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请以才取士(第3/5页)

“陛下。”萧宁为首,众人一道都与萧谌作一揖,萧谌道:“这是有要事?”

明鉴口齿伶俐地将方才萧宁所说之事,一五一十道来,萧谌一眼扫过萧宁道:“先前也有过这样的事,但是,以令天下皆试,如今是时候了?”

“是不是时候,总要试试才知道。”谁又敢保证什么事绝对可行?萧宁的意思自然就是要试一试,试过了才知道究竟可行或是不可行。

萧谌想了想,最终道:“好,那就试一试。你们草拟诏书,昭告天下,以令天下饱学之士入长安参加考试,若是考过了,考好了,可为官。”

内容便是如此,一众人先前已然和萧宁争执辩论过,争即争,意思大部分统一,也就不必再重申。

“定为何时?”考试的时间也得想想,须得定个统一的时间,这才好让各地学子赶来,不至于不知时间就让人早早赶来,那不是让人白等?

萧谌的视线落在萧宁身上,无声地询问,这个问题萧宁定然想好了。

“以春夏两季最宜。”这大冷的天考试,那是要冻死个人,萧宁觉得后世高考的时间挺好的。

萧谌想了想道:“那就定在明年的六月初六,六六大顺,挺好。今岁,还是让无类书院的人先考一考,看看情况再定。”

试验,就算诏书下达,也该给个时间好好地让人准备准备,有挑刺的人也可以趁早是吧。

这个时间结合现在情况考虑,确实可行。

看众人点头,萧谌颔首意示就此定下。

“铁、水二公辞官,中书令与侍中皆以后替,你们有什么想法?”萧谌解决完一桩事,又继续提起另一桩,也是为了确定在座诸位都有何种想法?

姚圣立刻出列答道:“臣举荐刑部尚书许原。”

孔鸿倒是道:“臣举荐户部尚书唐师。”

这么两位道出他们心中人选,自引得一众人都细细思虑。他们心里都对这两位有所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时半会说不出反对的话。

萧谌看着,等着他们说话,一个个都在考虑,萧谌道:“这两个确实不错。”

一脸认同什么的,两人无论品行或行事都是上佳,谁还能有其他的意见?

萧谌一看众人都不提反对,那就是都认同了?

“再无其他人选?”萧谌还是得意思意思问问,明鉴立刻道:“臣以为这两位甚好。”

一脸认同的态度,其他人也是一样。

萧宁于此时提一嘴道:“儿的尚书令一职,是不是应该交出去?”

嗯?还真是让人忘记这回事了。

对啊,萧宁现在可是尚书令,统领六部。这么一个人的存在,额,相较她都已然是太女,真快忘记了。

“身为太女,不宜再兼任尚书令吗?”萧谌想了想,终还是这么问起。

众人面对这一问,也是一顿,最后孔鸿道:“身为帝王女,自然是例外。只是此事,陛下是不是还是放一放?”

放一放之意?萧谌不解地望向孔鸿,孔鸿道:“依殿下的。”

萧谌明了,定然是有些不好当众说的话,但显然孔鸿是同意萧宁如此行事。

“权利不宜过于集中,如陛下由三省监督,到我头上,也当如是。”萧宁拱手以答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希望萧谌三思。

她之前为尚书令,便只管六部的事。

成为太女后,这就是一国储君,那是什么事都要管,若是再让她掌六部,说来她的权利是不是比萧谌都要大了,自是不妥的。

萧谌若说还有些犹豫,听完萧宁的理由后,再不作声,颔首道:“好,便依你的。”

尚书令统领六部,这是实打实的权利,萧宁之前是一时没想起来还罢了,想起来又怎么能再当作不知道。

只是她这一番权利不宜过于集中的话,这可是要求她自己的啊!

再一次让人刮目相看。

姚圣不得不说,萧宁居于高位,考虑的从来不是如何将更多的权利握在手中,而是恰恰相反,她会让人将权利丢出去,让最上位者没有机会因权利过度集中,而造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动乱。

明鉴眼睛亮闪闪地盯着萧宁,这么一个人,真是让人不得不信服。这一辈子能遇上这样一个太女,三生有幸,亦是天下之幸。

“好,不让你当尚书令,那你以为谁可接替你?”萧谌再一问,萧宁的目光落在孔鸿身上,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问是不用问了,萧宁的眼神已然说明。

“那就一起拟下诏书,这就昭告天下,以令天下知吧。”萧谌亦不犹豫,姚圣道:“如此一来,还差一位。”

可不是吗?若是孔鸿成为尚书,这政事堂就得大变!

萧宁也想起来了,可是六部中何人能担大任?

“兵部尚书程逵。”萧谌和萧宁异口同声地出声,马上明鉴就要提出反对意见,无奈萧宁提醒道:“政事堂内诸相,须得两位知武事,这是规矩。故,不能以文臣标准定知武事的宰相。”

......萧宁不说,他们确实已然快将这则规矩忘得七七八八。

那知武事的人,好像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也只能是现在武将中除了孔鸿外,官位最大的兵部尚书程逵入为武相。

“可程尚书对政事堂的事所知甚少,未必能处置。”明鉴还得继续提问题。

“是以我提议政事堂内多设宰相。”萧宁理直气壮地回答,一群人瞠目结舌。

你这意思是说,能干的人多干点,摸鱼挂名的人,就让人继续摸鱼挂名?

“若是战事一起时,你们还会觉得程将军是摆设?”术业有专攻,彼之所长,他人之短,你非要盯着人家的短处看,那不是要找不痛快吗?

这回无人再敢说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他们岂会不懂,只是再怎么懂,也都觉得,这人啊,有时候运气好得,着实令人扼腕!

故,帝发诏令,以令睿国公孔鸿进为尚书令,姚圣为左仆射,顾义为右仆射,明鉴、许原为侍中,唐师、程逵为中书令!

这其他的调动无人有异,毕竟水货和铁全一辞官,这七相就空了两个,若是这个时候不补上,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唐师和许原,这都是跟着萧家的老臣了,早些年若不是相位就七个,他们早有份了,何必等到这时候。

然而程逵,这可是武将,他一个武夫,如何能为宰相。

无奈政事堂诸公都已然通过,就算他们想反对,那有用吗?

对于新晋为宰相的人来说,唐师和许原都松了一口气,拿到诏书那一刻,自然是要拜谢的。

程逵完全傻了,满脸不可置信地脱口问:“我,我怎么能当宰相,我就是一个武夫。”

能不能的,他自己说了可不算,必须是萧谌他们说了算。