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旧(第2/3页)

嘉庆一愣,立刻喊了一声太医。

太医急忙凑上前来,试探了一下乾隆的脉搏,然后脸色就是一变,跪倒在地,哭着道:“上皇驾崩了!”

一时间,屋里屋外都是一片的哭嚎声。

嘉庆更是痛哭不已,仿佛随时会厥过去。

至于朝臣中,和珅哭的最厉害,仿佛是死了亲爹一样,不,可能比死了亲爹还厉害,他此时仿佛已经能看到自己的下场,哭的简直上气不接下气。

但是大家哭的再狠,乾隆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是得继续收拾残局。

很快嘉庆就被人劝住,开始处理乾隆的身后事。

不过乾隆这么大岁数了,丧仪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因此也不必嘉庆费心,底下的人开始陆续忙碌起来。

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们,宣读了乾隆的遗诏,嘉庆正式开始亲政,而他亲政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令和珅总理上皇丧事。

和珅心里有些忐忑,拿不准皇上这会儿的意思,但是皇上到底对他有知遇之恩,总理上皇丧事,也是他该做的,和珅很快领旨谢恩。

可是和珅没想到的是,总理上皇丧事只是一个表面说法,他本人,实际上是被嘉庆控制住了,每日只是在乾隆的灵前哭丧,一步都不能离开。

嘉庆处理和珅简直是雷霆之怒。

但是身为后宫的妃嫔,思宁却一点没感受到。

她这一晚翻来覆去到底没能睡着,结果等到第二天早上刚起床,衣裳还没穿好,就听到了紫禁城里的钟声。

然后下一刻,上皇驾崩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紫禁城。

这下子,思宁的衣裳也不必穿了,立刻换上了送过来的丧服,首饰也不能带了,妆也不能化了,宫里宫外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素面朝天。

然后一抹眼睛,开始流泪,屋里屋外伺候的人,也开始哭丧。

一时间,痛哭之声,传遍了整个紫禁城。

……

之后几日,思宁过得迷迷糊糊的,上皇驾崩,她们这些做儿媳妇的,自然也要哭灵,每日她去皇后院里,与皇后汇合,然后一行人就去上皇殡殿外哭丧。

一直哭到晚上,这才又回去。

真是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几天下来,后宫的人都瘦了一圈。

尤其是四阿哥,因着早就病了一回,这回又这般折腾,面色也看着不好看,皇后看着难受的紧,总是叫太医来给四阿哥看诊。

思宁因为之前有了哭灵的经验,因此这次准备的很齐全,虽然疲惫辛苦,却也还能扛得住。

就这么一直煎熬了好几日,这才终于熬出了头。

不过身为宫妃,还是要继续素斋,一直到满二十七日才行。

这天思宁刚从皇后宫里出来,就有人过来给她传话,大阿哥过来了。

思宁一听这个消息,急忙就往回赶。

这段时间,她一直没能见绵怡,绵怡身为皇帝长子,很多事情都得跟着皇帝一起做,再加上了还牵扯了一些朝政上的事儿,绵怡就更忙了。

这会儿能回来看她,只怕也是找的空子。

思宁很快就回了翊坤宫,一进门,就看见绵怡正坐在椅子上喝茶,见她来了,急忙起身请安。

思宁哪里能让他请安,急忙拉起他的手,仔细打量他。

“瘦了。”思宁红着眼圈道。

绵怡却笑了笑:“不是瘦了,是结实了,儿臣这几日四处跑动,身子骨可比以前结实多了。”

思宁并不信他这些安慰自己的话,但是也不好叫他在操心,只是忍下难受,拉着他坐下,温声道:“这几日皇上如何?”

绵怡笑着道:“皇阿玛忙得很呢。”说完小声道:“儿臣看皇阿玛的意思,是要尽快处置和珅,还想让两位伯王入军机处。”

思宁一蹙眉,所谓的两位伯王,就是仪郡王永璇和成亲王永瑆,嘉庆之前还和这两个人竞争过太子之位,现在倒是又成了上阵亲兄弟了。

不过思宁也能理解他的想法,和珅在朝廷中势力极大,想要尽快打压他的同党,必要用身为极为高贵之人来压制。

“你两位伯王都有了前程,你叔王呢?”

永璘可是嘉庆的亲弟弟啊,两个异母哥哥都安排了,没理由不安排弟弟。

绵怡摸着鼻子笑了笑:“叔王行事荒唐,皇阿玛只封了郡王爵位。”

思宁叹了口气,永璘的确看着不像是个能担当大事的。

知道了这些辛密,思宁也不再多问,只小声道:“你皇阿玛要处置和珅,你看着就是了,不要瞎掺和,免得引火烧身。”

绵怡叹了口气:“儿臣也想如此啊,可是十姑母已经找了儿臣好几回了,儿臣也是为难。”

十姑母就是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作为乾隆最疼爱的女儿,乾隆没让她抚蒙,把她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结果没想到最后却是坑了自己的女儿。

“这事儿你别担心,你十姑母与你皇阿玛关系不错,再说也是亲兄妹,总不能因为和珅的事儿,连累到公主和额驸。”

绵怡点了点头:“儿臣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姑母心中担忧,生怕额驸也出事。”

思宁没有多言,只叹了口气道:“你皇阿玛深恨和珅,无论旁人怎么做,你不可因此触怒你皇阿玛。”

绵怡点头,笑道:“额娘不必操心,儿臣明白的。”

……

嘉庆处置和珅的速度果然很快,正月初十,和珅在乾隆的梓宫前束手就擒。

很快,嘉庆皇帝下旨抄家,竟然从和府中抄出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朝廷十五年的收入,这简直丧心病狂,满朝皆惊

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在上皇宣布储位之前,竟然向自己泄密,妄图拥立之功。

由此可见,嘉庆想杀他,并非是他贪污腐败这么简单,而是觉得皇权受到了威胁。

这二十大罪状一出,和珅也基本上活不成了。

正月十八廷议罪名,和珅被判凌迟。

但是和珅到底也是大行皇帝的心腹之臣,就这么弄死了实在是不合适,而且失了体面,有损大行皇帝的英名。

因此在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的请求下,改判和珅狱中自尽。

最后和珅在自己家里,悬梁自尽。

一代权臣,落得如此地步,不得不说,也是他咎由自取。

不过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总算留住了一条命,在和孝公主的请求下,他被放了出来,只是削减了爵位,嘉庆甚至还允许他出城为和珅处理丧事。

至于和珅留下的宅邸,嘉庆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一半赏赐给了自己的亲弟弟永璘。

这下子,连庆郡王的宅邸建造钱都省了。

不过明显嘉庆皇帝对和珅还是很厌恶的,和珅给自己和和琳修的墓都被嘉庆给扒了,兄弟两人只能另起坟墓草草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