,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不过几十件,我这里是最全的。”

这也是他敢说在收藏紫砂壶方面,没几个人超越他的底气。

“我再带你看最后一件,其他的你自己欣赏吧。”杜老爷子酒劲过了之后,睡意有些上涌,不过这一件是他必须要介绍的。

云舟看到了这把壶,是一把掇球壶。壶身为丰满的圆球体,壶颈拉高,壶盖同样为半圆球型,造型比一般的紫砂要夸张。

最重要的是,它的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三“球”重叠之势,具有饱满的视觉效果,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缺憾,达到了美学上的追求。

壶底用篆体写着‘冰心道人’四字,为印章款,字体飘逸。

“这把掇球壶是清末民初的紫砂大师程寿珍所制,‘冰心道人’是他的号。

掇球壶并非他的原创,但是‘冰心道人’所制造的掇球壶最为有名,原因就是这把壶曾在M国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奖,这是华国紫砂艺术在国际上赢得头奖的第一人!”

杜老爷子的声音透着一股兴奋,显然与有荣焉。

在他回房之前,给云舟出了一个难题,“你猜猜看,这些紫砂壶中哪个是我最喜欢的,猜对了送你一把。”

“好的,杜爷爷。”云舟看着这九十多把紫砂壶,就算每天用一把,也要三个月才能轮换过来。

所以,到底是哪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