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给这位姑娘端过去。”……(第2/2页)

坠儿一听更气了,“还说呢,那哪里是什么殿?我去找被人拦在门外,说里边根本不是烧香的地方。”

玉照奇怪:“不是烧香的地方?怎么可能?我可看见供着神君呢。”

“这就奇怪了,那些人为何拦住不让我进去?”雪柳也是不解。

雪雁报着一炉子过来,往里添了烧的通红的炭火,一边忙一边猜测着:“恐怕是私供的神君,京中有的是豪奢之家,花大价钱去道观里择一处偏殿私供的神君,请专人日日抄经打坐供奉神君,只叫这神君只保佑自己一家,花了大价钱的,怎么肯叫旁人进去供?”

雪雁本就是丫鬟里最聪颖的一个,从小是跟着玉照一块儿读书识字的,几人听了都感叹雪雁聪明,这都能想到。

玉照听了也感慨:“怪不得呢,里头那个道士一天到晚的抄经,原来是为了挣钱啊。”

几人听了心下都感慨:“普通百姓养家糊口不容易。”

玉照心想,那道长要是缺钱,便找自己啊,自己别的不多,就是银子多。

观里的院落,是有小灶开的。

玉照错过了观里的晚膳,几个丫鬟给她另起了一个小炉灶,京城春日晚间仍是凉飕飕的,比江都冬天差不多。

玉照多加了两件衣裳,坐到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锅边,发着呆。

京中偏冷,到了冬日更是滴水成冰,普通人家要是冬日不烧暖炉,菜还没上桌就冻的硬邦邦的了,是以天子脚下便流行起暖锅子,一边煮一边吃,大冬天的往里热乎的吃也爽快。

赵嬷嬷留侯府了,没人盯着,玉照就招呼雪雁雪柳坠儿三人一块上桌吃,几人小时候常常没大没小,长大后三个侍女才收敛了许多。

今日没嬷嬷在旁边盯着,四人又如同小时候一般,贴着锅边做,往烧开的锅里丢进去食材,

切成片的香菇,火腿,碧绿的菜,切得薄薄的肉片,只要有银子,哪怕是在道观里,都能吃得潇洒。

玉照头一回吃,觉得比往常吃得山珍海味都要来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