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谁的青史(第3/3页)

“呵呵!”李博乂强笑道:“晚些老夫请酒。”

“最好的。”

“娘的!当年高祖皇帝都没能从老夫的手中哄到钱财,你这个小子!”

高祖皇帝真要较真,你怕是连亵裤都得献上。

李博乂也知晓这个道理,所以痛快的装个逼后,叹道:“小贾,此事麻烦了。”

“为何麻烦?”

贾平安不觉得。

李博乂说道:“你要知晓,每年科举取士最多的是儒学,新学就一科,每年不过一百零九人。当时陛下可是说了,新学就这一百零九人。”

当初皇帝是为了安抚儒家还是为了观察新学不得而知,但贾平安没奢望新学能一下就能和儒学站在一个平等的竞技场上。

那不现实!

但新学才是大唐的未来!

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博乂嘟囔道;“小子的眼中就像是有两团火般的。告诉你,老夫打听过了,儒学比新学好学,背的多。”

在后世你背了几本名著就能高考,现实不?

别人会说你是神经病。

但现在就可以!

这是一个学识匮乏的时代。

而这个匮乏起源于汉武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由此这片土地就成了君子们的游乐场。

但现在多了新学!

“那些有些本事的学生都会去儒学,毕竟好过了科举那一关。官场上多少人都是儒学出身?他们天生就亲切,而新学出身的就是刺头,懂不懂,小子!”

李博乂唠叨着,“此次很麻烦,他们把好的学生都弄了去,咱们还得学在长安的法子,把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从头教起。”

“百姓日子不好过,没钱读书,咱们能招到学生。”贾平安不担心这个。

李博乂想叫小祖宗,“小子,那些百姓也会琢磨……长安和这里不同,长安好歹天子脚下,挣钱的法子多,百姓眼界也开阔。可这等地方百姓蒙昧,什么都不懂,你说新学什么好,他们只问一句:新学可比儒学好学?新学可比儒学好考?新学科举过关的人数可比儒学的多?”

灵魂三连!

李博乂摸摸胡须,觉得自己的命好苦,早知道就该辞官回家享受醇酒美人,“老夫问了都不敢信,就说联旗村的,报名的有多少你可知晓?三十!一半是鼻涕娃。那些人家说了,娃大些就能帮家中干活,每日放牛,或是养些鸭子也好啊!”

贾平安想到了后世的高考移民。

哪个地方好考就去哪个地方。

至于报名的不多……后世普及教育时,无数人家不肯让孩子去读书,说在家里能帮忙干活。读书读来何用?读到牛皮炎里去了。

后来甚至为此修订的律法,确保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可依旧有不去的。

那还是科技昌明的后世,何况如今的大唐。

李博乂觉得这是一次绝望的出差,“咱们该如何?老夫先前去劝一户人家让孩子读书,吃了闭门羹,老夫……哎!”

包东进来,“国公,县学的助教发话了,说是今年会多招些学生。那三家私办学堂也叫人传话,有人出钱补贴,但凡出色的学生都能去试试。”

李博乂悲鸣一声,“老夫休矣!”

贾平安起身。

“你去哪?”李博乂此刻已经是没招了,就指望着贾师傅活。

贾平安边走边说道:“我去试试。”

李博乂抬头,“没办法啊!”

贾平安说道:“总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