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番薯芋圆 黄金和翡翠都有了(第2/2页)

“真漂亮呀!这怎么做的呢?”有人拿着芋圆串串对着灯看,“真的好像翡翠啊!”

灯下一串小圆球绿莹莹半透明,可不就像一串翡翠珠么?金色的也好漂亮。

“阿姐,再给我两串翡翠两串金珠!”

宋秋凤大喜,“好!要糖粉么?”

她去厨房拿串串时给徐山平按按肩膀,“听见没?都说你做的翡翠芋圆好看又好吃!”

徐山平被未婚妻一夸,心里比芋圆还甜,肩膀胳膊也不酸了,他还能再揉两小时的面!

宋诗远和余自新卖衣服,宋秋凤卖串串,徐山平在厨房忙个不停,两个煤气灶上一个放着蒸锅,一个煮着开水,案台上大碗小盆摆得满满当当,老破小房子里响起各种声音,重新焕发生机。

夜色越来越浓,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大学宿舍周五周六10点半关门,比平时晚半小时,九点半时街道上还有学生三五成群闲逛,有人逛街时看到别人拿的串串穿的新衣服,就溜达着过来了,这时三姐妹已经准备打烊了,挂在阳台外的样衣和帆布都收起来了,只留着“姐妹”的小灯串还挂在门上。

结果临打烊前又卖出几件衣服和串串。

宋诗远送给一个失望的女孩一串芋圆,“牛仔短裤明天晚上才有。”

四个人拉上卷帘门,坐下灯下算账。

这次宋诗远一共进了九千块钱七百件衣服,一天卖掉了六百多件。三百条牛仔短裤和五十条长裙全卖完了,条纹背心、吊带背心也只剩下两三件。

宋秋凤和徐山平的小吃生意也是开门红,芋圆串串一晚上卖出了八百多串。

买衣服的钱还好,卖芋圆的钱好多是一元的牡丹硬币,清点起来很费时间。宋秋凤和徐山平把硬币十个一摞放在桌上,两个妹妹再用一片旧报纸卷起来,纸卷两头掐下去,一卷一卷放在塑料盆里。

点完了,一数,385块!徐山平心里乐得不行,这一晚上就快四百呀!还有好多是开业酬宾赠送的,不然更多。

要是每天都这样,一个月就有一万多!

他正美着呢,就听见小妹泼冷水,“光卖芋圆可撑不起一个店面。哪怕是厂区的甜品店,不也得有快十样吃食?”

他一下愣住了,没想到,秋凤竟然也是这么想的,“这东西今天卖得好是因为就咱们一家卖,大家没见过,觉得新奇。小妹卖发夹的时候不是说过,技术含量低的东西就会被模仿?芋圆就是技术含量低的吃食。咱们得赶快办好健康证和其他证件,再想个长久的生意。”

他惊讶地看着秋凤,半天才说,“那,咱还卖点什么?”

秋凤目前只有个模糊的想法,“我不太想卖炒菜。菜肉剩下来,扔了吧,太可惜,可也不能再卖剩菜。大学一共就这么多学生,他们一来就在这儿待上四年,周围这么多小饭馆,谁家味道好,谁家偷工减料,很快就尝出来了,学生们又都住在一起,一个店只要名声一臭,生意就完蛋了。想赚钱,咱们就得做回头客生意,质量不能差。”

中大,再加上附近两所艺术学院,一共有两万多名学生,客流量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能印点传单宣传一下,做点促销,新开张的生意想火起来不难,但要想一直火,那还真得像大姐说的那样,留住回头客。

余自新想,这就叫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啊!大姐这阵子没白看书。搁以前,谁能想到大姐能说琢磨出这种话啊?

可见人这脑子呀,就是得越用越灵。

她过去照顾过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时医护人员都说,从事脑力工作的人,老了以后得失智症的更少。

宋秋凤抓抓脑袋,“所以,我就想啊,能不能做个什么吃食,每天不用囤很多新鲜食材呢?就像咱们今天做这个芋圆一样的,客人少的时候多做一些放在冰柜冻着,到饭点的时候拿出来,直接往滚水里一煮就能上桌了。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余自新脱口而出,“那就做串串呗!”

大姐说的,其实不就是串串香么?

肉丸、鱼丸各种丸子穿成串,在汤锅里涮好了,淋上酱汁,鲜肉片和蔬菜也能涮,配上米饭或者汤面!

哦对了,日本餐也有类似的串串店,不过人家是烧烤串,竹签子挂在机器的夹子上,像流水线一样转动,叫什么回转烧鸟!媛媛从前很喜欢吃五花肉青椒串。

余自新详细解释了一下,“多做点丸子,可以像芋圆那样冻起来,要用的时候拿出来一涮!”

宋诗远眼睛也亮了,“这法子可以呀,大姐做丸子不做挺好的么?”

他们老家每年春节和重大酒席都要用各种丸子,甜的咸的,荤的素的,宋秋凤都能做的很不错。于是她们离家打工后,每年春节回家还得费老劲做丸子。就连她自己的订婚酒席上的丸子,也全是她和小妹做的。

“行!不管是什么咱们都先试试!”宋秋凤从行李里翻出笔记本,在昏黄的灯下把她擅长做的几样丸子都列出来,每种丸子都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做好也都一一写清楚。

这通讨论徐山平都没能插上嘴,到这时他才说:“那咱们明天卖什么?”

宋秋凤立刻拿了主意,“就先还卖芋圆吧。黄金翡翠都有了,明天再加两个品种,嗯……就珊瑚和白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