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2/2页)

情绪共鸣这东西,系统当然是无法理解的。

吴普忙活完了,把东西收拾收拾去看看冯梦龙他们玩得怎么样。

几人都已经喝上酒了。

鸡尾酒这东西,特点就是可浓可淡,可浅酌可醉人。

今天人这么多,调酒师还很有兴致地给他们讲起每种酒背后的故事。

由于语言有那么点代沟,苏轼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但还是被五光十色的灯光和五光十色的酒给吸引了,别人讲解一种酒,他们就点一单:“这个给我们来一杯!”

于是吴普走过去的时候,苏轼已经喝趴了。

吴普有点无语,把苏轼拎去卡座躺着。

冯梦龙他们倒是还好,尝了几杯也没趴下。

就是唐寅喝大了,就跑上去抢了驻唱歌手的麦克风,扯开嗓子开始唱起了《桃花庵歌》。

明朝时期文娱非常繁荣,逮着点什么都能谱曲,诗能入曲,词能入曲,万事万物都能入曲。

唐寅就时不时自己作曲写词。

在他的多项才艺里头,曲也是排得上号的,这会儿他虽然没有伴奏,唱起他流传最广的《桃花庵歌》来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唐寅虽没有天生的好嗓子,可他本人杵在台上就是活的唐伯虎。他用的是明朝官话,夹带点儿吴地口音,听来是七分风流洒脱夹着三分清悠绵长,叫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桃花坞中醉眠花下的那位风流才子。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也许是唐寅的吴音勾起了冯梦龙的乡情,等唐寅的《桃花庵歌》唱罢,冯梦龙也上台去了。

冯梦龙受了情伤,今年刚编了个本山歌合集,叫《童痴二弄·山歌》,里面收集了三百多首情歌。

一个失恋的人疯狂听情歌,后果能怎么样呢,自然是越听越伤心。

他喝醉了,口齿竟也没含糊,拿过麦克风就伤心地唱起情歌来。

唱着唱着掉下泪来。

抬起袖子黯然拭泪。

看来,他疯狂写书是想逃避失恋的痛苦!

吴普:“…………”

有苏轼他们喝上头的前车之鉴在前,李清照和朱元璋都浅尝辄止。

见吴普一直拿着手机在拍摄,朱元璋不由问:“馆长你是在直播吗?”

吴普义正辞严地说:“这么宝贵的画面,当然是拿起手机录下来,回头等他们酒醒后放给他们自己瞅瞅。不让他们看看自己喝多以后怎么个疯法,他们下次还会在外面喝醉!”

相比喝醉了就扯开嗓子开场的唐寅和冯梦龙,苏轼那三杯倒的家伙酒品都算好的了!

朱元璋看着台上哭完又唱起另一首山歌的冯梦龙,一时有些沉默。

说实话,不是很想承认这两家伙是他们大明人。

丢人呐。

丢人都丢到后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